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须各项改革协同配合
——学习人民日报系列评论员文章心得
市“两湖”试验区
督导组组长 王跃
举世瞩目十八届三中全会,绘就未来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引领中国人民踏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新征程具有划时代意义。《凝聚全面深化改革的力量》系列文章就是在此背景下作出的重要论述,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今天,只有坚持走“难走的上坡路”,“那么一股子劲不能松”,才能“下好改革一盘棋”。
改革开放成果来之不易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35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辉煌成就。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我国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经过努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在完善过程中。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包产到户”、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以全面攻坚为特点的农村综合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步步深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取得突破,改革逐步确立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国有经济发挥了主导作用。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日臻完善,建立了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机制。
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前列。国民经济快速增长,1979年至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只有2.8%,GDP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12年的518942亿元。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仅位居世界第十位,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2年的11.5%。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12年的5680美元,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上中等收入国家。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比1978年增长71倍。2012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39.96万亿元,比1978年末增长1896倍,年均增长24.9%。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2.9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26.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7.1平方米,增加29.0平方米。2012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达到21.5辆。
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从濒临崩溃、封闭半封闭到蓬勃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动机”的巨变。历史启示未来,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更加坚定了我们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咬牙坚持
今天中国的改革,已经进行攻坚期和深水区。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同志深刻思考党和国家的奋斗历程和前途命运,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和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改革开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必须更加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更加自觉地把握改革开放的根本启示,更加坚定地承担改革开放的历史责任。
改革开放是提高我国经济实力、实现综合国力由弱变强的历史必然。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中国经济的繁荣局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城乡居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向全面小康迈进,社会保障从低水平到建立制度框架再到全覆盖。改革开放创造了改善人民生活的雄厚物质基础,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改革开放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必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从沿海到沿江、沿边和内陆,从制造业到农业和服务业,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我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35年来的伟大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由之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定不移沿着改革开放这条富民强国之路走下去。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全盘考虑
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回顾35年来的改革历程,无论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启动农村改革,还是扩大国有企业自主权推动城市改革,再到今天以简政放权为重点改革行政体制,都是循着从局部到全局、从重点到整体的路径推进的。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让亿万农业转移人口融入现代城市生活,就需要联动推进土地、户籍、公共服务等领域改革。又比如,推进收入分配改革,也需要配套推进财税、国企、资源等领域的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和协同配合。
全面深化改革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过去35年,很多改革成果都是由基层创造出来的。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群众首创的典型范例,由此推动的农村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我们面临的矛盾日益复杂,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诉求,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创新实践,充分汇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并使改革的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亿万人民群众。
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社会稳定为基础。历史反复证明,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改革和发展就难以推进。过去35年,我们之所以能够有序推进改革、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就是因为牢牢把握住了稳定这个前提。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使各种社会矛盾愈发凸显,保持社会稳定显得尤为重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三者关系的结合点,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从群众最期盼最关切的领域改起,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以社会稳定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