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扶持 抓融资 强投资 建园区
玉溪工业经济全力稳增长调结构
2015年的玉溪工业,在面临烟草产业“顶板效应”、矿冶产业“地板效应”、新兴产业总量不足的多重重压之下,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6.5%,保持平稳发展、稳中有进的运行态势。解读“十二五”收官之年的玉溪工业,围绕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增扶持、强投资、抓融资、建园区成为主题曲。
抓政策落实稳增长
盘点2015,围绕切实落实国家和省、市稳增长政策措施,我市刷新了工业扶持新纪录——争取国家、省、市扶持资金超过4.1亿元。
在这当中,通过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包括诸如1972.31亿元的优先采购本省主要工业产品补助、640万元的企业纳规奖励、242万元的扩销促产补助、15万元的工业产品展销推荐补助,帮助企业在困境中树信心、增动力。
还包括积极协调昆玉段铁路下调运价,完成超过1000万吨货运量,帮助企业节约运输成本3270万元。组织137户企业积极参与市场化电量交易25.92亿千瓦时,帮助企业节约电费支出35000万元。
与此同时,通过每月一次的全市经济运行分析会,切实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着力帮助企业解决煤、电、油、运和安全生产等要素保障。通过强化定点帮扶,力促半停产企业和亏损企业尽快复产提效。
通过继续组织“两个十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全市新增微型企业2500户,带动投资8.1亿元,带动就业1.3万人。通过抓好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新增18户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全市省级成长型企业达130户,40户小微企业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
抓金融扶持稳增长
为切实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的瓶颈制约,去年我市设立2.5亿元工业信贷引导资金,加大对工业园区、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
在这当中,包括从工业信贷引导资金中安排3800万元,与商业银行合作设立“扶持工业园区及中小微企业金融专项资金池”,获取商业银行3亿元意向贷款支持工业园区建设和中小微企业发展。
从工业信贷引导资金中安排5003万元作为配套省级“惠企贷”风险补偿金,与富滇银行合作实施“惠企贷”,帮助企业缓解生产性流动资金需求;安排1亿元建立应急专项调头资金,为园区和企业融资担保和贷款调头提供支持和服务。
为防止企业发生债务风险,从工业信贷引导资金中列支3197万元作为风险补偿金,国家开发银行根据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情况进行处置。同时,积极争取省人行下达地方银行3亿元流动资金贷款规模,支持31户工业企业发展。
抓工业投资稳增长
2015年,围绕优化投资环境,推进项目建设,全市工业战线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工业经济稳增长和调结构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把增投资抓技改作为推进工业经济稳增长和转型升级的中心任务,围绕着力改善投资软环境,设立中介超市,明确项目、进度、问题、责任四个清单,积极推行网上审批、并联审批、现场推进等方便快捷的服务方式;围绕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建立市级“四个一百”项目管理制度和市级领导联系“七位一体”重点项目制度;围绕着力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加大项目建设供地、供水、供电和资金筹措的协调服务力度。
去年全市工业投资紧扣307个总投资759亿元的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推进,并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投资181.1亿元,增长28.0%,占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27.1%,其中非电工业投资151.8亿元、增长29.5%。
包括年产400台风力发电机、80万辆电动车生产线、30亿个液体食品包装盒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太标数控机床、烟草薄片等74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工业经济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抓园区建设稳增长
2015年,围绕深入推进园区实体化改革,创新园区发展模式,全市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为工业经济稳增长、调结构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支撑。
坚持规划先行,积极推进工业园区规划修编。全市10个园区规划面积达452.77平方公里,建成面积达67.92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国家级高新区、省级园区和市级园区三级并进、布局合理、竞相发展的支撑体系。
通过着力推进高新区和6个省级园区实体化改革,推进管理权限、人事管理、收入分配、投入机制、债权债务等保障措施的落实,加快推进工业园区管理运作向企业化、市场化转变,激发园区发展活力。
通过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模式,大力推进财政资金撬动金融扶持,积极探索园区与企业合作的PPP模式,引导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园区建设。全市工业园区完成基础及其它投资超过77亿元,收储土地13013亩,土地开发平整超过8600亩,为项目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
截至2015年底,全市工业园区入园企业达2115户,建成投产企业1847户,从业人员超过13万人。工业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91.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97.4%,园区工业主战场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记者 唐文霖 通讯员 严兴冬)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