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水字经” 上好“民生课”
——我市兴修水利破解民生用水难题
近日,记者在红塔区北城街道大石板社区秧草塘村的山箐里看到,今年7月底完工的3个柔性水塘已蓄水三分之一。大石板社区党总支书记李正兴说:“你看到的3个柔性水塘可蓄水2万方,是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2013年红塔区建设项目,这3个柔性水塘对于我们这个长期缺水的山区村来说,作用很大啊。”
自2009年大旱以来,为抗旱保民生和破解全市生产生活用水难题,特别是针对山区、半山区旱情严重的实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各相关部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加大投入,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建骨干水源工程,进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跨流域调水保护“三湖”,加大“五小”水利工程和抗旱应急工程建设,促进全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升级,使全市水库、坝塘、小水窖、小水池等水利设施蓄水量和供水能力大幅提升,确保大旱期间全市生产生活用水,破解民生用水难题。
五年大旱促进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提速
市水利局副局长李霁涛告诉记者,玉溪市水资源分布的时空差异较大,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并存,并严重影响和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兴修水库、小坝塘、小水池、小水窖和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坝塘清淤扩容等工程是解决工程性缺水的重要途径,跨流域调水是解决资源性缺水的有效措施,“五小”水利和抗旱应急工程是解决山区、半山区严重缺水的主要举措。
据了解,到2013年底,全市已建成水利工程近30万件,水利工程年设计供水能力128522万立方米,建成规模以上蓄水工程575座,总库容71782万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15座、小(一)型水库92座、小(二)型水库468座。
特别是近五年来,全市骨干水源工程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成效卓著。自2009年大旱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源工程建设,各级相关部门积极争取项目、整合资金,在5年时间里共规划建设骨干水源工程小(一)型、小(二)型水库17座,其中,已开工建设的小(一)型水库工程有11座;待开工建设的小型水库3座;已完成前期工作、工程初步设计已批复的小型水库3座。这17座小型水库工程总投资达12亿多元,工程建成后,可新增库容4451.6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74595亩、改善灌溉面积28478亩。另外,正在规划中的中型水库有4座,其中元江鲁布水库和易门苗茂水库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批复,两件水库工程总投资47788.89万元,总库容2491.5万立方米,建成后可新增灌溉面积91000亩。另外两座华宁矣则河水库和新平洋发城水库正在进行前期工作。
五年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是我市投入较大、实施周期最长的民生水利工程之一,其作用不仅提升了水库质量,增大了容量,增加了灌溉面积,还对确保全市生产生活用水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目前全市共完成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33座、小(二)型水库117座的险加固工程,这151座病险水库通过险加固工程后,可新增灌溉面积25万多亩,对保护下游村镇、农田、交通等重要设施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外,玉溪市东片区暨“三湖”生态保护水资源配置应急工程总投资198963万元。该工程主要解决华宁、通海、江川县城应急供水,解决玉溪市中心城区的生产生活严重缺水状况和“抚仙湖-星云湖生态建设与旅游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生产生活用水,将为“三湖”生态保护创造有利条件。截至9月4日,自流段南盘江倒虹管吊装工程已经完成。
“五小”水利和抗旱应急工程破解山区用水难题
峨山县富良棚乡是一个出了名的缺水乡、干旱乡,5年大旱期间,许多村子村民到每年12月就开始拉水喝。富良棚乡党委书记徐强说:“去年以来,全乡共投入2000多万元兴修水利,除投入1400万元建设大西水库引水至富良棚集中供水主体工程外,全乡从去年到今年共投入500万元左右建设五小水利工程。”
据了解,2013年前富良棚乡共有小水窖2875口,从2013年至2014年上半年,全乡共投入资金365.8万元建成爱心水窖、共青团希望水窖、彩虹水窖、油菜基地项目水窖、土地整治项目水窖992口。今年秋冬水利建设计划还要建水窖6000口,其中爱心水窖3000口,彩虹水窖3000口,这些小水窖主要用于解决山区特别缺水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抢抓机遇,以中央、省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为契机,全力推进“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仅2010年以来,全市共投入资金12.4亿元,建成“五小”水利工程58595件,其中小水窖52678件,解决了46.7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改善农田灌溉面积24.12万亩,实现了小工程、大规模、高效益的目标。
据统计,至2013年底,全市共建成以小水窖为代表的“五小”水利工程298820件,其中小水窖275113件、小水池11456件、小坝塘1844件、小沟渠5500件、小型泵站1423件、小型机电井78件、输水管道295件、小型河道治理工程92件,建成乡村集中供水工程73件、农村人畜饮水工程2905件、引水工程41件。目前,全市“五小”水利工程蓄水容积达4072.9万立方米,年供水量2.02亿立方米,工程控制灌溉面积达126.67万亩,受益人口130.13万人。
五年来,全市还修建了413件抗旱应急工程,总投资2.84亿元,累计解决了112.53万人、28.46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并增加5.23亿立方米蓄水用于生活生产。
不断改善水利条件确保民生用水
元江县洼垤乡是全市最缺水的乡镇之一,可以说十年九旱。洼垤乡罗垤村委会党总支书记说:“前些年由于水利设施滞后,全村能蓄水的小水池、小水窖不多,每年到年底就得拉水喝。近年来,在各级政府支持下,全村修建了一批小水窖和小水池,到目前为止,全村有15个水塘、1400口小水窖、200口小水池。利用这些水利设施,全村狠抓蓄水工作,到今年9月1日,全村的小水塘、水水池、小水窖基本蓄满,为保障今冬明春生产生活用水奠定了基础。”
富良棚乡党委书记徐强也告诉记者,今年1月,富良棚乡除险加固工程完工的和平坝水库为集镇和学校起到了边蓄水边供水的作用,待今年10月大西水库引水至富良棚集中供水的主体工程完工后,和平坝水库的蓄水就不需供应集镇和学校用水了,其蓄水可满足周边农村3000亩农田灌溉用水,如果再加上全乡的小坝塘、小水窖、小水池蓄水,明年全乡严重缺水的局面就可以大为改观,到2015年新建的尼去本水库工程全部完工后,富良棚乡就可以基本解决生产生活用水难题了。
近年来,由于全市骨干水源工程的兴建,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坝塘的清淤扩容,以及“五小”水利工程的兴建,全市蓄水能力不断增强,加之各级政府对蓄水工作的高度重视,到今年8月底,全市库塘蓄水总量为4.06亿立方米,完成全年蓄水计划任务的77%,蓄水量比去年同期增1.36亿立方米,为近五年来同期蓄水最好水平。(记者 陈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