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1月8日召开的市委五届五次全会,对我市如何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作了安排部署:我市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经济社会发展“5577”总体思路,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巩固脱贫成果、强化污染防治方面取得扎实进展,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记者从此次会议上了解到,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我市将着力抓好十方面工作。
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市将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把产业发展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抓手,着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着力培育新动能,突出抓好3大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4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加快形成新的支柱产业,推动产业向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持续抓好“营改增”、电力市场化交易、清费减负等政策落实,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释放政策红利。全力打好“三大战役”,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民营经济增长,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力争江川、华宁、澄江3个县区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强力推进园区实体化改革,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全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千方百计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县区、企业工业投资积极性。加快卷烟及配套产业发展,推进卷烟配套企业“二次创业”,促进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巩固非烟工业良好发展态势,全力支持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发展。加大企业帮扶力度,研究出台扶持培育重点骨干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选择100户成长性好、创新力强、支撑作用大的重点企业优先扶持,实施好企业成长陪伴行动计划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深入实施服务经济倍增计划,聚焦服务业重点领域和发展短板,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端化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品质化转变。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围绕打造全国一流康体养生目的地目标,加快“一核两翼”规划布局和全域旅游供给体系建设,提速抚仙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以“一部手机游云南”上线运行为契机,加强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建设,擦亮抚仙湖、帽天山、花腰傣三张名片。出台促进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同时,实施十大扩消费行动,加快服务业载体建设。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持政策不脱、帮扶不脱、责任不脱、监管不脱,制定脱贫攻坚提升巩固实施方案,建立防止返贫机制,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推进“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分步实施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项目建设,抓好烤烟生产,确保质量提升、烟农增收、财政增长。同时,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强化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加快推进在建的7条高速公路建设,开工建设永金高速新平至元江段,加快红江、澄华、晋易3条高速公路前期工作。争取呈澄城际轨道交通试验段和比亚迪·玉溪云轨示范线启动建设。全面加快江川通用机场建设,扎实推进华宁、新平、元江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加快构建以研和、大化、甘庄板块为核心,通海、江川、华宁为支撑的现代物流园区体系。实施抚仙湖水资源生态保护甸垛龙潭引调水工程。扩充市、县光纤骨干网络容量,建设1000座物联网基站,推动5G等新一代公众移动通信、物联网应用。在全市范围推动一站式信息惠民服务平台应用,加快城市大数据运营中心建设。
抓好科教创新城规划建设
坚持产城融合、产教融合、资源整合、人才聚合,着力抓好科教创新城规划建设。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集聚创新资源,在烟草、花卉、水环境治理、生物医药等领域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制,提高全社会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实施“兴玉英才计划”,完善激励机制,大力培养和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推动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合,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事项,加快推进规划、消防、环保等部门并联限时审批,大幅精简审批环节、压缩办理时限、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高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让群众办事少跑腿。深化各领域改革,力促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对外贸易,加强区域合作。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滇中城市经济圈建设,拓展合作领域,实现互利共赢。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提升规划水平,构建“多规合一”协调机制和“一张蓝图”管控体制。增强城镇承载能力,按照高质量建设的要求深入推进“六城同创”,切实抓好海绵城市试点区建设,加快“增绿添色”和“花城”景观项目建设,抓好黑臭水体治理,推进“城市双修”。推进澄江撤县设市及江川、澄江、峨山县城提质扩容项目。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鼓励住房消费,推进“购租并举”,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促进建筑有序良性发展。
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
加强“三湖”水污染综合防治。打好新时代抚仙湖保卫战,强力推进雷霆行动,按期完成100个突出问题整改,加快推进“八大行动”实施,完成抚仙湖径流区植被恢复3万亩,确保抚仙湖稳定保持Ⅰ类水质。加快75个“十三五”规划项目实施,确保开工率达100%,星云湖消除劣Ⅴ类水质,杞麓湖水质持续好转。健全完善河长制、湖长制,推行“一河一湖一策一台账”。同时,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及环境监管。
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定不移实施共享和市战略,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做好就业创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2.65万人,帮助795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抓好全国健康城市试点工作,加快聂耳音乐之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玉溪日报记者 李晓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