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玉溪如何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2020年09月25日 10阅读 来源:玉溪网 2018/08/27

日前,我市召开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动员大会,提出要坚定不移实施创新强市战略,充分发挥创新的第一动力和战略支撑作用,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确保到2020年顺利通过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综合评估,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推动玉溪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那么,对照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41项指标要求,我市将在哪些方面着力?具体的工作怎样开展?结合会议明确的具体内容,记者为您解读。

总的要求

我市明确: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对玉溪工作的指示要求,围绕构建“两型三化”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部署要求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5577”总体思路,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作为实施创新强市战略的重要抓手,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让基础研究强起来、企业创新动起来、转化渠道通起来、政府之手活起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推动经济结构、发展动力、发展方式转变,持续不断为玉溪发展注入新动能、提供新支撑,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创新发展、变道超车可借鉴、可推广的新路子。

强化科技创新 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

强化基础研究。坚持以科教创新城为龙头,充分发挥好科研院所和高校在基础研究中的主力军作用,支持科研院所和高校承担国家、省级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技术中心等重大研究项目,充分依托其能力和资源,加强面向全市战略需求特别是事关未来发展的基础前沿和高新技术研究,为产业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供新的动力源。继续加大院士、专家工作站和科技孵化平台等建设力度,实现引进一个院士,形成一个团队,带动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到2020年,建成4个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平台、2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全社会研究与开发(R&D)经费投入强度达2.5%以上,全市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贡献率达60%以上。

明晰创新主体。尽心竭力支持企业创新发展,进一步抓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技术创新产品首购等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落实,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让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支持传统龙头企业积极进行跨界创新、协同创新,积极探索新业态、新模式。采取多种措施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拳头产品和服务。鼓励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以成果转化为主的技术市场联盟。到2020年,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30家以上。

打通转化渠道。着力破解创新链与产业链脱节的问题,将科技创新落实到产业发展上来。以应用为先,按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发展战略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要求,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以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从而构建有利于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新体系。

重视知识产权。积极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加快促进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源融合,引导企业采取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牢固树立创造知识产权就是创造生产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自主创新的理念,加强专利工作,鼓励创新创造成果申请专利保护,大力发展和应用专利产品,促进专利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取胜转变。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权行为,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到2020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件以上。

注重产业创新 打造高端现代产业集群

玉溪要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一方面,要结合眼前和未来,大力培育支撑未来发展的产业,把目光放远、把视野放宽,找准时代趋势与玉溪实际的契合点,大力发展以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生物工程、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主要内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上下功夫,依托玉溪生态禀赋良好、历史文化悠久、区位优势突出等优势,抓住泛亚铁路东线、中线等国际大通道的全线贯通和省委、省政府打好“三张牌”的发展机遇,深挖现代服务业的巨大发展空间;在发展现代制造业方面,继续实施“中国制造2025”玉溪行动计划,在数控机床、航空装备制造、装配式建筑等领域良好的发展基础上,持之以恒做大做强,着力在看得准、有基础、有优势的产业上下功夫,确保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抢占先机、再创辉煌。

另一方面,着眼“做大”到“做强”,加快传统产业向中高端升级。继续支持红塔集团推进卷烟品牌战略结构调整,开发生态安全型卷烟产品,抓好电子烟技术储备,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烟草产业基地,确保烟草及配套产业平稳发展。引导矿冶产业提高持续发展能力,支持龙头企业围绕产业链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突破制约产业链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依靠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抓住新一轮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升级改造机遇,加快发展高品质钢材,重构产值1000亿元以上的钢铁产业带,打造云南绿色钢铁城。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做强绿色食品高端品牌,依托科技创新,着力解决好育种和农产品深加工的关键技术环节,推进玉溪绿色食品优质化、标准化、特色化、品牌化,努力把玉溪建成全国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创新示范区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农产品生产出口基地、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综合交易平台。

提升管理质效 建设宜居智慧生态城市

创新的城市,必然是智慧的城市。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的重要论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是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切入点和提升城市品位的突破口,对于培育新型智慧城市产业集群,引领和驱动城市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我市自2015年4月被确定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以来,在推动机制建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数据库和公共信息平台搭建、“互联网+”应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完成了《玉溪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修编报告》。下一步,我市将按照“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的目标要求,打造无处不在的惠民服务、透明高效的在线政府、融合创新的信息经济、精准精细的城市治理、安全可靠的运行体系,形成智慧高效、充满活力、精准治理、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发展新形态、新模式,为市民提供高效、便捷、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提升城市的凝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为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提供有力支撑。力争到2020年,玉溪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初见成效,形成宜居智慧生态城市的“玉溪范例”。

坚持引培并举 构筑高端人才汇聚高地

人才问题是创新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也是玉溪建设创新型城市最紧迫、最重要的问题。对照各项创建指标,2017年全市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量、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数量和国内外高端创新人才数量与2020年要达到的目标值相比,差距还很大。可以说,人才问题已经成了制约发展最突出的短板、最致命的阻碍。

要破解当前的困境,我市将围绕三个方面精准发力。一是“引”。突出“高精尖缺”的导向,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理念,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重点引进一批国内外拥有领先专利技术和教学科研成果、能推动玉溪重点产业技术突破、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发展的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和创新团队。力争到2020年,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达到300人以上,高端创新人才100人以上。

二是“培”。把本地人才培养放在科技创新的优先位置,依托各类高等院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着力打造一批本土人才队伍。强化技能人才培养,发挥企业和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双主体”作用,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加强基层农村、一线企业实用人才培养工作,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带动示范作用强的“田秀才”“土专家”。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计划,依托国内外知名高校和专业培训机构,选拔企业家及后备人才参加境内外脱产培训,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家,提升企业整体管理经营水平。

三是“留”。大力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加强引进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对于玉溪创新发展带动力强的特殊人才,给予最优惠的待遇,切实解决好他们在待遇、住房以及家属就业、就学、医疗等方面的问题,营造“吸引人、能留人”的环境和条件。

集聚创新合力 培育创新活力奔涌沃土

创新不易、创业维艰。创新者、创业者需要一个宽松的、对多元化尊重与容忍的环境,更需要一个全社会尊重创新、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

为此,我市各级政府将当好改革创新的主推手,勇于自我变革,不折不扣把“放管服”改革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确保实现“只进一扇门、只到一个窗、最多跑一次”等改革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明确政府角色定位,解决政府越位、缺位的问题,推动由政府“端菜”向企业、市民、创新创业者“点菜”转变。保护创新热情、鼓励创新实践、完善创新机制、宽容创新挫折,给予创新最大的包容和支持,凡是有利于创新发展的,都要给予最优政策支持;凡是有碍于创新活动的,都要及时清理、改正、禁止,让创新创业活力充分释放。

同时,企业将担当产业创新主力军,树立强烈的家国情怀,始终把企业的命运与国家、城市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以城市复兴、民族振兴、改变世界为己任,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中挑大梁、当主力。大胆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积极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高校和科研院所成为科技创新策源地,把创新作为赶超跨越的核心动力,瞄准先锋、追赶前沿,源源不断产生原创性成果,培养更多一流的创新创业人才,为玉溪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提供不竭动力。

广大市民争当创新创业“弄潮儿”,全市人民要以主人翁的姿态,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己任,大力弘扬“玉汝于成、溪达四海”的玉溪精神和“山高人为峰”的红塔精神,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潮中破浪前行,努力在全面创新改革、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征程中建功立业。(玉溪日报记者 夏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