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应光调研农业农村工作强调
建设现代农业 推动跨越发展
3月8日上午,市委书记罗应光率队走进田间地头、深入企业车间,到农业生产的“第一车间”就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摸清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罗应光强调,要正确研判形势,抢抓全市“三农”工作新机遇,在变中求新、在变中求进,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抓好“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奋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为我市干在实处、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罗应光一行先后前往祥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凤凰生态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实地调研。祥隆农业是一家以生产、加工、销售无公害蔬菜为主的农业科技公司,公司现已建成蔬菜种植基地9个,年产蔬菜3.5万吨,总产值上亿元,带动农户2000户,助农增收1000多万元。在位于红塔区北城街道高桥社区的祥隆农业蔬菜种植基地,罗应光走入田间地头,查看小香葱长势,与企业负责人交谈,听取企业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的成效及问题困难,鼓励企业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和水平。隶属百信集团的凤凰生态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以生猪屠宰、肉类加工销售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年产值近10亿元,出口创汇5000多万美元。罗应光一行进车间、听介绍,详细了解公司产业化经营模式,鼓励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不断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条,进行精深加工,发展生化制药产业、以加工带动种养殖业发展,形成农业产业化生态循环经济。
实地调研后,罗应光等领导与市级涉农部门负责人进行座谈,听取各部门工作情况汇报,全面了解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罗应光指出,近年来,各涉农部门认真履职,恪尽职守,推动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三农”工作取得了喜人成绩。但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市“三农”工作还存在农业产业“小散弱”、农民增收困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产品质量安全潜在风险增加等问题和挑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群策群力,结合全市正在开展的“争先创优跨越发展”大讨论、大行动,多想办法、多出实招、加以破解。
罗应光指出,近年来,中央和省委持续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为农业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要正确研判形势,抢抓机遇,在变中求新、在变中求进,深刻认识“三农”的基础地位,把握好新形势、新特征、新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树立短板意识,坚持问题导向,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大胆创新,真正使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为我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罗应光强调,一要紧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千方百计确保农民得实惠。在不断巩固务农收入的基础上,加快培育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加强农民技能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积极稳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把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二要抓住高原特色农业这一关键,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发展现代农业,用工业化理念抓农业产业化,围绕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有效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要突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一重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按照“做特集镇、做美乡村”的发展思路科学制定城乡建设规划,扎实开展全市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四要强化基础设施这一支撑,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推进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公路通达通畅能力,继续抓好中低产田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五要啃下全面消除贫困这一“硬骨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六要全力破解农业农村改革这一难题,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重视农产品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的问题,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使农业生产更加符合市场、更加适应消费。
市委副书记保明顺,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李洪云,副市长蔡四宏参加调研座谈。(记者 赵琳 曾永洪摄影报道)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