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纷纷盖别墅买汽车。记者黄河清 摄
双龙三十亩村47位村民就在这美丽的二龙湖上班。
二龙湖也成了人们休闲度假的首选地。记者谢慧摄
周末,双龙农家乐几乎家家爆满,农家乐已成农民增收新亮点。记者黄河清 摄
在“新农村”建设中,以“绿色盘龙、宜居盘龙、生态盘龙”为主题,盘龙区依托双龙独特的区域优势和生态优势,大打“休闲生态”旅游这张产业“王牌”,大力发展以“农家乐”、休闲度假山庄为主的双龙旅游精品,使盘龙区旅游业真正成为绿色产业和富民产业。
在盘龙“休闲生态”旅游品牌的构建中,当地农民得到了实惠,腰包渐渐“鼓起来”了,生活越来越富裕。
“农家乐”成农民增收新亮点
在双龙“休闲生态”旅游发展中,盘龙区明确提出,必须把“新农村”建设放入旅游的开发建设规划中,把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农村产业调整结合、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做到“小镇连片开发、旅游特色各具、城乡一体化发展”。经过努力,双龙“休闲生态”旅游品牌在“新农村”建设中已经初见成果。
2008年底,双龙街道办事处成功申创为“昆明市乡村旅游示范点”。目前,双龙街道办事处正在申创“国家级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一切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之中。
“在‘新农村’建设中,双龙凸显出了自己的生态休闲旅游优势,有力地拉动了农村经济,‘农家乐’就是增加农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收入的特色经营方式。”,盘龙区双龙街道工作委员会委员、副书记陆小焕说。
在双龙街道办事处“新农村”建设中,许多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经营起了“农家乐”,从田间走向了市场。2006年以前,双龙街道办事处成规模的“农家乐”或旅游休闲度假山庄数量仅50多家,2008年达到了86家,增加了30多家。其中,有50%左右的“农家乐”由当地农民创业经营,有个别农民“农家乐”年收入达到了70万元左右。
双龙“农家乐”不仅数量上增加了,而且形成了区域特色并且上了档次:哈马者片区以烤全羊、烤乳猪、烤鱼、烤鸡、烤兔等烧烤类为特色;麦地塘村民委员会东大村村民小组的正宗花椒鸡非常抢手,周末去晚了还吃不上;其他度假山庄、“农家乐”各有特色,如天助缘苦笋鸡、金竹园黄焖鸡、卧龙山庄红鳟鱼等,都小有名气。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双龙街道办事处还借“新农村”建设的东风进行了路面硬化处理、增加了数十块路牌、导游图,还盖了生态厕所,整个街道办事处设有旅游导游图7块,总图设在金殿岔口,在金水湾岔口、118团岔口、汗马者岔口、东大朱家山岔口、龙泽制胶厂大门口、野鸭湖与二龙湖岔口,分别设有6块片区图,游客可参照导游图,找到“农家乐”和旅游景点的具体位置。
土生土长的土鸡、山羊、无公害蔬菜等农产品进入“农家乐”,成为赚大钱的特色菜肴,每到节假日,大量的游客来到双龙感受农家生活和“生态休闲”旅游的魅力,“休闲生态”旅游业成为双龙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双龙,已经成为距昆明市区最近的乡村“农业休闲生态”旅游品牌。双龙农民在“生态休闲”旅游中“淘金挖银”,腰包渐渐“鼓起来”了,尝到了“新农村”建设的甜头。
“新农村”推着旅游项目“走”
充分利用和发挥双龙丰富而独特的“生态休闲”旅游资源,抓住“新农村”建设契机,“新农村”推着生态旅游“走”,把双龙打造成昆明特色旅游产业“王牌”,这是“新昆明”建设中颇具特点的“盘龙特色”。
双龙距离昆明城12公里,森林覆盖率达71.6%,享有春城“天然氧吧”的美誉。
双龙这张“生态休闲王牌”吸引着众多投资者的目光。二龙湖生态旅游休闲渡假区,就是盘龙在“新农村”建设、“生态休闲”旅游发展中引进的品牌项目。
二龙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在双龙街道办事处三十亩村,景区建设完成后将设有百亩鱼塘、绿茵滑草场、水上乐园、儿童乐园、民俗生态农家乐、大型鲜花基地、生态果园、百亩蔬菜大棚、VIP住宿会议中心等设施。该项目是盘龙区“新农村”推着生态旅游“走”、富裕农民、走城乡一体化新路的典范。
据不完全统计,三十亩村有47个村民在二龙湖度假区当上了工人,在服务员、保安、杂务工等岗位上班领工资。
代兴春就是47个村民中的一个。代兴春算了一笔账。他一家4口人,2006年前,靠种地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现在一家人的年收入为1.6万多元,人均收入达到了4000元左右,还不算年底村里的分红。代兴春说:“现在一家人的生活、供娃娃上学的钱都够了,我自己还买了医疗保险,日子过得舒坦,就是家里人突然生病手里有钱也不慌了。”
“新农村”建设给双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明显的变化,也使双龙集农业旅游、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科技培训示范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休闲”旅游逐步走向成熟,“新农村”必将带动双龙“生态休闲旅游”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昆明双龙民俗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薛祥林说,响应盘龙区“新农村”建设、帮助政府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帮助农民增加收入,这是公司开发二龙湖度假区的目的之一。
“新农村”建出一个新型产业
双龙“生态休闲”农业与乡村文化旅游结合,就是盘龙区委、区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特色农产业之路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盘龙区“新农村”建设,有望建出一个新型的、具有“生态休闲”特色的昆明旅游新产业。
围绕“倾斜农村、再造农村、辅助农民”,以城带乡、反哺农业、回报农民,走出一条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城乡一体化新路的目标。盘龙区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城乡一体化的桥梁和载体,树立“休闲生态”的乡村旅游主题,突出了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和品牌化。下一步,双龙将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旅游项目和产品,如民间刺绣、民族剪纸等,并加强市场营销工作,从文化方面推动双龙“休闲生态”游向产业化目标迈进。
“优势互补、多轮驱动”、“园艺做活农业生态休闲旅游”是双龙在“新农村”建设中欲把“生态休闲”旅游做成产业的思路之一。在双龙落户的云南慧榕园艺有限公司基地经理王港河说,园艺来自于生活,具有休闲生态的特征,好的园艺精品,能在“休闲生态”旅游中营造强烈的文化旅游氛围。目前,园艺基地以生态为主线,用心做好创新和品牌服务,使园艺基地能由单一的生产型农业单位迅速向多种经营转变。
在旅游项目上,以“新农村”建设为统领,结合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农作物、不同的乡土民俗,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和产品,为“乡村旅游”走上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盘龙“新农村”建设正在紧张推进中,实施生态建设工程是盘龙“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他们将切实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提高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质量,积极创新“新农村”建设机制和体制,倡导和鼓励农民参与生态建设和生态产业的经营,大力推进双龙“生态休闲”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综合利用农村农业资源,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让盘龙农民富起来的目的。记者黄河清(昆明日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