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五金机电产业集群
“小五金”涅槃变身“大五金”
云南“百工之乡”,上千家企业、家庭作坊,上万人在专业村镇和工业园区从事五金生产,是我省最具规模、最有特色的五金机电产业基地
通海五金加工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了制铜手工业,元、明两代传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后,金属制品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清代手工业金属制造业就比较发达,民国时期有了铸造犁头、秤砣、铁锅的手工业。新中国成立后,铸造手工业户组成生产合作社,生产犁头、铸铁水管、打谷机、手摇脱粒机等五金机电加工产品在全省具有一定的生产占用率。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以变压器厂、拖拉机修配厂、玛钢厂、农机修造厂、纳家营五金机电厂、杨广综合厂等国有集体企业生产的机械产品及石山嘴、螺吉、甸心、碧溪、元山等一批专业村生产的五金机电加工产品以质优、价廉、品种多样的优势赢得了良好的市场信誉。
2004年,通海列为云南省五金产业特色工业园区以来,充分发挥五金传统产业和能工巧匠人才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五金机电特色园区为载体,以项目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完善政策、加大扶持,强化服务、创造环境,全力加快五金产业发展速度,推进了全县五金机电行业的整合提升。通海五金机电特色园区成为企业积聚、产业集群、环境良好、配套设施完善、各分区之间关联互补的云南省级工业园区,从而改变通海县家庭式、作坊式的经营模式,形成以工业园区为主体,专业镇、专业村并存的产业格局,实现通海五金机电产业组织机构的优化。
通海五金机电产业的主要传统产品有:机床铸件、矿山耐磨件、玛钢扣件、变压器、铰链、曲别针、书报夹、日用刀具、锄头、镰刀、铜制火锅、铁锅等。近年来,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生产能力、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电线、电缆、漆包线、纸包铜线生产,链条生产,卷烟机配件加工生产,钢铝门窗配件生产等新型五金产品层出不穷,新增产品近百种,产品远销广东、上海、浙江、四川等省外市场及缅甸。其中:“高原牌”变压器、玛钢扣件、民族银饰制品、瓦楞钉、标准紧固件、精制工艺小刀等一批市场占有率高、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已成为通海最具代表性的地标产品。
截至2013年,全县五金机电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100多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和生产能力(年产值达500万元以上)的生产企业达100多家,以家庭作坊为主的私营个体加工户1000多户,从业人数达14000多人。
目前,通海五金机电产业集群主要形成了电力装备、有色金属加工、标准件、建筑五金、农机农具、汽车及内燃机零部件、机床铸件及矿用耐磨材料7大类产品。
电力装备以通变电器公司为龙头,形成研发生产变压器及电工设备基地。有色金属材料以云南通变电线电缆公司、云南通变电磁线公司为龙头,实施大型铜排、高等级漆包铜圆线、电缆电线和超高压换位导线产业化生产。标准件有林海标件公司、华侨铰链标件公司等,主要研发生产公路设施、铁路导轨、水电电缆铺设等专用标准件、水泥钢钉、工业卷钉、各种型号射钉及异形钉等射钉紧固件产品。建材工业配套以云海玛钢、滇秀玛钢、云石玛钢为代表的建筑管件、扣件形成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建筑玛钢扣件生产基地。通海方圆工贸有限公司、纳古连铸钢铁工贸有限公司、通海县热轧带钢厂等企业生产的钢锭、焊管、角钢、带钢等产品在云南占有主导地位。农用配套以宏伟农机有限公司为代表,主要从事拖拉机等农机配件产品,发展农耕、农灌机械和蔬菜加工机械、农用运输机械、烤烟种植机械等经济适用的农用机械产品。汽车及内燃机零部件生产企业主要有万通机械厂、螺峰铸造厂、云水阀门厂、云松工贸公司等。机床铸件以CY集团通海树脂砂铸造厂为代表,主导产品为普通机床、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及配套零部件。
2013年,全县五金机电产业实现总产值12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9.3%,其中里山片区76户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0亿元,增63%;完成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28.59亿元,增71.5%。
产业集群改变了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纳古镇的五金机电加工业“零、散、乱”,通海县积极引导纳古镇小企业整合重组,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涌现出了纳古连铸钢铁工贸有限公司、通海县热轧带钢厂等一批年产值上亿元、利税超百万元的企业,纳古的角钢、槽钢、焊管在云南占有主导地位。
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使得通海五金机电产业投资步伐明显加快。通海通变金属结构有限公司新建机电产品配件以及钢结构和金属冷作件研发与产业化制造生产线项目、云南通海方圆工贸有限公司新建50万吨焊接钢管生产线项目、通海南方不锈钢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不锈钢棒材生产线项目、云南省通海巨峰高频焊管有限公司扩建年产27万吨焊管生产线项目等一批企业先后进行技改、迁建、扩建,为五金机电业的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产业集群强化专业化分工,发挥协作配套效应,推动了本地企业与外地先进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在分工协作中甘当“配角”,通过不断融入大企业、大集团的产业链,大力发展与大企业配套的产品,延伸产业链,增强其配套能力。兴槐机床铸造公司和CY集团通海树脂砂铸造厂生产床身、工作台、立柱、箱体等铸件产品成为了云南CY集团、昆机等公司的主要配件企业。通变电器配件、万通机械、螺峰铸造等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所生产的飞轮、齿轮等已为云内动力配套。兴达机械制造厂生产的拖拉机配件近1000种产品,与农友、新天力等公司建立了良好的供货关系。
点评:
通海,从字面上理解应有通江达海之意。但通海的五金机电产业,似乎一直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产业生态中自我生长、自我繁衍。改革开放30多年来,竟没有一家东部沿海企业造访、迁移、落户、入驻。在通海为自己的玛钢扣件、标准紧固件、民族银饰制品、精制工艺小刀等最具代表性的“地标产品”沾沾自喜时,山外世界已完成了从传统日用五金、建筑五金、工具五金到燃气用具、吸排油烟、厨房设备、烹饪器具、水暖卫浴、锁具安防、园林工具的“五金工业革命”。
近几年来,针对五金产业小规模、低技术、手工作坊的生存方式,通海加快五金产业园区建设,实行“工业上山,项目入园”,以图提高企业聚集度,实现以产业链条、产品上下游为纽带,形成符合五金产业发展实际的、布局比较合理、体现聚集效应的工业园区格局。但因对产业发展方式、产业发展方向不明确,以及园区软硬条件和招商政策等方面的原因,园区工业项目的构成主要依靠地方企业的整合提升及搬迁扩建,在建和准备入园的还是那几样“老面孔”——铸件、焊管、棒材等,产量、产值是上去了,但产业链不长,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走的还是原料、原材料粗加工的产业链低端路线,更谈不上五金产业提档升级,提高整体竞争力了。
如果撇开机电这一块,通海五金产业是“群龙无首”。在这种“原生态”的产业环境中,要开辟五金“金龙昂首”的时代,还得到沿海地区去寻找龙头,不管是东海、南海还是环渤海,只要找到龙头舞起来,龙身龙尾就会全都活起来,这才叫“通江达海”。(肖志雄)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