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倘甸和轿子山两区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2016-2020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印发,到2020年,倘甸和轿子山两区将全面行动,着力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标准,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幸福的两区。
城区:“四治三改一拆一增”提升品质
根据《行动计划》,倘甸和轿子山两区将在城区全面实施“四治三改一拆一增”行动,即治乱、治脏、治污、治堵,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拆除违法违规建筑,增加绿地面积。
治脏方面,全面开展车站码头、广场公园、公共厕所、饮食摊点、集贸市场、街巷院落、河道沟渠、建筑工地、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的环境整治。
治污方面,以控制机动车污染和扬尘污染、施工噪声、交通噪声、商业及生活噪声、建筑施工和拆除工地扬尘等为重点,加强城区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治理,并整治黑臭水体,建设污水配套管网,加强城区水污染治理。
治堵方面,合理规划路网格局,加快主城道路建设,提高路网密度,优化路网结构,打通“丁字路、断头路”等城市交通梗阻,严格落实公共交通配建标准,同步建设配套设施,科学制定车位配建标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同时,加快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改造城中村,依法拆除违法违规建筑。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为建设目标,使城区绿地率达到38%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
此外,还将依法对“门前三包”落实不力、占道经营屡治屡弹、工地管理不规范、渣土泼洒污染严重、车辆乱停乱放及乱排乱倒、乱贴乱画、流浪乞讨等不文明行为屡禁不止等“六大乱象”进行集中整治。
农村:“七改三清”改善环境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倘甸和轿子山两区将开展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圈、改厕、改灶和清洁水源、田园、家园的“七改三清”行动,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首先,以自然村公路路面硬化工程和路基改造工程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公路网络化建设。2018年实现100%县乡公路沿线绿化,80%乡村公路沿线绿化,形成农村公路的绿色防护屏障;2020年完成“异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内的易地扶贫搬迁新村道路通畅工程。
民居方面,规范农房建设管理,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力度,编制和完善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点、时代风貌、绿色环保的民居设计方案和施工图,逐步实现农村民居外观特色化、内部功能现代化和人畜分离、厨卫入户。2018年,农村建房规划许可覆盖率达到80%以上,2020年达到100%,完成重点区域、重点乡镇、特色小镇和各类示范试点村庄违法违规建筑治理工作。
加快乡镇自来水厂建设,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以及乡镇政府所在地公厕建设,改进畜禽饲养方式,开展“燃气下乡”工作,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的居住环境。
此外,着力抓好农村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的“三清”工作。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农膜回收率达80%以上,农村工业危险废物无害化利用处置率达95%;基本实现乡镇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95%以上的村庄垃圾得到有效治理,70%以上建制村达到绿色村庄要求。
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
为确保整个《行动计划》顺利推进,倘甸和轿子山两区成立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两个办公室,分别在城乡发展统筹局和城乡建设局。其中,城乡发展统筹局具体负责农村“七改三清”等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工作,城乡建设局具体负责城区“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网格化管理等工作。乡镇、村和各牵头部门要根据职能职责,在近期内制定出台配套的办法措施。
两区财政局将积极筹措资金,专项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生态安保、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公厕建设及乡镇自来水供水设施建设。同时,还要探索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充分利用国家金融支持政策,积极申请国家专项建设基金,不断创新投融资机制,采取PPP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筹措更多的资金推动项目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
“人居环境五年计划”开展情况也将纳入两区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各项工作牵头责任单位要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确保“人居环境五年计划”各项整治内容扎实有效开展。对工作开展不力、工作进度缓慢的,按相关规定严厉问责。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