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最美的风景是文明

2020年09月23日 10阅读 来源:玉溪市人民政府 2015/11/18

最美的风景是文明

——新平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省级文明县城创建纪实

自2010年、2013年连续两批获评“省级文明县城”后,新平县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不断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为目标,继续争创第三批省级文明县城。通过抓实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中的各项工作,新平县已进入26个第三批云南省文明县城候选县城名单公示之列。

以文明创建塑城市之魂

村庄干净清爽,居民文明礼让,白墙上随处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这是桂山街道太平社区下斗戛居民小组给人的第一印象。在这个离城3公里的村庄,最醒目的要数集党员活动室、儿童幸福家园、农家书屋等多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活动室。2013年以来,桂山街道以居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室为阵地,整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四个一”工程等项目的投入和组织实施,对包括下斗戛在内的8个居民小组党员活动室进行综合改造,建成集党员活动、小组议事、学习培训、政策宣传、纠纷调解、居民娱乐为一体的小组活动室。据该居民小组组长王存德介绍,自活动室建成后,小组文艺队以此为平台,编排了说唱《党的政策实在好》、《不信邪教那一套》等多个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宣传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使居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

在五桂社区凤翔街,活跃着一支由38名老年人组成的文艺队,这支高产的文艺队累计创作文艺节目20余个,年演出量达30场次。其根据当地好媳妇事迹所创作的节目《模范媳妇人人夸》被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典型在全省推广,同时,另一节目《失足的村官》也在群众中引发了强烈反响。“我们希望能通过文艺演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文明新风尚、传递社会正能量,为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73岁的文艺队负责人喻祥告诉记者。

26个“道德讲堂”,41个善行义举榜,还有“十星文明户”、“文明之星”、“党员之星”、“爱心家庭”、“平安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好公公”等评优评先活动引导和教育市民参与文明县城创建,并让他们知晓文明带来的好处,形成人人讲文明的氛围;而文明餐桌、“一元灯”照亮中国花腰傣之乡、“俭约校园”建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则让节俭养德引领文明新风尚。

“身边好人”让城市精神“从云端飘落大地”

“在文明县城创建过程中,新平县一方面始终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提供了道德支撑,同时,还始终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紧紧抓住提高人的素质这一主线,致力于抓基层、打基础、求发展、增实效、树品牌、创特色。”新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周德梅说。

从给18位患者送去光明和生的希望的器官捐献者杨施杰、杨波、刀仁贵,到花了43年时间绿化美化家乡的玉溪市道德模范周祯;从悉心照料婆婆40余年的好儿媳易凤琼到13年不离不弃照料半身瘫痪妻子的“硬汉”施家兴;从入围“中国好人榜”的花甲“男保姆”郎子荣到把爱心播撒新平大地的“微能量,在行动”爱心社,越来越多的“身边好人”让崇德向善的新平城市精神“从云端飘落大地”,并感召更多的人成为正能量的传递者。

“用你我微薄之力量,温暖一颗心、感动一个家庭、带动一群小伙伴。”这是施瑞鸿和他的小伙伴们成立“微能量,在行动”爱心社的初衷。从2013年12月3日成立至今,该社团QQ群里的成员已达100多人,组织爱心公益活动20余次,共募集善款65000多元。

在施瑞鸿的QQ空间里,记录着每一次爱心社送温暖的具体细节:2014年1月28日,看望漠沙、者竜、老厂特困家庭3户,看望留守儿童20户,看望品学兼优的贫困高中生2户;3月5日,关爱敬老院孤寡老人;10月2日,罗柴冲小学助学;12月27日,开始爱心寒衣收集分发活动……从最初的2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100多人,从个人献爱心到企业捐助,从捐资助学到关爱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特困家庭,到发起有数千人参与的寒衣捐赠,再参与各种力所能及的爱心公益活动,“微能量,在行动”爱心社的参与者正在不断增多,覆盖面也在不断扩大。崇德向善的城市精神正在新平大地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道德讲堂成为传播正能量的新课堂

自去年以来,新平县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和特点,多形式创办道德讲堂,全方位传递道德正能量。通过“传承英烈精神,珍惜幸福生活”、“听抗战老兵杨开文讲述过去的事情”、“聆听孝老爱亲模范事迹”、“万善德为本,百行孝为先”等一系列不同内容的宣讲,逐步形成了浓厚的崇德向善的社会风气,为文明县城创建夯实了思想道德基础。

“道德讲堂与以往宣教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宣讲主体发生了变化:原来的宣讲人都是被评选出来的模范人物,老百姓只能坐在台下听,但现在走上台讲的多是老百姓自己。”桂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朱垠汁说。据他介绍,自道德讲堂开讲以来,桂山街道共在机关、社区、企业建了7个“道德讲堂”,每个“道德讲堂”均严格遵照“五个一”规范流程,适时开展活动,并切实做到“六个有”。在宣讲方式上,桂山街道采取“党课进讲堂、讲堂上党课”的方式,通过通俗的语言、典型的事例、经典的名言为机关社区党员讲党课,受到了广大党员的认可和好评。

今年年初,结合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进农家宣传普及活动,桂山街道在太平社区马命小组举行了道德法治讲堂进社区活动,将道德规范和法治知识巧妙结合在一起,使社区党员群众在活动中既感受到了道德榜样传播的正能量,又学到了相关的法治知识。党员李培芬说:“通过宣讲,以后除了自己守法外,还应该向身边人做好法律法规宣传工作,教育儿女好好守法。”

正是通过宣讲典型事例和邀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到百姓中言传身教,才让“道德讲堂”更接地气,变得更鲜活和丰满起来。

志愿者服务让爱心播撒哀牢大地

在文明县城创建过程中,新平县还始终坚持“全民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理念,把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创建文明县城的重要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得到弘扬和传承。

2014年11月21日,桂山街道志愿服务工作站正式成立,下设桂山、五桂、凤凰、青龙、太平、亚尼、普法、禁毒、民兵应急9支志愿服务工作队,注册志愿者214人。工作站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并在桂山街道花山公园设立志愿者服务点,每月组织党员、团员志愿者开展绿化、美化公园环境活动,使志愿者活动形成常态化、长效化。

每逢志愿者活动日,佩戴袖章的志愿者便成了新平县城的一道亮丽风景,他们穿梭于新平的大街小巷,开展市容文明督察、文明交通劝导、文明经营劝导、环境卫生清洁及老弱病残帮扶等各类志愿服务。

“通过志愿者活动,我感受到了全员参与创建文明县城的氛围,同时也找到了认同感和归属感。”有两年志愿者工作经历的马女士告诉记者。

正是通过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广大市民才实现了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到自我提高的过程。志愿者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改变着城市,也带动着更多的人为文明县城创建奉献力量。

走进新平县城,我们不难发现,在这座城市,文明的正能量已嵌入寻常百姓心间,成为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并构筑起文明道德的精神图谱。(记者 李文雯)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