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寻找最美母亲”之周乔仙:七个孩子一个妈

2020年09月24日 10阅读 来源:曲靖日报 2016/1/25

周乔仙和她的孩子们


周乔仙

周乔仙和她的孩子们
 

工作压力增大,生活成本增加,一家人养一个孩子都要忙得团团转,人们都在感慨养儿不易。但是,20多年来,麒麟区越州镇周乔仙家,小孩子可谓成群结队,有自己家的,有弟弟家的,也有小叔子(老公的弟弟)家的。20多年来,先后养了7个孩子,其中自己家的儿子两个,侄女侄子5个。尽管历经千辛万苦,但周乔仙说:“习惯了,时常有孩子在,家里才热闹。”

孩子的避风港 
  周乔仙的弟弟家,和小叔子家,或者因外出打工,或者因天灾人祸遭遇不幸,未能给孩子足够的关怀照顾。最终,周乔仙家,成了侄女、侄子们温暖的避风港。

周乔仙,1964年出生在越州镇老吴村委会。1986年,经媒人介绍,嫁到了同村委会的老吴冲村民小组。老公在兄弟三人中排行老大,任教于村里的老吴冲小学。由于两个小叔子常年在外打工,老公又大多时间都在学校,照顾年逾古稀的公婆和年幼小的两个儿子,周乔仙自然义不容辞。

首先来到这个家的孩子,与小儿子同岁,是周乔仙大弟弟家的女儿,叫周瑞。周瑞的父母离异,她便跟随着父亲。2001年,周瑞的父亲因车祸去世,只有11岁的她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儿。但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周瑞还是坚强快乐地生活、成长。到了2005年,爷爷奶奶相继去世,周瑞该由谁家扶养,便摆在了眼前。一大家人齐聚一堂,问周瑞想去哪个亲戚家。周瑞稍加思索,便说“要到二姑妈家”。所称的二姑妈,就是周乔仙。当时,周乔仙也没有什么心理准备。因为按照常理,周瑞与在同村的叔叔大爹们相处更多,应该更愿意选择叔叔大爹家,没想到她选择了二姑家。听到周瑞的选择,周乔仙有点激动,这是一个孩子对她的信赖和依赖。同时,她也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看着周瑞渴望的眼神,周乔仙二话没说,一口答应了下来。从此,周瑞便跟着周乔仙一起生活。

周乔仙的二弟家,夫妻二人都在宜良工作,由于工作条件十分艰苦,不能将幼小的孩子周知带在身边,只能让孩子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在老人去世后不久,二弟家为方便孩子读书,便也将即将上幼儿园的周知送到了周乔仙家。

2008年3月,小叔子夫妻两人外出打工,只有五岁半的大女儿张静留守在外婆家里。一次,周乔仙去张静的外婆家所在村庄去做客,张静也随外婆前去。孩子看见周乔仙就跑来抱着不放,“大妈,我要跟你回去!”周乔仙一听到这话,再看到孩子当时的情况,心都要碎了,“外面一件稍微干净的衣服,包裹着穿在里面脏得起硬壳的内衣。”孩子的外婆年老体弱,照顾自己都有困难,怎能照顾好孩子?就这样,张静被周乔仙接到了家里。2011年春节,张静在省外打工的父母,带着仅一岁半的孩子归来,终于母女团聚了。谁成想,母亲竟于6天后意外身亡,张静杰真的成了没妈的孩子!作为长嫂,在悲痛中料理完弟媳的后事,小叔子又要外出打工,周乔仙又主动把张静的妹妹张敏也接管了过来。

2014年,周乔仙的二叔子家,把一直跟在身边读书的张青送了回来,因为马上升高中,在外地解决不了学籍问题。

姑妈大妈都是妈 
围绕在周乔仙身边的孩子,达到7个之多。周乔仙在介绍孩子们的来龙去脉时,由于人员较多,人们还经掌搞错“她”、“他”的指代关系。

有孩子叫她姑妈,有孩子叫她大妈,但无论是什么关系,周乔仙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给了孩子们家的温馨,把她们当成自己亲生的儿子姑娘一样抚育、照顾。

周瑞由于与小儿子年龄一样,便每天与小儿子一起上学,一起放学。升高中时,两个孩子都落选。最后,周乔仙又把两个孩子都送到了曲靖技校读书,学习谋生的专业技能。

在周乔仙家里,整齐堆放着还未拆封的洗衣机、饮水机,还有一些被褥,这是准备着给即将出嫁的周瑞的嫁妆。周乔仙说:“过几天,家里就要摆酒,请来亲戚朋友,要像嫁姑娘一样,把她风风光光地嫁出去。”等结婚后,周乔仙还将给周瑞买一辆电动车上班用。

周知和张敏,来的时候都比较小,就是周乔仙“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大”。上幼儿园时,她每天还要负责接送。周知小学毕业后回到了母亲身边,学习成绩也很好,马上就要升高中了。隔三差五的,周乔仙还要打电话问问生活和学习情况。现在,只有张静和张敏两姐妹,还在老吴冲完小读小学。学校离家有3公里,每周一早上,小儿子骑摩托把她们送到学校,到周五又跟随着丈夫一起从学校回家。张青,现在在麒麟区读高中,每周末回家。孩子们都回去时,家里的卧室都不够用,小儿子便只能睡客厅沙发。

“张青性格比较温柔,张静则有点小儿子脾气。”周乔仙说,有一次,张静被她批评了几句后,便跑出去躲了起来。她去用村里的广播喊了几遍,也没回来。最后发动了村民,才在村前地里找到。张静也跟着父亲去了外地一年,回来时,比去的时候瘦了整整5公斤。

孩子们的父亲出门打工前,都在周乔仙下留下学费。每次大的学习费用支出,周乔仙都用个小本子记下来。而生活等,周乔仙都不使用孩子父亲留下的一分钱,她还时常自掏腰包给每个孩子装着点零用钱,经常在家里给她们准备好零食。

周乔仙说,弟弟和小叔子们,在外打工,钱也难挣,如果带着孩子就更加困难。“我不帮他们,谁帮呀。大家都好了,一家人才好。能把孩子们笼在一起,给她们家的感觉,自己也高兴。”她与丈夫都已经习惯了孩子们的热闹,有时孩子不在家,倒感觉空空落落的。

“辣操媳妇”
尽管身材有些瘦弱,但周乔仙是个公认的能人。

1980年左右,未婚时,她就已经会做生意,帮人熬制黄莲,一月收入60元左右。在那时,这是高收入。

结婚后,她还担任村里的妇代小组长,带头开展村里的妇女工作,并任村里的出纳。1989年,麒麟区到越州挂职的领导看她业务能力强,便介绍她入了党。她两次被选为麒麟区人大代表,并联合多名人大代表提出了老吴村通往集镇的公路建设、村拆迁补偿费落实等两个议案,得到了较好落实。

她种着七、八亩地,仅烤烟就有6亩,每年收的干玉米粒就有70袋左右。农忙时节,月明星稀的时候,她还经常在地里割麦子、栽烤烟。

2011年,她申请了6万元妇联“贷免扶补”贷款,从事蛋鸡养殖,经过辛勤的劳作、不断的学习,她又成为了一名养鸡专家。现在存栏3300多只,日产蛋2700只左右。每天在臭气熏天的鸡舍里,她捡蛋要两小时,喂料要两小时。每周要铲一次鸡粪,每月要扛10吨鸡饲料。

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周乔仙用她的实际行动,宣扬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她的肩膀撑起了“半边天”。她二十多年来扶老携幼的美德、自强不息的精神,也被周边村民口口相传。2012年,她被越州镇党委、政府表彰为“辣操媳妇”,颁奖词中称,“她用她的行为诠释了大气、担当、卓越的越州精神!”(文中的孩子,都使用了化名。)(曲靖日报记者 滕仕矿 文/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