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市委书记夜宿农家访民情听民声

2020年09月24日 10阅读 来源:玉溪市人民政府 2014/09/30

9月26日、27日,市委书记罗应光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带上食宿费,深入峨山县岔河乡河外村鹏展小组,干一天农家活、吃三顿农家饭、睡一宿农家床,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连心沟通,为群众心贴心服务、实打实解难,切身体验基层生活、倾听群众心声、解决实际难题,以实际行动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新形象。

“反对‘四风’,就是要走到农民群众身边,听听他们的真心话,发现一些问题,切切实实干一些事情。”

到达鹏展小组,已是晚上8点,天已漆黑。

“老支书,我是刚到玉溪工作的市委书记罗应光,来跟你报个到。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亲戚,就是一家人了。”26日,一到“新家”,罗应光紧紧握住联系户高明的手,高兴地对他说。

罗应光放下行李,在高明的带领下,参观房间、粮仓、客厅、厨房,两人边看边谈。今年60岁的高明在上世纪90年代曾任职村总支书记,全家4口,儿子在昆明打工,老两口靠种6亩田地过日子。

听说罗书记要来,高明早早地收拾好房间。这是一幢1979年建成的砖木结构两层小楼,院落干净整洁。老两口住一楼,书记住二楼。“条件不好,书记将就下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这已经很好了,我老家还比不上这里呢。”说完,罗应光递给高明一张“民情联系卡”,上面姓名、单位职务、联系电话一应俱全。“随时保持联系,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办,就打电话。”

院子的灯光明亮而温暖,一盘热气腾腾的煮花生放上四方桌,“全家人”边吃边谈,其乐融融。

入夜,满天繁星,蛐蛐鸣唱。握着手电,罗应光走出农家,走向农田,查看村情村貌;走进村委会,了解工作情况。

回到高明家,已经近11点。高明说:“书记睡的时候,已经很晚了,他房间的灯是最后关的。”

鸡鸣天亮。一碗面,一包包谷,在匆匆吃完早饭后,罗应光开始了一天的劳动。

罗应光给自己定了三项任务:给路口小组新种下的油桃施肥;为鹏展小组老人范荣英掰包谷;帮助鹏展小组金学林家打谷子。

汗水打湿了衣裳,泥巴裹满了鞋子,但大家脸上挂着笑容。没有一个叫苦叫累……3个多小时过去了,三项任务陆续完成。

“栽种油桃既有利于绿化,也有利于群众增收,是个好产业,一定要管护好。”“金瓜栽种得不错,但是农民的出售价与市场价差距太大。”“茄子一公斤才0.6元,拿到市场上就翻番,这说明中间环节太多,这样农民利益怎么保障?”“稻谷虽然种得多,但是市场化率不够,品牌不响亮。”“鹏展小组水利条件好,但保护水源的基础设施跟不上。”……在与农民的交谈中,产业发展的各种问题凸显出来。

劳动中,出现了一个小插曲,让罗应光记忆深刻。看到书记汗流满面、干得辛苦,范荣英老人说:“书记你累了,干不完就算了。”“不行,干事情就要有始有终,干完再歇。”回过头,罗应光严肃地对县、乡干部说:“这说明我们的工作作风不实。有些不足看似是工作上的小事情,实则反映了作风上的大问题。中央一再要求我们坚决反对‘四风’,就是要走到农民群众身边,听听他们的真心话,发现一些问题,切切实实干一些事情,而不是做样子,摆花架子。这些问题,我们绝不能掖着藏着,必须旗帜鲜明地向‘四风’问题开刀,真正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农民的确不容易。参加劳动,才能真正了解农民的辛苦,收获劳动的快乐,拉近干部与群众的距离。”罗应光擦一把汗,满怀深情地说,亲身参加劳动的过程不仅是体力的付出,也是转变工作作风的过程。干部参加劳动,是一种意志和能力的磨炼。这种磨炼,其目的是培养一种对群众的深厚感情,一种密切联系群众的能力。

走出田地,范荣英老人紧紧握着罗应光的手,不忍放开。“谢谢党和政府,谢谢我们的好干部。”直到书记出村,她依然伫立在村口远望。

“‘386199部队’在农村的大量存在,凸显出农村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随着调研的深入,鹏展小组发展情况逐渐清晰:全组69户247人,几乎都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烤烟、水稻、蔬菜、除虫菊等农作物,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5746元,低于全市、全县、全乡、全村平均水平。

“收入低的原因是什么?”带着这一问题,在村干部的带领下,罗应光先后走访高明、魏建明、龙顺荣三户联系户和柳恒兴、矣忠兴两户普通人家。

每到一处,罗应光都送上慰问品,送上市委、市政府的祝福,详细了解各家各户的真实情况。从名字到婚姻,从人口到收入,从上学到医疗,从生产到生活……事无巨细,罗应光都认真记录,认真倾听。高明全家4口人,两个儿子在昆明打工,家庭人均纯收入6200元;魏建明全家6口人,儿子儿媳在外打工,孙子孙女尚小,人均6400元;龙顺荣全家6口人,儿子外出打工,儿媳留守务农,孙女上初中,孙子患有脑瘫,人均2000元;柳恒兴家两口人,大儿子在自卫还击战中牺牲,二儿子病逝,小儿子在外打工,经济收入很少;矣忠兴与老伴常年患病,无劳动力,没有经济收入。

他们的共同点是:家中没有青壮年男劳动力,“386199”留在农村。“38”说的是在家带小孩的妇女;“61”是指父母外出打工后留守的儿童;“99”是指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故土难移的农村老人。在其他家,也基本是这样。

罗应光指出,鹏展村是全市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与全国、全省、全市的农村具有许多共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386199部队”的大量在农村出现,这反映了农村的现实问题,给农村社会管理带来挑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解决好‘农业要强、农民要富、农村要美、党建要实’四个大问题,把鹏展建设成为峨山的第二个摆依寨。”

窥一斑而见全豹。在深入思考中,罗应光提出,玉溪是一个农业大市,“三农”在全省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多年来取得了许多令人骄傲的成绩,创造了许多新经验、新做法。我们要一如既往地落实好农业稳市战略,全力以赴解决好“农业要强、农民要富、农村要美、党建要实”四个大问题,发展好“三农”,实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27日中午,集体公房里气氛热烈,罗应光与基层干部和村民代表一起开展民情恳谈,探讨发展的思路和增收的途径。十余位代表七嘴八舌,从产业建设、建立合作社,到乡村道路拓宽、便民服务站建设,大家提出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

听了大家的发言,罗应光说,鹏展小组民风淳朴,百姓勤劳,种粮积极性、精耕细作水平、复种指数都较高,各项产业发展良好。尤其是自1999年以来,一直被省、市、县评为文明村,这十分难得。

结合鹏展小组发展存在的问题,罗应光强调,努力做到农业要强、农民要富、农村要美、党建要实,把鹏展小组建设成为峨山的第二个摆依寨。农业要强,要依靠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产业建设,同时要通过建立分门别类的农业合作社,提高农产品流通水平。农民要富,要紧紧依托产业建设,要保护好森林植被,尤其要提倡电力、沼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烧柴;在荒山荒坡因地制宜栽种适销对路的经济林果;要严格守住土地红线,守住老百姓致富的命根子,把耕地留给子孙。农村要美,要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大力提升人居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做好村庄规划,并严格执行,规划中,要承认村庄现状,不搞大拆大建;要继承“青瓦白墙蓝腰带、斜纱花窗马头墙”云南彝族传统民居的建设方式方法,借鉴外地建设经验,按照“建得起、建得好、建得美、建出特色”的原则,建设好民居;要制定好村规民约,以好的制度来管人,搞好村庄的环境卫生,注重养成教育,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形成团结友爱、和谐共处的良好氛围。党建要实,要把中央和省、市、县、乡镇五级的惠农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决不允许做花架子、做盆景。当前,要敬终如始地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要及时整改,给群众一个交待;要不断强化党员队伍管理,完善党员积分制管理体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市委办、峨山县领导参加驻村蹲点调研。(记者 刘跃 文/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