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三季度,全市工业投资出现负增长,重点工业县区工业投资大幅下滑,与全省重点州市差距进一步拉大,并被其他州市赶超,玉溪工业投资形势不容乐观。
工业投资增长持续低迷,势必减缓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削弱工业经济增长后劲,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玉溪工业投资制约瓶颈亟待突破。
形势严峻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4.8亿元,同比负增长0.4%,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27.1%,同比下降8个百分点。其中,非电工业投资完成73.4亿元,同比负增长5.7%。
全市八县一区中仅有易门县、元江县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超时间进度,其他县区均严重滞后时间进度。红塔区、新平县、通海县三个工业重点县区工业投资呈现大幅下降态势。
截至9月,全市工业投资在库统计项目289个,其中37个项目本年度为零投资,占到了12.8%,这部分项目的停工缓建,严重影响了全市工业投资增速。
通报情况显示,截至8月,全省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200亿元,完成计划数的57%。与之相比,我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全省四个工业重点州市中,昆明完成非电工业投资390亿元,是我市的6.3倍;曲靖完成207亿元,是我市的3.3倍;红河完成156亿元,是我市的2.5倍,甚至楚雄、临沧也超过我市。
业内指出,工业投资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撑。玉溪工业投资持续走低,重点工业县区投资大幅下滑,并且与省内重点州市的差距不断拉大,并被其他州市赶超。这一局面对于加快全市工业转型升级步伐,保持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后劲极为不利。
平台滞后
业内认为,全市工业投资下滑的直接原因是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市场需求减弱,企业效益下滑,导致投资意愿减弱,但深层次原因是投资软硬件平台建设滞后。
作为支撑项目落地的硬件平台,工业园区融资困难、土地供给不足、开发成本居高以及基础建设滞后,成为制约工业投资的主要瓶颈。业内指出,1月至8月,全市工业园区收储土地1.23万亩,开发土地仅0.62万亩,不足以支撑完成167亿元非电工业投资目标。
同时,支撑项目建设的资金要素短缺同样成为制约“硬伤”。受宏观调控影响,金融信贷收紧,贷款难度增大,造成企业资金短缺,新建项目开工不足,续建项目进度缓慢。截至9月,全市投资亿元以上的31项重点非电工业项目仅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52%。
作为支撑项目落地的软件平台,投资环境建设滞后,成为另一主要制约瓶颈。投资项目从备案到建成投产,涉及审批众多部门,手续繁琐,导致办理周期冗长。中介收费过高,增大项目投资成本,一个投资2000万元的项目,费用高达近80万元。
同时,支撑项目推进的前期工作滞后同样成为制约“软伤”。部分项目前期工作开展深度不够、质量不高,导致项目审批困难,影响前期工作进度。部分县区项目建设投资决策机制不完善,导致项目建设内容变更频繁,建设标准不规范,建设工期一拖再拖。
业内同时指出,在同样的大环境下,为何有的县工业投资能超时间进度,其他州市能保持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其中的关键在于责任落实不到位。市场疲软,工作就跟着疲软,项目储备不足够,措施保障不到位,跟踪服务不到位,问题解决不到位,成为工业投资下滑的一大“病因”。
突破重点
市政府相关领导指出,抓好工业投资,就牵住了工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持续发展的“牛鼻子”。确保全市工业投资持续增长,关键在于毫不松懈地围绕目标抓落实,毫不松懈地强化园区平台建设,毫不松懈地优化投资环境,毫不松懈地强化责任意识。
业内认为,全市非电工业投资距离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差距巨大,但不能因此而散失信心。要结合自身实际,找准“病因”所在,健全重点项目决策管理和跟踪落实责任机制,强化项目协调服务,解决存在困难问题,奋战四季度确保目标任务完成是当前工作重点。
就长远而言,要以实体化改革为突破口,全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夯实项目落地硬件平台。出台政策措施,理顺管理体制,推进园区实体化改革,加强融资平台建设,拓宽和提升融资能力,加强土地收储开发,强化基础配套建设应当成为推动工业投资增长的重点工作。
以优化投资环境为突破口,推进审批流程精简优化,夯实项目落地软件平台。推进政务入园,健全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大幅压缩审批时限,清理整顿中介服务,切实降低项目投资成本,健全银企合作平台,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应当成为推动工业投资增长的重点工作。
同时,抢抓国家重点产业布局和产业转移新机遇,紧扣全省建设五大万亿元产业目标和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强化政策研究,在政策中找机遇,加强产业对接,在范围内找空间,加强项目储备,创新招商方式,围绕产业招商,应当成为推动工业投资增长的新常态。(记者 唐文霖)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