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市政府党组中心组举行2017年第一次集中学习活动

2020年09月24日 10阅读 来源:曲靖日报 2017/3/17

詹慧龙专题剖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董保同作总结讲话

本报讯(记者杨春慧)新春伊始,亿万农民收到了来自中央温暖而厚重的“大礼包”——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那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底包括哪些重要任务?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情况下,应该如何促进农业农村持续稳定发展?曲靖应该怎么干?3月15日上午,市政府党组中心组举行2017年第一次集中学习活动,特邀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詹慧龙就农业供给侧改革和曲靖农业发展建议进行专题讲座。

市委副书记、市长董保同主持学习活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傅学宾,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卓,副市长唐宝友,市政府秘书长罗世雄参加学习。

詹慧龙围绕主题,理论结合实际,系统阐述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世界农业发展历程和内涵,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现状,“十三五”农业发展总体思路,并结合对曲靖农业的了解和认识,提出发展建议。詹慧龙指出,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当前农业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并且主要是结构性、体制性的问题。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调整工作重心,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詹慧龙认为,曲靖农业基础深厚、产业优势突出、气候特征明显、品牌发展提速较快,但现代农业要素比重偏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等瓶颈制约也非常明显。曲靖现代农业发展要牢牢把握高原特色农业总基调,在强特色、有结构、重基础、增效益上下功夫,使劳动密集型的农业生产向集约节约高效的农业发展转变,有意识地引进大产业、大企业、大人才,形成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充分发挥人才作用。詹慧龙提出,现代农业的发展要依托于工业的发展,曲靖农业发展应更加重视农产品加工和产业链的延伸,做强农产品品牌,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在农业发展中达到生产、生活、生态共赢,坚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三型”引领,坚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三新”联动,坚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三农”共进,瞄准高、精、实的发展定位,打资源牌,走生态路,结合实际优化产业格局和结构,不求面面俱到,突出发展优势产业,争做创新发展典型。

董保同在总结讲话时指出,善学者处处为师。这次讲座“很接地气”,对深入理解中央有关农业政策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对曲靖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以这次专题讲座为契机,抓好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部署的落实,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进一步开拓思路,深入思考,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就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董保同要求,要稳住农业生产基本面,坚持稳中求进,把现代农业摆在突出位置,创新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确保2017年在规模养殖和玉米粮改饲、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土地流转和农产品交易等方面,力争实现新的突破。要强化开放合作意识,努力改变小散弱现状,探索推广涉农专家工作站的建设,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加大龙头企业的引入和培育,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各县(市、区)设分会场收听收看。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