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打造创新发展新高地(上)
培育发展新动力
在创新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玉溪高新区在新一轮发展中,如何培育发展新动力,持续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创造能力提升,成为带动区域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打造创新发展新高地,需要培育发展新动力。梳理和展望高新区发展,看到的是发展新动力源于高起点创新发展思路,构建发展战略新空间;源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推动调整转型新引擎;源于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推进发展平台建设。
谋篇布局构建战略新空间
在“十二五”期间,置身于实现晋升“国家队”发展战略空间的高新区实现了生产总值1.5倍的增幅。呈现出传统产业稳步发展,新兴产业格局初显,创新驱动能力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展开“十三五”发展宏图,看到的是高新区正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对接云南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立足玉溪打造“三区一港”,置身于全国乃至全球坐标系,高起点谋篇布局,拓展发展战略新空间。
紧扣“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提升传统培育新兴,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国内领先、特色鲜明、结构优化的新兴产业集群,打造云南新兴产业引领区。
集聚资源要素,实施创新驱动,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和玉溪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子,打造玉溪创新驱动标杆区。
坚持“以人为本、产城融合”和谐共享理念,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建设新型产业科技社区,打造玉溪产城融合样板区。
持续提升跨区域资源整合能力,主动融入国际国内大市场,在更大范围内集聚资源要素,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合作先导区。
透过高新区“四区”发展战略定位,看到的是一个入列“国家队”的园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创新发展新思维,探索发展新模式,以聚焦新经济、培育新动力为主线,拓展发展战略新空间,建设支撑区域创新发展核心载体的宏大气魄。
创新驱动打造发展新引擎
从落实省政府支持高新区发展意见,到制定出台企业技术创新实施意见、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引进大学生创业实施办法。高新区基本构建起包括集精细化创业培育到专业化成长管理,从人才引进培养到聚集创新创业资源在内的创新创业政策支撑体系。
建成17个企业技术中心、10个工程研究中心以及产品检验检测机构、生产力促进中心。搭建科技创业园、大学生科技创业园、青年创业园以及众创空间、孵化中心。启动东盟科技创业园、国际孵化器、跨境电商平台等项目建设。
与玉溪师范学院、昆明理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建立校区战略合作,加快推进与清华大学、云南大学合作商谈,积极探索与高校协同创新合作新机制。实施“创业玉溪行动计划”、“两个十万元”微型企业创业培育工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大力营造创新创业文化。
在创新创业主体由精英走向大众的新时代,高新区正通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互联网+”为支撑,引进和建设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工程中心、院士工作站,搭建孵化器、众创空间、创业社区等创新创业载体。
立足推进企院企校和区域联合,建设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探索异地孵化,打造新型技术创新组织和服务平台。立足优化要素配置,创新供给,激发活力,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
创新融资夯实发展新平台
辞旧迎新之际,龙泉园区龙泉、龙腾、江滇三条主干道,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向前延伸,这是高新区引进企业投资建设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随之即将启动的还有与云南建工集团合作,投资10亿元的东盟科技园。
争取保险投资8亿元、实施园银合作融资2.5亿元、实施园企合作融资1.5亿元、实施股权债权融资0.8亿元、实施助保贷融资0.45亿元……在整个“十二五”期间,玉溪高新区不断创新投融资方式,确保了包括3277亩土地收储、1248套公租房建设以及电力、道路、供水等设施配套项目的完成。
随着玉溪高新区与北京市顺义区携手建设北京顺义产业园合作协议的敲定;随着与香港、重庆企业以及新加坡国际投资公司合作接触的推进;随着电子商务创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医疗器械产业园、高端环保设备产业园以及国际商贸物流产业园等园中园项目招商引资的展开。
步入“十三五”的高新区,将继续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大力推动园企、园银等多种合作模式,积极探索基础设施建设PPP合作模式,带动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推进园区建设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加大产城融合发展和产业科技社区建设力度,夯实创新发展新平台。(记者 唐文霖)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