搜索
 

“七产八大”打造绿色宜良

2020年09月24日 10阅读 来源:中国昆明 2012-10-25

“造林绿化永无止境,生态建设永续发展,林业产业前景广阔……”宜良县一直坚持“环境立县”战略,在发展中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以增资源、强功能为主线,以“兴林富民”为目标,以七大产业建设为重点,以八大重点工程为抓手,即紧抓“七产八大”,实行“兴林富民”,打造宜人宜居的绿色宜良。

因地制宜

狠抓七大产业

宜良因地制宜,狠抓七大产业,积极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带动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推进“包山拾菌”、林下种植养殖、林内“农家乐”旅游等,目前这些产业所占林地面积60余万亩,经济收入达到了4000万元以上;苗木产业基地经营模式由单一种植转变为集中连片规模种植。全县种植面积已达53580余亩,种植面积的农户达2000余户,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3.5万人,苗木年产值达6.5亿余元;经济林产业基地推进精加工产业,以核桃板栗为重点。

目前宜良已发展核桃4万亩,板栗15万亩;木材精深加工产业基地,有计划地发展速生丰产林,着力打造以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2012年种植杨树62.24万株,8407亩,培育杨树100万株,同时实施木材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战略,在宜良家具园区建设木材精深加工片区;林化工产业基地积极推进桉叶油精加工产业。全县5.1万亩成林桉树开展桉叶油加工,实现年产初桉叶油100吨、精桉叶油20吨的目标,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宜良以“旅游活县”为发展思路,着力打造都市农庄,重点开发建设小白龙国家级森林公园,打造小哨绿色生态旅游项目;野生动物驯养繁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养殖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好、允许商品性经营利用的深加工,实现野生动物驯养繁育2300头,推进野生动物驯养繁育产业的旅游服务业发展。

结合实际

搞好八大工程

在实施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工程方面,宜良加强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建立和完善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和推广培训机制,提高技术推广服务水平,加强人才的吸纳和教育培训,同时引进优良苗木,丰富造林树种;林业重点生态工程,认真抓好退耕还林工程、珠江防护林工程、核桃基地建设工程和杨树推广种植工程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2011年至201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28187亩,珠防工程10000亩,核桃基地建设20000亩,杨树种植12463亩。

在县城森林系统建设工程上,宜良重点抓好县城出入口森林生态建设工程,县城主次干道绿化景观带建设工程、县城河道水域景观带建设工程、县城小公园建设工程、县城立体化绿化建设工程等,同时补充种植彩色树种、丰富绿化层次;宜良县城面山打造及绿色廊道建设工程,以增资源、强功能为主线,以“生态建设、绿化美化”为核心,进一步提高重点区域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营造区域景观生态群落,实施重点区域面山绿化全覆盖,消除绿化盲区,形成美观整齐,层次多样,功能完备的绿色长廊,仅2012年就对昆石高速公路沿线两侧面山实施营造林总面积为20840亩;石漠化治理工程,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综合治理措施,恢复和增加石漠化地区林草植被覆盖,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扩展趋势,2012年实施石漠化治理工程封山育林42442.8亩,人工造林5525.4亩。

宜良大力实施中低产林改造工程,坚持农民得实惠、生态受保护、林业大发展原则,建立政府引导、农民主体、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资金投入长效机制,其中商品林改造,大力培育珍贵用材林、速生生产林等商品林基地,使改造后的林地综合产值提高50%以上;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工程,按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方案,兑现公益林补偿基金、落实管护措施,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力度,健全生态林管理保护机制,建立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增加林农收入,促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森林资源保护防控体系建设工程,建立外来有害生物防控预测体系,加大检疫执法力度、加强森林防火监控系统建设,落实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领导责任制,建立健全乡镇林业站社会化服务体系。

兴林富民

推进集体林权改革

为进一步兴林富民,宜良建立了林权交易平台,规范林权流转变现,共投入资金50余万元,配齐了林权管理信息系统软硬件设施,指导帮助林农流转了284宗25985.54亩林地,流转金额4148.7万元,平均每亩地价1596.5元。

同时,宜良改善林权融资服务,实施林权抵押贷款,为林农办理了29宗11905.29亩林地的林权抵押贷款登记,对12个林权权利人贷款5081万元,解决了林农对林业生产资金的需求,提高了林业生产力,通过“农户+基地+龙头企业”形式,实现了农户与企业良性循环的经营模式,走出了林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之路。(昆明日报  实习记者董宇虹 通讯员周云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