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市产值过亿元的规模企业达152户,共实现产值1259.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8%
从去年底的322户到今年7月的323户,大半年时间,全市规模企业绝对数仅增加1户。但在看似沉闷的增幅背后,玉溪规模企业大盘正在调整转型中震荡洗牌。
规模大盘支撑工业经济
2011年1月,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的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随着国家规上工业企业统计标准的改变,玉溪规模企业大盘经历了一次大震动,规模企业数从之前的353户减至236户。
自此之后,全市相继出台实施包括工业投资和技术创新、电力供应优惠、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重点企业扶持及企业纳规奖励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加大规模企业培育力度。截至2011年底,全市规模企业数增至248户,到今年7月增至323户。
随着规模企业培育力度的不断加大,有力推动了工业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并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主引擎。2013年,全市产值过亿元的规模企业达152户,其中百亿级企业1户、50亿级企业4户、10亿级企业11户,共实现产值1259.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8%。
调整转型震荡规模大盘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调整转型期,看似放缓增幅的玉溪规模企业大盘正在调整转型中历经又一次大震荡。在今年1至7月,从全市规模企业大盘中退出的19户企业中有13户企业属矿冶行业企业,而新进入全市规模企业大盘中的20户企业包括了装备制造、生物加工、新能源、新型建材在内的16户新兴产业企业。
据市工信委提供的数据,今年全市计划新增40户规模企业。在列入规模企业培育范围的53户企业中,包括了22户新投产达规企业和31户成长型达规企业。其中装备制造、生物加工、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企业达46户。由此可见,玉溪规模企业大盘通过调整转型的震荡后结构会更加趋于优化。
业内分析,随着实施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实施智慧城市服务平台、实施培育产业化“四大工程”,巩固提升烟草及配套两大传统支柱产业,打造装备制造、生物加工两大主导产业,培育信息电子、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三大先导产业,推进全市工业转型升级思路的确立和实施,全市规模企业大盘还将在一次次震荡中进一步得到优化。
规模大盘亟待提升
玉溪规模企业大盘在经历统计标准变化带来的震荡后,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从2010年时的58.1%上升至2011年的99.3%。此后呈现逐年下降态势,到今年7月底降至84.7%。根据调查情况,目前全市达到规模企业标准但未纳入规模企业大盘统计的企业数超过150户。对此,业内认为,目前规模企业统计还不能完全反映玉溪工业真实发展水平,企业纳规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业内指出,规模以上企业数是代表一个地区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规模以上企业统计信息是当地党委、政府决策工业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同时,规模以上企业是国家重点扶持对象,对于争取政策支持,推动全市工业调整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规模企业培育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培育规模企业,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企业改变小富即安的观念。企业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特别是在经济转型期,企业唯有以高端化、集群化、特色化、园区化、低碳化、品牌化为发展方向,加快由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由一般加工向高新技术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要实现这一系列的转变,企业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还需要政策的支撑。积极争取进入规模企业大盘,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选择。(记者 唐文霖)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