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玉溪全面构建食药安全监管防线

2020年09月25日 10阅读 来源:玉溪网 2018/08/06

民以食为先,食以安为先。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得到可靠保障。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市食品医药产业蓬勃发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饮食用药的需求;食品监管由“食品卫生”向“食品安全”延伸,药品监管不断完善、范围不断扩大。全市食药监管部门以防控食品药品风险、保障饮食用药安全为目标,通过突出食药问题整治、基层站所建设、典型示范创建、监管能力提升、检验支撑建设等方式,构建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的食药安全监管治理体系,全市食药安全形势持续稳中向好,筑牢保障人民群众“舌尖安全”的防线。

检验检测能力持续提升

玉溪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作为市食药监局的下设机构,主要职责和工作任务是对辖区内食品药品质量实施监督检验。1973年1月,玉溪地区药品检验所成立,经过不断的发展,市食品药品检验所由建所时的中西药品的外观形性鉴别发展至经认定的食品检测参数427项,药品检测参数132项,医疗器械检测参数15项,空气洁净等级测定10项,化妆品检测参数65项。食品检验项目覆盖33大类食品检验,涉及常规理化检验、饮用水检测、微生物学检验,基本实现药品全参数检验检测,具备食品检验检测的条件和能力。

2015年4月,市食品药品检验所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物滥用监测中心在云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组织开展的2014年度药械安全性监测工作四个奖项评比中,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百万人口报告数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新的严重的报告比例两项获全省第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百万人口报告数获全省第二,标志着玉溪市药械安全性监测工作在质量和数量上已达国家先进水平,并远超“十二五”规划要求的工作目标。

2017年2月,成立了玉溪市食药监局药品评价中心,加挂玉溪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牌子,主要负责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药物滥用监测、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玉溪市监测评价体系的建立完善,为药械安全性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市监测评价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18年1月,市食药监局与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签订共建分院合作协议,玉溪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正式成为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玉溪分院,为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截至目前,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及9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已建成,红塔区、新平县质监站通过“双认证”,正积极申报国家第三批6个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项目,市粮食质量检测中心检验能力扩项至130项,全市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不断推进。

食药安全治理体系不断构建

多年来,我市食药监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四个最严”和“四有两责”,着力保安全、惠民生,不断提升监管能力。

我市先后出台了《玉溪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玉溪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实施意见》等多个重要政策性文件,加强全市食药安全监管工作;经市政府同意、市发改委批复,制定出台了《玉溪市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2017年12月7日,市人民政府与云南省食药监局签订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推动玉溪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食品工业发展和现代农业示范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检验检测资源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着力提升我市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

按照“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持续推进食药安全社会共治,制定出台食药安全协管员、信息员管理办法,覆盖“市、县、乡、村”的四级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基本成型;先后成立市医药行业协会、市食品安全协会;2018年4月市食安委成员调整为27家,食品药品安全“党政同责、政府负责、部门监责、企业主责、社会共治”的责任体系不断完善,企业自律、政府监管、公众参与、媒体监督、法治保障的社会共治格局不断构建。

运用互联网手段完善食品药品监管机制,在全省率先推进实施“互联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互联网+农产品监管”“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通过“机器+人”提高监管效能、推进智慧监管和产品可追溯。市食药监局被省局列为全省唯一的智慧食药监管试点单位。建成市食药监局综合应急指挥中心,20家“明厨亮灶”厨房视频网络实现接入,远程监控和调度监管模式初见雏形。对食药生产经营企业实施信用分类管理,指导督促生产企业、大型超市、餐饮服务单位、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大中专院校食堂、连锁药店率先建立以信息化为支撑的追溯系统,初步实现“机器助人”。我市2428户食品企业进入省食安监管网,初步实现了产品可追溯、可查询。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在2017年入网43家企业、入网260个农产品的基础上,今年全市计划新增上线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企业32家,上半年已完成16家。全市38个生猪定点屠宰场(点)的屠宰检疫实现电子出证,9个县级生猪定点屠宰场实现屠宰过程远程监控。

建立药品溯源管理系统,对全市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单位实现日常监管全覆盖,开展疫苗、中药饮片、血液制品专项整治,加强对特殊药品的监督检查;加大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监管力度。实行分类重点监管,高频次、全覆盖检查药品生产批发企业、医疗机构及特殊药品经营、使用单位,对县区局监管单位进行“双随机”抽查、药品零售企业飞行检查。全市9县区全部成功创建为“云南省药品安全县(区)”。

监管执法成效明显

全市食药监管系统综合运用检查、检验、处罚、公开“四种手段”,加强监管执法,确保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全,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强化日常监管,全面履行食用农产品市场监管职责,保障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严格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和“两小”登记备案制度,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320份、食品经营许可证25257份;探索完善业态量化标准,进一步提高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水平,量化分级管理率达100%;对全市药品生产经营使用企业和单位实现日常监管全覆盖;加强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监管力度;强化医械监管;继续整治集散市场化妆品。目前,全市建成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5个、示范街9条、示范店18个,市级示范县4个、示范乡镇5个、示范店102个,20户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荣膺“云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单位”称号,红塔区、新平县获评“云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区)”。

强化专项整治,保持打击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不断健全完善多部门联动、跨区域执法、行刑衔接等工作机制,实现整治方法、检查深度、打击力度新突破,坚决杜绝了重特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发生。进一步强化稽查执法协作,建立案件信息通报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认真落实食药违法行为处罚到人的规定,形成综合打击优势。进一步强化案件公开,继续深化“12331”投诉举报机制建设。

强化监督抽检,提高抽检的靶向性,聚焦公众关注度高、风险程度高、消费数量高的重点产品、重点区域,加大抽检监测频次,解决共性风险问题。进一步完善科学统一、上下联动的食品抽检监测工作机制,加大专项监督抽检和评价性抽检力度,对不合格产品加强核查处置。深入开展抽检结果分析研判,完善抽检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公开抽检结果和核查处置情况,注重结果应用和跟踪问效。

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争先创优跨越发展”和“科教引领创新发展”大讨论大行动为统领,加强行政审批服务能力建设,落实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充分发挥服务职能。以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为抓手,争取协调省局、总局加大对沃森生物、维和制药等生物医药产业的服务力度,积极服务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食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现代物流三大产业发展。严格执行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加强行政审批规范化管理,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编制服务指南和业务手册,制定示范文本,推行申报材料格式化,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规范化。优化审批程序,着力提升“玉溪食品”“玉溪药品”的品牌效应和核心竞争力。(玉溪日报记者 冯天娇 实习生 普淞瑞)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