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玉溪工业调结构转方式迫在眉睫

2020年09月24日 10阅读 来源:玉溪市人民政府 2013/12/17

年关已至,尽管烟草行业十月呈现小幅回升,但后两个月将面临产量减少、增长乏力的局面。钢铁行业所期盼的“金九银十”落空,产、销、效下滑局面短期难改。

纵观烟草产业,自2007年以来增速呈现放缓态势,支撑作用正在减弱。审视矿冶产业,在全国性产能过剩背景下,拉动力量正在放缓。透视新产业群体,规模小、占比轻。玉溪工业经济结构单一、增长粗放、后劲乏力的问题日趋突显。

在世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如何选择玉溪工业未来之路,成为急待破解的课题。为此,市委书记张祖林作出重要指示:“看来调整结构、转变方式迫在眉睫!”

盘点家底——

结构单一仍是瓶颈

今年前10个月,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306亿元,增长7.5%,其中烟草、矿冶占到了近70%。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9亿元,增长8.4%,其中烟草、矿冶占到了近90%。

2007年至2012年6年统计数据显示,烟草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均在60%以上,其中2009年占比达67.9%。烟草产业占全市GDP的比重均超过30%,其中2008年占比达37.9%。

因“红塔山”而辉煌的玉溪工业,曾在1998年后的5年中,因烟草“感冒”一度受挫,乃至全市GDP出现负增长。为打破“靠烟吃饭”格局,玉溪与昆钢、云铜、云锡等省属国有大企业联手培育壮大矿冶产业,使其成为继烟草之后的又一支柱。

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发生重大变化,国内经济步入调整转型期。在这一大背景下,玉溪再度因烟草“感冒”,加之钢铁产业遇冷而步入低增长期。玉溪工业经济仍然没有走出产业结构单一、增长方式粗放、发展后劲不足的困局。

审视现状——

支柱支撑正在减弱

尽管烟草、钢铁依旧是支撑玉溪工业的支柱,但其拉动力呈现减弱态势。步入经济转型期的玉溪工业再也不能靠“一支烟”、“一块钢”包打天下了。

2007年至2012年6年统计数据显示,烟草产业尽管保持10%以上的增幅,但“顶板效应”开始显现。2007年,烟草产业增加值增幅达到18.8%,之后开始逐年呈现增幅下滑态势。2012年,烟草产业增加值增幅降至10.3%。

烟草产业在今年上半年陷入负增长,至6月增速才由负转正。据分析,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六成的烟草产业,其增加值增长一个百分点,可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0.7个百分点。预计全年烟草产业增幅仅为2%左右,对全市工业的拉动仅为1.4个百分点。

自2003年我市与昆钢联手上马新兴钢铁以来,高速发展的矿冶产业一直面临产业政策制约。2007年以来,全市淘汰落后钢铁产能344.8万吨,水泥落后产能414.6万吨,黄磷落后产能7.8万吨,铁合金落后产能2.3万吨。

今年以来,矿冶产业中的主导行业钢铁业在全国性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足、经营成本上升的局面下,加之装备、技术落后,终端不强,行业步入了高成本、高库存和低价格困境。全市矿冶业增速因此由年初的37.7%急速回落到10月末的10.6%。

现阶段,随着国家化解过剩产能政策的实施、玉溪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矿冶产业将步入整合转型期。新组建的玉溪钢铁集团尚处诞生阶段,今后还需一段时间的磨合提升。同时,有色、水泥、黄磷等行业也将面临整合提升和落后产能退出。

放眼未来——

调结构转方式成为主旋律

在全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的大背景下,要实现玉溪跨越发展,就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推动全市工业经济调结构、转方式,走向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

业内人认为,推动玉溪工业经济调结构、转方式的重点是淘汰落后、整合提升、迁建改造、转移发展、招商引资,盘活存量,做优增强。坚决淘汰一批包括小炼铁、小炼钢、小水泥、小黄磷、小造纸和实心粘土砖在内的落后产能,为结构调整和实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腾出空间。着力引导包括钢铁、水泥、造纸、黄磷、陶瓷、食品加工在内的一批企业整合提升,并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装备、人才,延伸产品链,推进行业内部结构调整,提升产品市场集中度。重点是在完成玉溪钢铁集团组建的基础上,推进大开门、化念、研和、红塔区北城片区、大营街钢铁产业带的布局和优化提升,培育一批具有技术研发、市场销售优势的龙头企业。围绕生态宜居城市建设,通过实施“退二进三”、“退城入园”以及转化经营方向,推进中心城区一批企业进行迁建、改造和转向,引导产能有序梯次转移,形成新的产能增量。

抢抓“桥头堡”战略、滇中同城、滇中产业新区建设机遇,积极拓展对外发展空间。依托行业龙头,支持企业建设市外、境外加工生产和原料种植基地,转移一批市内过剩产能,推进企业“走出去”发展。在此基础上,围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群。依托沃森疫苗、血液制品、治疗性单抗药物,推进三七产品产业基地建设,带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依托蓝晶、绿光建设光电子产业园,以太标为龙头建设西南太阳能设备基地,支持汇龙推动大容量动力电池产业化,加快推进中广核、大唐风电及石油炼化深加工项目,推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发挥研和数控产业园聚集效应,发展大型、高端、智能、精密、柔性数控产品。依托通变集团推进电力设备制造,推进玉溪装备制造业发展。依托贵研铂业建设贵金属回收利用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新型建材,推进余热余压以及尾气综合利用,引进垃圾和污水处理装备制造项目,推进玉溪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