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人语
经过多年努力,我市核桃种植面积已超过百万亩,随之而来的是如何从产业建设转向产业经营的问题。带着这一问题,记者深入新平县、峨山县、易门县、华宁县核桃主产区,对已建立起来的专业合作组织进行调查采访。在与市县林业部门和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交流中,记者深深感受到,加强核桃专业合作社发展,推进核桃专业合作社提档升级,进一步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推动核桃产业发展由政府主导向合作组织协调管理转变,是促进核桃生产管理走向标准化、林下经营走向规模化、林果加工走向专业化、产品销售走向品牌化,真正激活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的关键所在。
又一次走进易门县铜厂乡三棵树核桃种植示范基地,四年前栽下的230亩核桃苗如今已是枝繁叶茂的大树。每次走进这片基地,都能从中感受到玉溪核桃产业发展跳动的脉搏。
四年前,铜厂乡从这里起步,闯出了一条整合项目、统一规划、连片种植、规模发展之路,核桃产业实现了从零星种植到规模化发展的转变。如今,优尚佳核桃专业合作社在这里建起了临时办公房,铜厂乡又将从这里起步,探索和实践产业经营之路。
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推动产业发展由行政主导向合作组织协调管理转变,激活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一些核桃专业合作社的探索和实践对于全市完成150万亩核桃产业建设后,如何转身产业经营,让核桃真正成为兴乡富民树,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
两年前,记者曾问铜厂乡造林队长武跃波:“核桃种完了,你干哪样?”他不假思索地答道:“核桃栽完了我就拉个合作社一起卖核桃。”
现在,武跃波真的成了优尚佳核桃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而且他开始着手筹建林药复合经营示范基地,即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实体支撑,又为林农开展复合经营提供示范。
如果说优尚佳核桃专业合作社还只是刚刚起步,那么成立于2012年的易门县浦贝乡阿告米核桃专业合作社则在产业建设向产业经营转身之路上迈出了更大的一步。
过去曾是阿告米村核桃种植带头人的谷顺礼,如今变身成了合作社理事长。他告诉记者,在林业部门支持下,合作社每年坚持举办技术培训,推进核桃标准化管理,制定产品收购标准,注册“阿告米”商标,组织核桃购销。
阿告米核桃专业合作社成为目前全市唯一的省级核桃专业示范社,除全村34户人家全部入社外,加上外村入社人员,社员人数发展到了62人,经营面积3000多亩。现在,合作社正筹备建设加工厂,动员社员发展林下养殖。
从两个合作社的实践可以看出,组织化程度的高低决定着产业发展层次的高低。在“市场+组织+农户”的运作模式中,产业化的主体是市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连接市场和农民利益的桥梁和纽带。
结合玉溪核桃产业发展实际,专业合作组织的这种桥梁和纽带作用体现为:在生产组织方面,推动生产管理走向标准化、林下经营走向规模化;在经营组织方面,推进林果加工走向专业化、产品销售走向品牌化。
推动生产管理走向标准化
一年前,记者在铜厂乡采访时遇到下村搞技术培训的林业站长王德华,他口无遮拦地说道:“我一个月都在村上搞培训,忙得内分泌都要失调了。”今年2月才成立的优尚佳核桃专业合作社依托乡村两级支持,在全乡范围内以村组干部为重点,快速发展社员110人,并着手分片选出代表联络社员,组织开展规范化管理培训和推广复合经营。这样一来,王德华可能再也不用忙得“内分泌失调”了。
华宁县山歧核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曹灿华介绍,为让社员学会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管理,这些年来,合作社除了组织常规的技术培训外,还先后拿出3万多元资金,组织社员到大理、楚雄学习考察。
栽棵核桃树,七八年才见效。从全市核桃产业发展情况看,重栽轻管的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由于县乡林业部门技术力量紧缺,各级管护和扶持投入有限,单纯依靠行政力量推动,让林农长期按生产管理标准管好核桃树确实存在很大困难。
从优尚佳和山歧两个合作社的实践看,专业合作组织通过为林农提供包括林果种植、生产管理等系列化服务,能有效提高产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水平,解决村集体组织“统”不了、林业部门“包”不了、林农自身“办”不了的问题,达到有效推动核桃生产管理走向标准化的目的。
推动林下经营走向规模化
在新平县水塘镇南达村雨雾缭绕的山岭间,不仅满山翠绿的核桃树硕果累累,树下套种的棕树也是枝繁叶茂。村民童万山告诉记者,早在十多年前,他就把种包谷的山地全部种上核桃树,去年全家的核桃收入达八九万元。现在,他又在合作社的指导下套种棕树,好一点的棕树一棵可以卖得80多元。
在易门县铜厂乡,滇重楼合作社林下重楼种植面积达260亩,在其带动下,全乡林药复合经营面积达500亩。以此为支撑,铜厂乡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或通过林地流转方式引进投资企业,规划发展1500亩重楼种示范植基地,带动全乡林药复合经营形成产业规模。
林果产业见效周期长,全市百万亩核桃多为近年种植,如果在挂果前林下复合经营发展滞后,势必会影响林农眼前利益,动摇其发展核桃产业的信心。在核桃挂果后也会因此影响林地产出效益,给林农增收致富带来制约。如果仅靠林农单家独户搞林下复合经营,不仅形不成产业规模,还有可能增加林农的经营风险。
从新平南达林下套种棕树到易门铜厂林药复合经营的实践可见,专业合作组织结合当地实际,立足核桃主导产业,围绕特色优势,延伸发展空间,组织林农开展规模化林下复合经营,形成各具特色的林下经济产业群,做到既能让林农保住眼前利益,又能让林农看到长远效益,对于提升林农产业发展信心,推动产业实现高效化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推进林果加工走向专业化
走进新平县者竜乡世玲核桃产销专业合作社加工厂,在堆放场的一边是一排煤烤房,房内用铁网架起一人多高的烘烤架,下面摆放着十多个风炉;另一边是一间机烤房,一台热风炉连接着一个烘烤池。理事长罗世玲介绍,这个占地450平方米的加工厂于2005年建成,能烘烤300多吨青果。
与世玲核桃产销专业合作社加工厂相比,投资500余万元,落地华宁工业园区新庄食品小区的同盛经贸有限责任公司的核桃加工车间则显得更加现代化。即将安装完成的4台烘烤机,在两个月的生产期内可烘烤青果800吨,加上后续的核桃仁加工,年产值可达2000万元。
有着20多年核桃加工经验的罗世玲告诉记者,核桃从青果采收到加工成干果,包括除青皮、漂洗、干制、分级、贮藏等工序,前后不过十天左右的时间。在加工过程中如果堆沤时间过长,烘烤出来的核桃就会变黑,如果火候把握不好,果仁容易发黄,这些都会影响产品品质,影响市场销售。
从世玲核桃产销专业合作社到同盛经贸的实践可见,在核桃产业发展中,壮苗良种是基础,规范种植管理是关键,而专业化加工是保障。在这当中,只有专业合作组织或专业生产企业具备建设加工基地和统一加工技术,推动核桃加工走向专业化的能力。
推进产品销售走向品牌化
南达核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邓层龙介绍,去年合作社通过向社员融资和定价收购返款的方式,组织收购、加工和销售干果50多吨。对参与融资的社员按贷款利息的标准分红,对定价交售的群众按每公斤0.1元返利。为提高南达核桃的市场影响力,合作社注册了“帽耳山”商标,现在产品半数以上卖到了省外,走进了大超市。
从南达等核桃专业合作社的实践看,专业合作组织实现了将千家万户的分散生产与大市场的集中需求进行有效对接,避免了林农在“赶门前街”中因产品过剩,出现果贱伤农的问题,增强了林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和南达核桃专业合作社一样,阿告米核桃专业合作社注册了“阿告米”商标,华宁山歧核桃专业合作社有了“山志经”商标,者竜核桃专业合作社有了“哀牢山”商标,峨山富民核桃产销专业合作社有“坡拉坡玛伙妮”商标,这些专业合作组织在将千家万户的核桃汇集起来对接大市场的同时,正努力培育市场品牌。
就全市而言,核桃种植的主要品种是漾濞泡核桃,漾濞泡核桃本为大理漾濞县注册品种,但从某种角度而言,现已成为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市场品牌。作为后来者的玉溪,在发展核桃产业、推进产品品牌化过程中,将面临如何解决种植别人的品种和树立自己的品牌问题。
合作社建设需要提档升级
再过50多天,又该是者竜乡收核桃的时节了。罗世玲望着果满枝头的核桃树心中又喜又愁,喜的是今年的核桃要比往年结得多,愁的是上那儿筹集更多的收购资金和如何扩大加工场地。她对记者说:“去年来交核桃的人排成了长队,但我没办法烤那么多的核桃。收购了400多吨青果,只烤了300多吨,剩下的卖给了大理人。”
透过世玲核桃产销专业合作社的“烦恼”,看到的是我市核桃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小而弱的问题十分突出。
2010年,省政府出台的推进林农专业合作社发展意见中明确指出,发展林农专业合作社,是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促进互助合作的重要形式,是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林业的重要抓手,是维护农民权益、促进林农增收的重要途径,是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意见明确提出了全省林农专业合作组织建立目标——到2012年,全省林农专业合作社覆盖50%的乡镇,30%以上的涉林农户加入林农专业合作社,50%左右的主要林产品通过林农专业合作社组织加工和销售,并建成300个以上省级示范社。
据市林业局提供的情况,目前全市成立的核桃专业合作社仅20个,对比这一要求和全市即将形成的150万亩种植规模,可以说是产业组织化程度过低。因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不足、入社社员数量不足、涉及经营面积过小,导致其在组织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管理和引导开展复合经营中影响力较弱。
者竜核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何家有介绍,者竜核桃要比大理核桃提早近15天采收,每年都能赶在中秋节前上市,这本来是者竜核桃最大的竞争优势,但正因为合作社小而弱的问题,导致合作社涉及经营面积仅占全乡核桃种植面积的7%,青果收购量仅占全乡的40%,大量青果被小商小贩收购到大理,变成了人家的产品,这种优势也就不存在了。
从与何家有等合作社负责人的交流中,记者发现由于社员认识不到位或经济实力较弱,有的合作社股本金仅由理事长一人出资,有的合作社社员入股资金较少,导致专业合作组织经济实力较弱,加之内部运作存在不规范问题,导致其进一步提高加工能力和扩大收购量,推动产品专业化加工和品牌化销售十分困难。
业内认为,推进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实现专业合作组织提档升级,首先必须依靠专业合作组织自身依法组建,制定和完善章程,实行民主管理,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能力。
同时,政府和社会也应对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提供包括财政扶持、税收优惠、信贷支持及森林保险、林地流转、林产品运输、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支持,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记者 唐文霖)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