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政府讨论通过了《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国际高原体育城的实施意见(送审稿)》,曲靖建设国际高原体育城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力争到2020年把曲靖建成西部地区著名、国内有名、世界知名的体育名城。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国际高原体育城为什么建、发展目标是什么、建设内容有哪些,记者将一一为读者解读。
曲靖国际高原体育城:何时掀开“盖头”
本报记者 张俊
为什么建
2014年10月,国务院制定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体育消费纳入重点推进的六大消费领域,进一步提升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抢抓机遇,扶持体育产业发展,实现曲靖新发展,成为我市建设国际高原体育城的恰当选择。
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处于全省前列,是云南省重要出省入滇门户,是云南省体育强市,全市平均海拔2000米、年均气温14.5℃,空气质量良好,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天蓝草绿,全年适合开展户外活动,拥有云南省第一、西南一流的体育场馆设施,我市具有的这些独特优势,为建设国际高原体育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体育与其他产业融合度较高,与文化、旅游、商贸、互联网等领域互动渗透能力强,能有效拓展延伸若干体育融合发展新业态,叠加放大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建设国际高原体育城,能有效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
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建设任务艰苦、城市化建设亟待提升、产业发展支撑不足等严峻问题,以问题为牵引,以建设国际高原体育城为抓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提高人民幸福指数,探索一条城市与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实现曲靖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和完善市场相统一。强化政府引导,逐步完善市场机制,强化市场监管,营造竞争有序平等参与发展环境,着力培育多元市场主体,激发体育发展内生动力。
坚持国内国际合作与区域、民族特色相统一。开展多种形式国内国际体育交流合作,支持鼓励我市体育团队参加国内国际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积极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支持鼓励开展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精心培育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
坚持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相统一。加大体育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夯实体育基础设施,为国际高原体育城建设提供完备硬件基础,重视发展体育文化,深化体育文化内涵,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体育硬件设施建设与城市软实力发展共促共进。
坚持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相统一。通过全民健身活动增加全市人民体育项目参与面和普及度,加大体育人才储备能力,扩大竞技体育人才筛选范围,竞技体育示范带动引领更多群众参与体育健身,加入竞技体育行业,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良性互动,加快全市体育事业全面发展。
坚持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相统一。加快体育与制造、文化、旅游、餐饮、娱乐、休闲、健康、养老等领域融合发展互惠共赢,实现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发展目标
我市立足体育基础设施、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今后五年国际高原体育城的发展目标。
体育设施配套。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全民参与群众体育活动需要、符合国际专业团队训练标准、能够承办多项国内国际赛事的体育场馆和配套设施。
体育功能齐备。建设完善有利于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城乡居民体育锻炼、国内国际专业团队体育竞赛、体育训练、体育审美等多功能发挥作用的空间布局和支持体系。
体育特色鲜明。国际高原体育成为曲靖市又一张名片,城市文化理念和标识融入必要的国际高原体育元素,城市建设规划和景观设计彰显适度的国际高原体育特色,体育产业成为重要新兴产业,体育交流合作成为曲靖市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重要交流合作方式。
体育事业综合水平明显提高。群众体育更加普及,全民健身形成时尚,健康向上、拼搏进取、团结协作等体育精神成为凝集共识的重要力量,竞技体育走在全省前列,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组织管理能力和经营水平显著提升。
城市影响力明显增强。力争到2020年把曲靖建成西部地区著名、国内有名、世界知名的体育名城。
重点任务
我市紧紧抓住建设国际高原体育城的机遇,针对曲靖体育、产业和城市发展短板,密切关注民生,提出了十大重点任务,加快建设曲靖国际高原体育城。
任务一,规划引领科学推进。衔接国家、省、市十三五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统筹体育文化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现状,尽快研究编制出台《曲靖市建设国际高原体育城发展规划》,在各专项规划、城市设计和控规编制中,把国际高原体育城建设发展理念落实在各层次规划,科学推进国际高原体育城建设。
任务二,完善体育基础及配套设施。以建设国际高原体育城为动力,按照国际高原体育城建设标准,逐步完善城市硬件设施和软件功能配套,打响特色城市品牌,推动曲靖城市转型升级。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分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珠江源大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城市快速交通体系,优化城市公交线路,形成环麒麟-沾益城市快速交通系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3至5个国际连锁五星级酒店,鼓励开办各种体育俱乐部,构建麒沾马一体化开放共享的公共体育服务网络。新建居住项目,按项目规模配套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健身广场、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体育设施;已建居住项目,有建设条件的,支持进行体育设施完善;引导未开发房地产用地转型利用,用于体育产业等项目用途的开发建设。
任务三,申创精品赛事。承办好国际体育赛事,开展国际高原“铁人三项”赛、国际高原“马拉松”赛、国际高原“沙排”赛、国际高原罗平万峰湖野外垂钓大赛、国际高原罗平航模展等国际体育赛事活动,不断提高曲靖承办国际体育赛事的质量和水平;举办好国内体育赛事,继续提升珠江源越野自行车挑战赛、登山越野挑战赛等赛事知名度,开展珠江源百公里千人徒步赛事活动,争创云南省休闲徒步赛事品牌;组织好曲靖本地体育赛事活动,开展曲靖市元旦穿城赛跑、曲靖市运动会、曲靖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曲靖中小学运动会、曲靖市老年人运动会等市级体育比赛活动,促进全民健身,增强群众体质,丰富市民体育文化精神生活。
任务四,建设体育训练基地。以曲靖市文化体育公园为核心,配套完善体育赛训硬件设施,争创国家高原体育综合赛训基地、全民健身示范基地;改扩建中国·会泽国际高原赛艇·皮划艇训练基地,加快建设中国·罗平国际高原垂钓基地、中国·陆良国际高原排球、沙滩排球、沙滩足球训练基地等基地建设,联动构建国际高原体育赛训基地。
任务五,大力培育发展壮大体育产业。结合“中国制造2025”及国家承接产业转移需求,开展招商引资,高起点筛选引进国内外大品牌体育用品生产企业进驻曲靖;支持曲靖体育用品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运动产品,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从单纯制造销售产品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支持曲靖本土体育用品生产销售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体育服务业,鼓励体育产业融合发展。
任务六,塑造城市体育文化新特色。充分运用曲靖地理区位优势,结合曲靖地方文化民俗等特点,融合国际高原体育城建设元素,策划制作宣传国际高原体育城形象标识,在公路、铁路、机场、码头等醒目位置,搭建大型广告宣传牌或粘贴凸显曲靖特色的宣传广告;深度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及体育元素符号,在城市主出入口、公园广场、重要节点、体育场馆、训练中心、体育运动学校等区域建设反映体育文化精神内涵的雕塑小品,展示城市体育文化风貌。
任务七,强化开放交流合作。争取在重大赛事举办、优势项目发展和运动员培养等方面,与国际体育名城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力争建成友好城市,借力加快曲靖发展;抓住申办和承接国家级以上的体育赛事及体育训练机遇,加大与国内外体育机构交流,在体育产业、体育竞技、群众体育、体育科技和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学习借鉴体育发展优秀经验,促进曲靖体育更好的发展;充分运用现有资源,合理布局体育赛训活动。
任务八,加强中小学体育教育。学校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支持学校以运动队、兴趣小组等形式,开展课余体育健身训练,建立常态化校园体育竞赛机制,开展竞赛活动,举办综合性学生运动会,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以教育部开展足球特色学校建设为契机,紧抓特色学校建设,努力把曲靖市第一小学、曲靖民族中学等17所中小学建设成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加大麒沾马中心城区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力争初中以上学校建设一块标准足球场或篮球场,推进县乡初高中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构建覆盖全市的学校体育基础设施体系。
任务九,加大体育人才培养力度。加大培养教练员和裁判员、运动员、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体育科研等与体育发展紧密关联的其他人才的力度,提升管理人员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交往能力,构建一支能力强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的体育工作者队伍。
任务十,实施体育惠民工程。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和全民健身服务机构实现经常性开放和免费服务,充分利用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营造全民健身氛围,促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和城乡居民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完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建设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民间体育组织不断壮大,逐步建成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积极培育规范有序的大众体育健身市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