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固定资产投资争先创优行动计划——
抓项目抓投资实现新跨越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出、后天的发展。在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的严峻形势下,要确保玉溪经济发展地位不动摇,抓项目、抓投资成为了重要着力点,必须通过固定资产投资争先创优实现新跨越。
短板突显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而言,投资拉动作用尤为突出。玉溪之所以面临如此严峻形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投资拉动不足。
2000年,玉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3亿元,占全省总量的8.3%,位居全省第三。与昆明、曲靖相比分别少180.8亿元、4.9亿元,比红河、大理、楚雄分别多14亿元、62.6亿元、35.4亿元。2015年,玉溪固定资产投资667.6亿元,占全省总量降至5.1%,排位降至第五,投资总量仅为昆明、曲靖、红河、楚雄的19%、48%、40%、87%,仅比大理多18亿元。
“十二五”期间,玉溪累计完成工业投资585.9亿元,仅为昆明、曲靖、红河、楚雄的22.5%、39.4%、50.6%、98%。玉溪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十五”期间的41.5%降至“十二五”期间的29.4%。
从全省范围看,玉溪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偏低、生产性项目投资下滑、重点项目储备和投资不足、前期工作滞后、推进力度不够的短板突显。
机遇凸现
业内认为,随着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重大发展战略,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建设,实施“五网”建设五年大会战,全市大力推进“三区一港”建设,将为玉溪实现固定资产投资争先创优新跨越创造良好机遇。
随着国家和省、市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所释放出的诸多红利将极大地激发玉溪固定投资活力。随着国内乃至全球性产业转移浪潮的掀起,珠三角、长三角及东南沿海企业向中西部转移扩散步伐加快,将为玉溪承接产业转移增强生产性投资创造有利条件。
全市“争先创优跨越发展”大讨论、大行动的全面展开,固定资产投资争先创优两年行动计划的制定,玉溪将抓投资确立为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将为全市掀起投资新高潮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千亿目标
根据固定资产投资争先创优两年行动计划,今年内玉溪将实现固定资产投资848亿元,增长27%,引进市外国内资金757亿元,增长14%,实际利用外资2733万美元,增长5%;2017年全市要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060亿元,增长25%,引进市外国内资金848亿元,增长14%,实际利用外资2870万美元,增长5%。
围绕固定资产投资千亿元目标,玉溪将着力加大重点领域投资力度。集中力量推进交通、航空、能源、水利、信息五网络体系建设。围绕“342”产业布局和“三区一港”发展定位,做大产业投资。围绕做大中心城区、做强县城、做特集镇、做美乡村,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围绕湖泊、流域生态修复及农业农村面源治理,加大生态环保建设投入。围绕协调推进公共服务,加大社会民生投入。
通过建立联合督查制度,狠抓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建立项目目标责任制,狠抓新开工项目落地进度;建立项目前期工作目标责任制,狠抓项目前期工作。抓好项目规划编制申报工作,狠抓项目储备。
通过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探索创新信贷服务、推进农业金融改革、发挥政策性融资机构作用、支持重点领域建立投资基金、支持重点领域建设项目股权债权融资,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机制,增加民间投资比重,拓宽投资渠道。
通过引入现代网络管理技术,加强投资运行分析监测。通过密切关注投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政策措施研究储备,切实破解投资瓶颈制约。
继续按照“政策一宽再宽、利益一让再让、服务一改再改、环境一造再造”的要求,全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带动效应强的大项目、好项目。
内业认为,为确保固定资产投资争先创优两年行动计划的顺利推进,要着力抓好投资目标、招商责任制的落实;着力推进项目分级预警制度的实施;着力强化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目标任务函告制度、项目建设监察稽查制度、项目建设考核考评制度建设。要进一步强化项目建设用地保障,优先供应“四个一百”重大项目及高强度投资项目用地;进一步加强资金保障,切实加大对项目融资的支持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包括项目建设支撑要素综合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实施精准招商、定向招商,引进项目的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投资统计保障力度。(记者 唐文霖)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