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门速度”如何实现(下)
优环境 强服务 推动产业转型发展
走进磨浆农业厂区,这个在去年1月才落地易门的企业,仅用9个月时间就完成6000万元投资建成投产,今年又启动了二期项目建设。
今年1至4月,易门县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6亿元,同比增长48.6%,104个建设项目快速推进有力助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自去年以来易门县域经济之所以能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源于全县上下团结一致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一系列稳增长促转型措施,落实市委书记罗应光提出的“政策一宽再宽,利益一让再让,服务一改再改,环境一造再造”要求,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创新机制推动项目,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发展。
打造环境优服务
在易门县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对首个入易全外资项目康贝特的相关负责人进行项目申报辅导。在这里,每一个投资项目都能享受到高效、快捷的服务,在材料齐备的条件下,最长审批时限不会超过100天。
围绕打造审批成本最低、工作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好的全省投资环境最佳县,易门县的决策者们勇于创新,在全市率先成立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重拳出击推进行政审批改革。
易门县政务服务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通过对18个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清理,最终确定下46个审批服务大项,499个审批服务小项并公开审批程序和内容。通过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变过去的分散式串联审批为集中式并联审批,压缩时限达三分之二以上。
通过为投资项目进行审批辅导,定制审批方案,实施集中收件、统一交办、限时办结,大幅提升县级审批时效。通过建立项目领导联系和部门负责制度,引入责任人提供全程帮办和跟踪服务,大幅缩短了上级审批时限。
仅用半年时间就办理完全部审批手续,海畅药业副总经理陈翔对易门县的高效审批十分满意。他说:“对于企业而言,时间就是效益。如果手续迟迟办不下来,投资周期一旦拉长,市场机会也就随之丧失,对企业来说是要命的事情。”
在推进行政审批改革的同时,易门县通过实施中介服务招标采购机制,有效推动了中介服务质量的提升并降低企业负担。通过建立公开评议和投诉制度,确保基层和企业反映的问题“不过夜”。运用“助保贷”、“园保贷”方式建立投资项目金融对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入驻园区跟进项目,提供金融支持,破解融资难题。通过实施人力资源储备,开展技术培训和职业技术等级认定,有效破解企业用工难问题。
创新机制推项目
“去年5月份签投资协议,一个月就办完手续开工建厂。”三联新型墙材老总黄雪峰说,“我们从来没有主动找过一个部门,都是他们上门服务。”
易门县推进项目建设的速度之所以如此之快,关键在于决策者和全体干部达成了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更没有后劲的共识。做到超前准备、优化流程、简化程序,实现同步受理、同步介入、同步审查。
对此,易门县工信局负责人粗略地画了一张项目推进流程图:在规划先行支撑下,提前争取用地指标和进行土地收储开发——七个招商分局进行招商引资项目洽谈——相关部门联合进行招商项目审查——中介服务帮助签约项目组织相关审批材料——投资项目进入项目投资审批服务中心审批——专人负责全程帮办跟踪上级审批事项。
在这当中,创新机制实施招商项目联合审查当场决定,解决议而不决的问题。实施县级四套班子包干和县级领导牵头负责制,推行重点建设项目保证金和考核奖励制度。引入项目推进责任人,实施建设项目动态管理通报,成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的关键。建立高效项目审批机制,实现了一站式服务。实施中介服务招标采购,为项目落地提供高效优质服务,成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的保障。
通过任务分解倒逼责任落实,以责任清单、时间进度表等形式,把项目一对一、点对点固化到每位县级领导和具体部门。通过考核排名传导压力,人人身上有指标,盯着项目干、围着项目转。通过把督查、考核、问责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推动项目天天有变化、月月有进度。易门县创新机制推项目,为全县持续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调整转型促发展
易门县的决策者们在科学研判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确定了坚持引进增量做大总量,提升存量做优质量,做到有进有退,形成多点支撑,推动县域经济稳增长促转型基本思路。
易门县通过“引进+提档+培育”,使矿冶、陶瓷建材、食品药品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得到巩固提升,新能源新材料、资源综合利用、新型建材、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同时,基本构建起了以六街为核心的装备和食品药品聚集区,以麦子田为核心的装备制造和新能源聚集区,以大椿树为核心的冶金、陶瓷建材、资源综合利用聚集区,以曾所、浦贝为核心的生物资源加工聚集区。
随着易门经济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县域工业开始走出矿冶独大的困局,工业经济增长呈现多点支撑格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2014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大关,工业增加值突破30亿元大关。今年一季度,工业经济保持47.7%的增幅,继续高居全市之首。
同时,农业经济稳步回升,一季度全县实现农业经济增幅6%,高于全市平均增幅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呈现稳中有升态势,全县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4亿元,同比增长7.7%,高于全市平均增幅0.9个百分点。(记者 潘绍斌 唐文霖)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