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车简从 线路随机 掌握实情
市委书记随机调研访基层
在元江县龙潭乡阿支村,罗应光与村民方志福亲切交谈。
不打招呼,轻车简从,不要陪同,线路随机,直插基层一线访实情听民意。9月16日至17日,市委书记罗应光到元江县龙潭乡开展随机调研,通过“一线工作法”了解基层干部群众所思所想、所急所盼,掌握基层在培育产业、推动发展、扶贫攻坚、乡村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落实和推进情况。
龙潭乡是典型的山区民族贫困农业乡,距县城54公里,主要种植有烤烟、稻谷、包谷、小麦、甘蔗、核桃和竹子。沿着山路蜿蜒而上,罗应光不时下车步行,沿途查看地貌风物以及农作物种植情况。
来到山顶的一个小村子,罗应光随机走进村头的一户人家体验民情。“老乡,你们这里叫什么村?”罗应光与老乡亲切打招呼,询问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情况。
“家里的收入主要靠什么?”“主要靠种甘蔗。”
“这几年遇到干旱怎么解决饮水问题?”“乡政府会给大家送水喝。”
“你们有了困难问题,乡里的干部会来帮助解决吗?”“会呢会呢!”
与户主方志福一番拉家常下来,罗应光已对这个名叫阿支的自然村以及群众心目中的基层干部形象有了概貌性的了解。
到达龙潭乡时,天色已经灰暗,罗应光在村头下车,一路步行查看集镇建设情况。来到乡卫生院门口,罗应光又随机走进卫生院,与值班医生交谈,检查了解“互联网+医疗”在乡村的实际应用情况。看到医护人员兢兢业业坚守工作岗位,听说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医疗信息化建设已经在山区得到普及和使用,罗应光十分高兴,并充分肯定了长期在边远山区的医护工作人员为服务山区群众作出的努力和奉献。
天黑时分,罗应光走进龙潭乡政府,偶遇县里来乡上指导检查烤烟收购的干部,与县、乡干部一起座谈,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龙潭乡共辖7个村委会(社区),共有人口8268人,其中彝族占83%。近年来,龙潭乡党委、政府确立“生态立乡、农业稳乡、科教兴乡、特色富乡”发展战略,走“优烟畜、稳粮蔗、强基础、壮林果、保生态”发展之路。2014年,全乡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55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88元。
在乡政府,一张“I.YUXI免费WIFI已实现覆盖”的标识贴在醒目位置,罗应光立即拿出手机试着登陆,体验乡村宽带和信息惠民工程带来的便利。
夜色渐浓,罗应光住进了乡政府简陋的招待室里,准备第二天继续深入调研。
17日一大早,罗应光又紧接着开展调研,马不停蹄查看乡里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核桃产业发展、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
“当前乡里最大的困难和问题是什么?”沿着龙潭坝塘周边的小路,罗应光一边查看这座小(二)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一边问乡党委书记吴海燕。
“我们觉得龙潭乡当前的问题还是经济结构单一,发展基础薄弱,另外就是干旱频发、道路交通建设滞后等,希望市、县支持一下乡里的道路交通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吴海燕告诉书记,龙潭乡不缺水源,但因为水利工程的缺乏,导致多年受到干旱灾害的困扰,“各种原因叠加在一起,导致龙潭留不住人,大家都想往外走。”
“都想往外走说明老百姓的思想还是解放的,都希望能得到发展。”罗应光说,乡党委、政府就是要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不断探索致富新路子,努力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同时,他也告诫乡干部,不论做什么项目都要经过科学论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切忌盲目跟风、不切实际。
看到乡里的民房大多是传统的土掌房样式,罗应光关切地询问:“老百姓的房子达到安全标准了吗?”当听到回答是“安全”时,他依然叮嘱乡里要抓住农村危房改造的时机,把老百姓的房子建好、加固,确保每一户都住上“安全屋”、“保命房”。
龙潭乡有13个山苏村民小组,共1499人,占了全乡总人口的18%。牵挂着山苏群众的冷暖,罗应光来到山苏群众聚居的老白头村,随机走进山苏群众何机文和独居老人普东泥家中进行家访,了解山苏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看到山苏群众的居住和生活条件比过去大有改善,罗应光十分欣慰,要求乡、村干部继续把基层各项工作做好、做实、做到位,发挥当地自然生态优势,培育经济林果、文化旅游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带领好当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罗应光还看望了各单位派驻到乡里的扶贫工作队员,希望他们深刻理解关于精准扶贫的内涵,通过驻村扶贫切实增强对党的感情、对党的事业的感情、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完成好驻村扶贫任务,为玉溪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努力,确保不让一户贫困群众掉队。
随机调研途中,罗应光还到青龙厂的玉溪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流动警务站看望了公安民警,了解警务站工作情况,向驻守缉毒一线的民警表示问候。(记者 赵琳 曾永洪摄影报道)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