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今年玉溪工业这样干

2020年09月24日 10阅读 来源:玉溪网 2018/03/05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玉溪工业“十三五”实施跨越发展承上启下关键之年。今年,玉溪工业怎么干?

围绕构建现代工业体系新目标,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切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等各项工作,着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促进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平稳健康发展——这是玉溪工业给出的回答。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以上,规上非烟工业增加值增长21%,工业投资增长20%,园区经济增加值增长10%,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3%,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8%。围绕2018年工业经济发展目标,玉溪工业将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业园区实体化运作、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业经济发展要素保障、工业经济发展目标责任落实五大重点,做优存量、夯实平台、培育产业、优化环境、强化领导,推动全市工业经济调整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聚焦改革做优存量

紧扣深挖潜力筑牢稳增长基础,着力提高政策执行水平和落实效率,切实让省、市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综合运用市场化和法治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严禁新上产能过剩项目。全年淘汰炼铁产能55万吨、水泥熟料产能45万吨、铜冶炼产能5万吨,坚决防止“地条钢”死灰复燃,大力破除低端无效产能。同时,聚焦传统优势产业挖掘增长潜力,保总量、优结构、拓市场、去库存、增效益。

实施工业企业达规培育工程,新增规上企业40户。持续推进民营中小企业“三大工程”,培育“小巨人”企业50户、新三板挂牌企业1户。加大企业降本增效力度,持续扩大电力市场化交易,继续实施铁路运价下浮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降低企业融资和各类制度性交易成本。

紧扣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支持烟草制品、钢铁、建材、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支持红塔集团保总量、调结构、拓市场、去库存、增效益。推动卷烟配套产业二次创业,积极争取中烟集团优先采购。抢抓矿冶行业市场回暖有利时机,深化与昆钢集团合作,支持原料和品牌整合,引导重点企业加快产能置换和产品开发,加快推进矿冶产业转型升级。

聚焦园区夯实平台

紧扣推进园区实体化改革,认真落实加快园区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强力推动园区人权、事权、财权等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增强园区自我发展能力。

今年内,完成研和工业园区收回市管、委托高新区管理;完成红塔、易门、新平、通海、华宁五个省级工业园区人权、事权、财权改革工作。每个园区推出2至3项具有实质内容的改革,让园区具有独立融资权,率先在激励机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

紧扣抓实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支撑、园区整合优化、产业创新驱动、园区营商环境优化等重点工程,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经济规模效益和综合竞争力。

依托工业投资公司融资建立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资100亿元,建成标准化厂房80万平方米,年内各工业园区确保完成污水集中治理任务。

紧扣抓好园区主导产业培育,落实工业产业链拓展延伸实施意见,以产业链为纽带,纵向拉长产业链条,横向壮大产业规模,形成主导产业突出、同类行业集聚、配套企业完备的产业集群。

聚焦招商培育产业

紧扣全力攻招商,围绕重点产业确定招商方向,精准对接,抓好重大项目招商落地工作。发挥企业对外合作、央企入滇平台作用,推进产业培育和产业招商联动发展,大力引进央资央企、外资外企、民资民企。落实县区招商工作主体责任,制定招商计划,组建专门团队,改进招商理念,优化沟通服务,争取更多知名企业和重大项目落地玉溪。

紧扣全力扩投资,建立项目库,明确施工图,突出重点园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扎实推进“三个一百”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和173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实施年度100个新一轮技改重点项目。

通过进一步完善投资奖惩考核机制,建立财政专项资金与投资实绩挂钩制度,探索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办法”,集中支持带有引领性、示范性、带动性的转型升级重大项目。建立重大项目月度专报制度,强力推进签约项目落地建设、早日投产。

紧扣全力强产业,加快高新区九龙、龙泉片区智能终端制造产业园标准厂房建设,确保企业入园投产。加大对蓝晶科技扶持力度,加速推进企业扩能项目投产,建成全国最大的蓝宝石基地。

制定数控机床、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数控机床产业聚集发展,建成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加快新海宜新能源汽车及配套、通用航空装备、装配式建筑、电梯、云轨等项目建设。

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园核心区建设,支持沃森、维和、九州等企业加快核心产品产业化。

聚焦要素优化环境

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抓实工业项目立项、规划、环评、土地等各个环节的服务、跟踪、落实,努力实现让企业“最多跑一次”。

发挥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作用,对投资过亿元的工业项目开设“绿色通道”,在依法审批前提下,一律并联审批、快审快办,提高服务便利化水平,以良好的软环境和优质高效的链式服务,推动工业投资实现新突破。

围绕优化政府服务,全面落实“四个一再”要求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政策、资金、土地等公共资源要素向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

出台扶持重点骨干企业发展政策措施,优先扶持100户重点企业。切实降低企业用地成本,优先统筹重点项目土地利用规划,优先保障用地指标。不断创新工业用地租、让方式,落实分期、暂缓缴纳土地出让金相关政策,加快兑现工业园区重大项目差别化地价政策,工业用地价格决不高于最低地价标准。

加快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根据不同产业发展方向,搭建相适宜、有促进的融资平台,广聚社会财富,推动优势产业提质扩容、转型升级。

认真执行省政府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实施细则,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用地、用能和物流成本,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继续落实领导干部挂钩帮扶企业制度,实施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协调解决企业在政策支持、融资保障、招工用才、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聚焦责任强化领导

明确工业经济是全市各级政府的“一把手”工程,加大考核权重,压实责任,强力推进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严格落实县区党政“一把手”抓工业、抓园区、抓项目的第一责任,及时协调解决工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县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定期分析研究工业转型升级情况,明确县级领导具体负责重点项目,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配合抓,形成分工合理、齐抓共管、人人有担子的工作格局。

市级部门建立健全产业转型升级协调联动工作机制,“一把手”主动深入企业、深入工地、深入一线办实事、解难题,随时掌握项目进展和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着力压实目标任务,切实扛起新时代工业发展历史责任,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

制定工业攻坚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分解目标,压实任务,确保目标完成。突出重点,抓实抓细重点项目建设、经济运行调节、生产要素保障等重点工作,确保一季度非烟工业增加值增长22%,实现“开门红”。抓好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坚决防范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玉溪日报记者 唐文霖)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