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带动示范 创设活动载体 强化分类指导 随机调研抽查
峨山3000干部下基层为民办实事1900件
按照中央和省、市统一部署,峨山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县委按照中央、省、市委要求,按照市委督导组的意见,坚持抓实自选动作,丰富活动内涵,做到了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全县教育实践活动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和亮点。
峨山县教育实践活动于今年2月11日在全省各县区中率先动员部署,到9月底基本结束,共有4个县级领导班子、60个县直单位、8个乡镇(街道)、75个村(社区)、847个基层党组织、32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10903名党员参加教育实践活动。
领导带动示范,上行下效同心。县委常委班子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开展活动。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积极响应,带头抓学习、查问题、抓整改、建机制,扎实推进教育实践活动。县委书记先后14次主持召开常委会研究部署教育实践活动,多次深入乡镇(街道)、村(社区)、村(居)民小组,访民情、听民声、纳真言,掌握第一手情况。带头到联系点调研指导工作,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带头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的活动,带头查摆问题、开展批评、落实整改。县级领导干部主动把自己摆进去,为推动全县教育实践活动作好表率,深入基层调研954户次,调研天数327天。活动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切实做到亲自参与,靠前指挥,确保活动顺利推开、平稳推进、圆满收官。
创设活动载体,提前先行先试。从2013年11月起,在全县创新开展“常回乡大走亲”活动,全县3100余名干部职工以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回到自己的出生地、成长地或“四群”教育联系点走亲戚接地气,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说家乡话、知乡亲盼的优势,通过访民情、问民意、解民忧、化民怨、帮民需,用真情实感、真诚行动、真抓实干,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竭力在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和走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上出实招、见实效,活动受到基层党员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取得初步成效。截至9月初,全县91个县级部门、8个乡镇(街道)的3100余名干部职工结亲6470户,住村3788天,走访农户12427户,撰写心得体会1122篇,调研报告185篇,化解矛盾纠纷488件,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906件。
强化分类指导,确保末端落实。县委针对参学单位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对象等特点,准确把握规律,强化分级分类指导,提出不同目标要求,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按照分层分类、突出特色、体现实效的原则,制发了《基层党组织分类指导意见》和乡镇(街道)、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单位、“两类”组织等八个领域的实施方案,确保各领域立足行业特点、聚焦“四风”问题,规定动作不散光、不走样。对县级领导班子及党员领导干部,将三个环节工作日程细化到天、责任到相关单位及人员,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内容具体、操作性强。组织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结合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工作,开展争当谋事细心、干事用心、处事公心、待人诚心的“四心”村组干部活动,着力解决带富能力不强、担当精神不强、自律意识不强、宗旨意识不强等问题。
随机调研抽查,从严落实要求。注重随机调研抽查,及时跟进发现问题,时时强化整改,保证每个环节、每个步骤工作落实到位,取得实效。县委活动办组成调研组,先后3次对60个县直参学单位、8个乡镇(街道)、32个村(社区)的活动进展情况进行随机调研,及时发现问题,纠偏整改,共点对点发出整改通知204份,督促整改事项612项,有效防止活动散光跑偏。坚持严字当头、从严到底,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把好关,一项任务一项任务抓落实。坚持一步一回头、一步一检查,各个环节都制定具体评估标准,每个环节结束后及时组织开展“回头看”和评估,评估为不合格的分别进行了“回炉”、“补课”或返工重来。通过一环扣一环、一锤接一锤,真正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嵌入到了活动的各环节,确保了活动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记者 夏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