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以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改革发展新跨越

2020年09月24日 10阅读 来源:玉溪市人民政府 2014/01/03

以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改革发展新跨越

──人民日报系列评论员文章学习心得

市委常委 红塔区委书记 董文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凝聚了全党全社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智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必将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全会召开后,我及时学习了《决定》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人民日报系列评论文章,参加了省委、市委组织的培训,特别是通过省委党校5天的集中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对全会意义和精神的理解。同时,结合如何推动红塔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有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想法。

深刻领会全会重要精神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系统地回答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方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合理布局了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全会提出的“六个紧紧围绕”,既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体现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体现了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结合、点与面的结合、变与稳的结合,是我们党把握规律、审时度势、求真务实的创造,必将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用全会精神统领改革发展

去年以来,在省委、市委的重视和支持下,红塔区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城市定位更加准确,城市功能更加健全,生产力布局更加优化,发展潜能必将在改革发展中有更大的释放。区委和全区各族人民群众决心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不断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加快深化改革步伐,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强化党的建设,促进综合实力跃上新的台阶。

加速产业转型,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巩固优势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努力构建三次产业互动融合、互相促进的现代城市产业体系。一产要做优做精,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目标,走精品路,打特色牌,尽快形成“以特取胜、以少胜多、以优争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二产要做强做绿,举全区之力支持研和、红塔两个省级工业园区发展,加快建立完善有效的工作协调机制、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两个园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凸显两个园区在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主阵地和主战场作用。三产要做新做特。抓牢省委、市委加快建设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的难得机遇,要长远规划,逐步提高,高品质、高水平、大气魄地推进城镇建设,围绕滇中城市经济圈,把玉溪建成具有现代都市气息的宜居、宜商、宜业生态城市,使之成为集生态、商务、文化、旅游、购物为一体的城市新名片。

创新社会治理,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牢固树立“红塔稳则玉溪安”的大局意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要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以及各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明确各方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定位。要健全和完善社会自治、自律和自我发展的新机制,充分发挥各种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在社会管理上的主体性及其对政府社会管理的监督作用。要构建和实施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政策体系,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消除社会排斥,推动社会融合。要借鉴“枫桥”经验,真正做到“党政动员,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要始终将生态文明理念作为立区之本、发展之魂,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步入可持续发展快车道,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一要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进一步抓好重点领域及行业节能减排降耗工作,循序渐进淘汰落后产能,着力推进全区经济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资源节约、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二要以建设现代宜居生态城市为蓝图,全面提升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创新城市经营管理理念,依托山水自然打造城市生态功能区,借助生态田园提升城市品位,统筹推进城乡生态建设。三要以全面深化改革发展为契机,建立健全系统完整的乡(街道)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继续完善社会监督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和生态效益等评价体系建设力度,积极引进和探索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致力于政策稳民、产业富民、生态惠民,让体制机制成为推进我区生态文明建设全方位发展的坚强保障。四要切实把保护生态自然环境作为对子孙后代负责的历史责任,处理好发展经济、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三者的互动关系,把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成红塔区最强的优势、最大的财富和最有吸引力的品牌。

强化党的建设,进一步转变作风。区委将以参加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围绕整治“四风”问题,建立推进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面提升执政能力。坚持标本兼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做到干部清政、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在各级党员干部和全区各族人民群众中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坚定信心和勇气,凝聚共识和力量,推动各项工作迈出坚实步伐,奋力开创红塔区改革发展新局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