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批环节少了 报批时限短了 发展环境好了 项目落地快了
易门推进行政审批改革释放发展动力
从过去要往返18个部门到现在只需进一道门,从原来长达640天的串联式审批到现在百日内办结的并联式审批,从过去两三年才能建成投产一个项目到现在仅仅八九个月就能让投资见效。
自去年以来,随着易门县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的成立,该县行政审批改革步伐正在不断加快。而这一改革所释放的红利正转化为优化发展环境、打造投资洼地的强劲动力,进而为推动项目落地、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注入活力。
盛夏六月,走进易门县政务服务管理局项目投资审批服务中心,只见工作人员正与几位投资人围坐在一起讨论项目投资审批事宜。政务服务管理局副局长朱勇介绍,这是工作人员为易门县引进的首个全外资项目——云南康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植物提取和保健食品生产基地进行投资审批专项辅导和制定个性化高效报批方案。
朱勇认为,自2014年8月易门县在全市率先成立项目投资审批服务中心,标志着全县在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建设效能政府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从中心投入运行近一年的实践可见,以清理审批项目、优化审批流程、减化审批手续为重点的行政审批改革,不仅解决了投资人“不会办”和“办不了”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行政部门“拖着不办”和“权力寻租”的问题。
在朱勇看来,推进高效审批的首要条件在于实现行政审批项目的“固化”。为此,易门县在积极争取行政审批权下放的基础上,下大力气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在此基础上,向社会公开行政审批服务项目及内容,做到行政审批公开化,为建立高效行政审批打下了坚实基础。
朱勇介绍,自2014年以来,易门县通过承接43项省市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拆分13项县级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取消13项县级行政审批事项,最终将具有行政审批权限的18个部门所涉及的46项行政审批服务大项、499个行政审批服务小项固定了下来。
推进高效审批的关键在于实现行政审批流程“优化”。为此,易门县在积极争取省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和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变串联式审批为并联式审批,有效破解了审批项目互为前置的问题,为大幅压缩审批时限提供了可能。
对此,朱勇曾作过一个推演,结论是按过去互为前置的串联式审批流程,一个投资项目要办完全部审批手续,在手续齐备的情况下最长需要640多天时间。如果按现行的并联式审批流程,最长时限仅为100天。两相对比,通过流程优化审批效率实现了大幅提升。
推进高效审批的保障在于实现行政审批服务“一站式”。为此,易门县项目投资审批服务中心与18个部门建立了工作联动机制,实施集中收件,统一交办,限时办结。投资项目进入后,中心提供专项辅导,帮助制定高效审批方案,并由中心统一收齐项目报件,分送到相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最后由中心按规定时限取件。
为确保这一流程的顺利推进,易门县在全市率先实施中介服务招标采购,推进“两税合一”一证双章,园区统一办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压覆矿产资源查询等一系列配套改革。建立起了行政审批监督问责、招商项目联合审批、社会公开评议和投诉等一系列制度。项目投资审批服务中心配套建立了包括施工图设计初审办、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易门项目部等服务机构。
去年5月才签约落地易门的三联新型墙材有限公司,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办理完全部行政审批手续开工建设厂房。企业老总黄雪峰十分庆幸地说:“看来选择易门没有错,这里不仅拥有区位优势,更有高效行政的支持。”
落地易门不到一年时间就即将建成投产,海畅药业同样在易门推进行政审批改革中受益匪浅。总经理陈翔说:“对于企业来说,时间就是效益,高效审批能有效压缩投资周期,为企业抢站市场先机提供保障。”
透过这些外来投资者的感受可见,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再造投资环境,为易门建设审批成本最低、工作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好的全省投资环境最佳县,打造投资洼地构筑发展高地提供了坚实保障。
正因为如此,在短短两三年时间,易门县招商引资签约项目超过百个,协议投资额近300亿元。截至目前,全县开工建设的招商引资项目达104个,总投资超过200亿元。随着项目资金的涌入,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调整转型加快。自去年以来,县域经济持续保持20%以上增幅,位居省市前列。矿冶、陶瓷建材、食品药品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得到巩固提升,新能源新材料、资源综合利用、新型建材、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记者 唐文霖)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