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宜良打造“大九乡”旅游休闲带

2020年09月23日 10阅读 来源:中国昆明 2012-05-18

核心提示 近年来,宜良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作为文化旅游产业龙头九乡风景名胜区的所在地,九乡乡的发展前景无限。

全面建设富裕和谐的养生休闲特色旅游小镇,这是宜良县委、县政府对九乡乡的发展定位,也是九乡人民的共同利益所在和努力方向。九乡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力量,正着力抓好烤烟生产、生态建设、旅游产业、和谐发展四方面工作,实现全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九乡乡位于宜良县东北部,距宜良县城35公里,东与陆良县相邻,全乡辖8个村委会、70个自然村,农业户4686户,农业人口18150人。森林覆盖率59.9%。烤烟是主要支柱产业,九乡乡是全市第二大烤烟之乡。2011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4530万元,实现税收1200万元。

“按照县委建设宜人宜居‘花乡水城’的工作目标,九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九乡的发展,把九乡定位为全县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宜良县北部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县委、县政府的希望,更是全乡人民群众的期盼。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九乡乡党委、政府进一步深化乡情认识,统一思想,确立了全面建设富裕和谐养生休闲特色旅游小镇的工作目标。”九乡乡党委书记朱树云说,面对3年连旱的严重灾情,九乡乡积极开展抗旱保供水保安全保民生工作,确保全乡人民群众有水喝、有粮吃,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凭着团结和坚韧打下了硬仗;面对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九乡同样有信心有想法有干劲。

抗旱保民生

积极生产自救

受连续3年特大干旱的影响,已造成全乡7座小二型水库及18座小坝塘已经干涸。库塘蓄水量51.52万立方米,占总蓄水量的13%。全乡严重缺水村小组23个,农作物受灾面积246万亩。

面对严重的灾情,乡党委、政府始终把抗旱救灾保民生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抗旱保供水保安全保民生工作,确保全乡人民群众有水喝、有粮吃,积极组织开展生产自救,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进一步完善《生产生活用水保障方案》、《九乡乡2012年抗旱保供水保安全保民生实施方案》、《九乡乡抗旱应急送水车管理办法》等各种方案和应急预案。乡政府成立了四支抗旱应急队,即:应急工程建设指挥队、寻找水源工作队、送水服务队、党员包户队。每个村委会相应成立两支抗旱应急送水服务队,并及时组建寻水队,寻找水源。实行抗旱物资补助、上门送水、定点送水、流动送水、电话预约送水。

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抗旱物资、资金和项目支持,包括应急送水车1辆,应急水桶50公斤规格的50只、25公斤规格的130只;截至4月,组织车辆送水162次,1259立方米,解决409户1477人的饮水困难;筹措资金 4万余元购置移动式抽水抗旱设备2台。

全力保障集镇及周边村组供水,更新改造提水设备1套,购置安装DN150热镀锌钢管310米,新建300立方米蓄水池一个,修复600立方米供水池一个,新建20立方米过滤池一个,工程总投资46.596万元。

鼓励村组开展生产自救,乡党委、政府对开展抗旱应急工程建设的村委会或村小组给予工程总投资30%—50%的资金补助。截至4月,全乡完成抗旱应急工程8件,即:对角村抽水站、天生桥饮水工程、甸尾村饮水工程、普则里抽水站修复工程、大现塘饮水工程、铁厂村饮水应急工程、比柯村饮水应急工程、月照山村饮水应急工程,总投资50.2万元;正在建设4件,即:集镇应急饮水工程、德马小木桥抽水站工程、陇城拖麦里抽水站修复工程、移民新村水浇地工程,概算总投资130余万元。

塘库用水做到专人管理,每个村组结合实际计划好水改旱和大春种植计划以及用水计划,确保在最佳节令移栽烤烟,抢栽大春作物。今年,全乡计划大春农作物播种面积29800亩,其中,水稻种植1200亩,玉米种植18800亩。

全乡各村委会按照100公顷林地1—2人配备巡山护林人员282人,划定责任对所属山林进行巡逻管护,杜绝野外用火。组建了8支105人的摩托车送水队和4台森林防火工程机械保障应急分队。加大防火经费的投入,共投入防火经费21.6万元,主要用于防火器材的购买、扑火队员工资、防火通道的维修等,通过采取有效的工作措施,避免了森林火灾的发生。

创“国家级生态乡镇”

通过专家验收

“四创两争”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抓手,也是推进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核心。

2005年,九乡已获得“云南省生态乡镇”称号,2011年,“国家级生态乡镇”已通过省级专家组验收,报国家环保部复核。德马、铁厂、九乡、月照四个村委会命名为市级生态村,现已完成明月、甸尾、陇城、小河市级生态村材料申报工作,争取确保全乡各村年内完成市级生态村创建目标。

九乡乡坚持以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和建立长效保洁运行机制为重点,把“四创两争”各项工作指标落在实处。通过实行机关干部“一对一”联村包户,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深入所联村包户点帮助、扶持、督促村、组,按照标准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做到村庄、道路、水体、河岸清洁,生态良好,环境整洁,无“脏、乱、差”现象。

突出优势

建休闲文化旅游小镇

全面建设富裕和谐的养生休闲特色旅游小镇,这是宜良县委、县政府对九乡乡的发展定位,也是九乡人民的共同利益所在和努力方向。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坚实的烤烟生产基础,丰富的旅游和民族文化资源,九乡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力量,整合资源、夯实基础、挖掘潜力、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着力抓好烤烟生产、生态建设、旅游产业、和谐发展四方面工作,实现全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做强烤烟产业,实现群众最大经济收益

烤烟是当前乡财政和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全乡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坚持以烤烟为支柱产业,积极推广烟田机械化深耕,从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抓起,一步一步抓实。统一品种,集中育苗,抓好苗期、移栽、中耕管理、采烤及交售五个环节,做到科学育苗、最佳节令移栽,加强以揭膜提沟培土为重点的中耕管理,科学防治病、虫、草害,提高烤烟质量。

围绕烤烟生产提质增效,抓好烟水工程、示范样板的项目争取和组织实施工作,从争取项目中要政策,从项目实施中要效益,做到企业满意、群众满意、政府满意。

发挥林业优势,推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生态资源是最大的发展资源,九乡乡的森林覆盖率是宜良全县最高的,林业资源拥有量全县最大,也最有发展潜力。同时,发展旅游业也要有优美的生态环境。所以保护生态,积极发展林产业是九乡长远发展和群众现实增收相结合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要做好全乡护林造林工作,只有管好山林,才能全面释放山区发展的巨大潜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同时,充分发挥义务植树的优势和作用,结合加强生态工程、部门绿化、城乡绿化、新农村绿化建设,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深入开展。建设以林为主、生态良好的宜居环境。

另一方面要抓实林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在林产业发展上做文章,推行造林绿化新机制创新工作,按照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集中连片、规模生产的原则,大力发展核桃、樱桃等果树种植,积极走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发展路子,在种植规模、品种引进、市场建设上提档升级。

发挥民族文化优势,推进文化旅游发展

九乡是昆明市9个民族乡之一,又是国家4A级风景区九乡风景区所在地,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3月6日,九乡民俗风情美食街开街,品农家美食、看民间摔跤、赏祭祀风俗……原本相对单纯的景点游也升级成了美景和民族民俗文化相容的特色旅游,延伸了九乡风景名胜区文化旅游产业链,加速了九乡地区城乡一体化的步伐。

九乡民俗风情美食街充分利用九乡乡集镇现有商贸街道,通过对集镇商贸街道建筑物进行独具民族特色风格的打造,在集镇构建美食购物街,集中展示九乡各民族的美食、土特产、工艺品、旅游产品等,完善九乡“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

九乡民俗风情美食街全长281米,沿街商住户有51户,商铺199间。步入美食街,正大门和铺面的墙体上画着各种各样的彩绘,绘画内容大都讲述了当地民族的风光美景、民间故事。第一间铺面是当地特色美食店金翠饭店,第二家竹山特产,第三家便是专营彝族服饰的“耿家营马蹄河之恋”,一路逛下去,吃、住、行、游、购、娱一应俱全。

下一步,九乡乡将依托九乡风景区的品牌带动,以建设九乡民族文化旅游小镇为重点,全面开发九乡大旅游圈,打造“大九乡旅游休闲带”,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等多功能配套的旅游产业链,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使九乡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之一。

加大投入,尽快完善九乡集镇基础设施建设,使九乡集镇与九乡景区融为一体。加强文化建设,显现出乡村精彩独特、内外兼具的文化内涵与魅力。以提高九乡软实力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贴近生活、创造更多的文化艺术精品。通过扶持壮大一批文化产业,组织举办各种民俗文化活动来吸引客源。

“四群三深入”巩固群众基础,推动跨越发展

要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关键是充分发挥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的天然优势。

九乡认真分析乡情,采取领导干部包村联户制度,乡党委书记、乡长、人大主席包保2个自然村,乡四班子其他领导包保1个自然村,全乡其他干部根据联户情况,每3人包1个村民小组,全乡17名副科及以上领导分别挂5户,其余253名干部分别挂3户,全乡共挂钩联系群众844户。推行“零距离”工作法,建立一帮一帮扶制度。乡党委领导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既率先垂范,带头深入实际、深入村社、深入群众,又认真抓好联系村委会、中心、站、所等的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

面对3年连旱,坚持把抗大旱、保人饮、促春耕作为当前压倒一切大事来抓,科学谋划,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乡机关挂村干部及各中心站所挂村人员取消双休,迅速驻村入户开展抗旱救灾保民生工作,多形式多渠道筹集抗旱资金用于打拦河坝、打井提水、管道引水等项目建设。

接下来,按照市、县的统一部署,结合实际,九乡乡“四群”工作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组织好以“执政为民”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认识,倾心关注群众的各种利益诉求,深入群众,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二是深化“一对一”联村包户、干部直接服务群众制度,深入最基层,更加积极主动地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配齐“四群”工作队,实施好以三年扶贫攻坚和三年新农村建设为内容的“幸福乡村”行动,通过帮助联系村组和农户理清发展思路,培植增收产业,落实增收措施,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把穷村致富和新农村示范区建设工作抓好抓实。

四是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落实村规民约的修订和完善工作,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昆明日报 记者黄翼 通讯员周云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