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我市各级组织部门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组织工作中,通过调整完善模块设置,丰富细化网络党建内容,优化服务方式方法,打破了时间、空间等方面条件的限制,“互联网+组织”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得到了市委书记罗应光、市长饶南湖的充分肯定。饶南湖批示认为市委组织部主动推进“互联网+”,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和经验,要求把当前我市的资源与组织部门的需求结合起来,建设更全面的工作管理系统。为进一步宣传我市“互联网+组织”工作的经验、做法、成效,玉溪日报于近期推出一组文章,集中展示我市各级各部门“互联网+组织”工作取得的新成果新途径。
“互联网+零售”=电子商务
“互联网+传统银行”=支付宝
“互联网+传统交通”=快的、滴滴
“互联网+组织”=?玉溪给出了答案!
近年来,玉溪市顺应信息化创新应用和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主动作为,不断探索创新,树立“互联网+组织”的工作理念,以互联网助力党员干部教育、党务管理服务、党建工作宣传等融合发展,组织工作信息化水平有了较大提升,闯出了一条加强党建的新路子。
顺势而谋,“互联网+组织”在玉溪落地生根
当前,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深远,逐渐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特别是随着“互联网+”被写进《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国家经济顶层设计,宣告“互联网+”时代正式到来,推进“互联网+组织”成为大势所趋。
今年7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到共产党员网调研,强调把党员教育信息化平台办出特色、办出品牌、办出影响、办出成效,使其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工作平台、与时俱进的党员教育平台、联系服务党员的互动平台,成为广大党员和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家园。这既是对党员教育信息化平台的殷切期望,更是对推进“互联网+组织”、提升党建信息化水平的动员号召。
为顺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相关部署,玉溪市委组织部把运用“互联网+”模式、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改进和创新党建工作、提升组织工作整体水平,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据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增琪介绍,按照项目化思路,玉溪市大力推进“互联网+组织”工作,实施“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服务”、“互联网+宣传”、“互联网+信访”、“互联网+办公”五个行动,为提升我市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整体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建好用好“网络课堂”,夯实党员教育基础
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在任何条件下,都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对每个党员的基本要求,因此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尤为重要。在“互联网+教育”行动中,市委组织部重点抓好远程教育平台和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网在线学习平台等建设,建好用好“网络课堂”,加强党员教育工作,进一步提升党员自身综合素质。
“远程教育,是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将教学资源送到党员群众家门口,充分发挥其党员教育‘好课堂’、科技培训‘好专家’和文化建设‘好阵地’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素质。”据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主任李媛美介绍,目前,我市共建成远程教育站点1486个,构建了上下贯通的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和村(居)民小组五级远程教育管理工作体系。
为进一步规范远程教育站点的管理,增强远程教育实效,我市制定了《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建立了定期学习督促制度,由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每月初下发本月“3+X”课程表,指导开展主题学习和菜单式选学;按月通报各县区学习情况,要求各地及时排查未学习站点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原因,确保完成当月学习任务。党员教育中心还依托中央、省优质课件资源,结合我市实际作了《大山里的生态文明村》、《小村庄的大变化》、《彝山烽火》、《大田蓝莓栽培技术》等多部教学课件,既丰富了教学资源,又为党建工作提供了身边鲜活的案例。2015年全市有3部课件被省委组织部定为省级重点选题课件。
同时,依托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网建设在线学习平台,把全市所有厅级、县处级干部和乡镇(街道)党政正职、乡镇(街道)党(工)委班子其他成员、组织部门干部全部纳入在线学习对象,建立在线学习档案,实行学分制考核管理,每半年督学一次,年度进行考核。目前,全市共有在线学员5278名。2014年,全市5122名干部参加在线学习,5015名干部达到学分考核要求,通过率为97.91%,在全省16个州市中列第三位。
此外,市委组织部还积极建设运用“空中课堂”,开通了“玉溪党员学习微平台”和“玉溪党员学习易平台”两个订阅号,设置了特别关注、先锋时评、时政要闻、组工知识、民生关注等条目,每个工作日筛选时政、党建等方面的最新信息,直接推送到党员干部的手机端,将远程教育变成“随身书本”,探索党员远程教育的新途径。平台建成以来,共有15000余人订阅了两个学习平台,共推送学习专题200余期、图文信息1000余条。
网络微信微博齐上阵,党建宣传有阵地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面对媒体传播格局发生的新变化,在“互联网+宣传”行动中,市委组织部积极构建集网络、微信、微博、手机报等为一体的新媒体宣传矩阵,扎实做好党建宣传工作。
按照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和共享应用的建设思路,依托全国党建网站联盟建成了1个市级、9个县级、74个乡级党建网站集群,搭建了党建宣传新阵地。目前市级网站“玉溪先锋网”共设有党建聚焦、理论研究、“三严三实”专题等16个功能板块,可为党员群众提供较为全面的党建资讯,截至10月底玉溪先锋网及子网共发文13243篇。
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与玉溪日报社、中国移动玉溪分公司联合主办了“玉溪党建手机报”,共设有时政要闻、基层党建、党务知识、微时评四个板块,每周免费推送一期内容丰富、短小精练的信息,通过手机端能方便快捷地了解时政动态和党建工作情况。目前订阅手机报的党员干部达1051名。
用好抓牢官方微博“麦克风”,今年4月创建了“玉溪组织V”官方认证微博,截至目前共拥有粉丝226人,共关注77个与组织相关的微博,以“玉溪组织”官微为引领,各县区亦结合实际陆续开通官方微博,通过互粉、互转、互评的联动方式,形成宣传工作网,做到“一家发布全员转载”。同时,注重成果运用,将庆祝“七一建党节”活动、市委联系专家服务基层乡镇活动等重点工作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实时“微博直播”。目前,“玉溪组织”官微共计原创转载331条微博,得到了全市各级广大党员干部的广泛关注。
运用新媒体加强宣传的同时,也搭建了多元化的干部交流平台。今年以来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建立了“玉党建”、“玉党建2”微信群,“玉溪党建”易信群等工作交流平台,从市委书记、市长、组织部部长,到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等1200余人加入了工作群,大家在群聊这个“大家庭”中学习相关文件精神、交流工作经验、进行工作讨论,拉近了距离,加强了沟通。
建设综合服务平台,构建联系服务群众“闭合回路”
“当上‘农村淘宝’代办员后,才十几天的时间,就帮老百姓把不为外人所知的米干、紫米等农特产品卖出了大山、卖到了互联网,让大家有了更多脱贫致富的方法。”元江县因远镇安定社区大学生村官范伟说。
“互联网+服务”行动的实施,给广大干部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在2014年试点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服务”行动,今年我市全面铺开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狠抓“建、学、管、用”四字诀,着力在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上下功夫,构建“一站受理,三级联动,分层服务”的为民服务网络,推进全程代办制度,变群众跑腿为干部跑腿、网络跑腿,真正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在村(社区)级便民服务站建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将“淘宝网”、“京东商城”等日常电子商务平台整合到综合服务平台中,免费为群众提供网上商品代购、机票和车票预订、缴费、现金转账等便捷优质服务,在村(社区)建立起由一个便民服务站、一条高速网线、一台电脑、一台液晶屏幕、一个功能齐备的软件平台和一位网购操作员组成的村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方便基层群众“点对点”地进行产品购销。运用平台党务管理功能推动基层党务管理信息化,突出玉溪党建特色,将党务公开、“三会一课”、党员积分制管理、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亮点等工作通过平台展示,接受群众监督。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建立“网上党支部”,应用现有平台为流动党员提供在线学习、参加组织生活、招工导航和依法维权指南等服务。
目前,全市已建成服务站点638个,年底将实现县乡村全覆盖。
健全完善管理系统,提升组织工作整体水平
广大党员干部表示,通过实施“互联网+组织”工作,进一步扩大了党员、干部、群众对我市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知晓度、认同度、参与度。希望市委组织部继续加大“互联网+组织”工作的推进力度,使其真正成为传播党的理论的前沿阵地、开展党建工作的交流平台、教育管理党员干部的“空中”党校和服务党员群众的“绿色通道”。
王增琪表示,市委组织部将尽快研究制定《玉溪市推进“美丽玉溪服务先锋”行动“互联网+组织”工作实施方案》,依托现有资源,扎实推进五个行动,力争年底初步建成“一网一报七平台”,即:建设玉溪先锋网、党建手机报、在线学习平台、远程教育平台、综合服务平台、网上信访系统平台、OA办公平台、玉溪党员学习微平台、玉溪党员学习易平台。通过进一步调整完善模块设置,丰富细化网络党建内容,优化服务方式方法,打破时间、空间等方面条件的限制,通过一到两年的努力,构建以“互联网+”党建宣传、教育培训、服务、经验交流、信访举报、办公自动化为重点的工作平台和运维体系,提升组织工作整体水平。(记者 周家颖)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