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人饮 保烟苗 防火灾
易门六街街道全力以赴抗大旱
五月灼热的阳光烤得大地发烫,田地里的烟苗被晒得直不起腰,村头接水的水桶水车排成了长龙。今年以来,易门县六街街道再遇大旱,上万人畜饮水困难,2万余亩大春作物不同程度受灾。立足保人饮、保烤烟、防火灾,六街街道加大资金投入,调动超过4600车次拉水抗旱,增设卡点强化巡查,严防死守森林火灾,六街2.5万群众正全力以赴抗大旱。
走在二街社区大路庄一片田地间,纵横的三面光沟早已干枯,田间的水窖滴水全无。街道办主任陈有兵介绍,二街是易门县有名的“米糟坝子”,该地块在2011年时进行了整治,本来全部都是栽水稻的田地,可连续6年干旱,现在只能改种包谷了。到今年实在没有水浇,就连点进去的种子都不会出。
陈有兵介绍,连续6年干旱,境内大小库坝43座、5834个水窖,到现在蓄水量仅103.7万方,比去年同期减少3.4万方,只有总蓄水量的26%,20多公里的河流全部断流,连年大量开采地下水,加剧了水源枯竭。他说:“现在是库坝多、蓄水少,河道多、水流少,水井多、水源少。”
中午时分,旧县社区窝德村的武希云一家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烟田里培土除草。他对记者说:“要是不缺水,这些烟到现在早就团棵了。”二街社区的武云萍正在地里劳作,这位60岁的老人用她手中的小锄头刨开被晒得发烫的土块,拾起两粒红色的包谷种说:“早就点进去了,没有水浇,到现在还是这个样子。”
陈有兵介绍,今年街道大春总播种面积2.27万亩,其中烤烟种植面积8800亩。截至5月24日,超过2万亩大春作物不同程度因旱受灾,其中烤烟受灾8800亩,重旱面积6750亩。
为减少旱灾损失,六街街道自年初以来先后投入46.43万元资金,调动3789车次拉水重点保烟苗。与此同时,以二街社区为主实施水改旱3019亩。围绕科技抗旱,建立百亩玉米高产核心区,万亩高产创建区,实施集雨地膜覆盖4000亩,水改旱玉米套种大豆示范2000亩。以柏树社区为重点,大力推广葡萄节水滴灌。
茶树社区甸心村村民武正明从吃过中午饭后就开着三轮车到村头唯一的供水点排队拉水,一直等到快5点钟都没接到水。他告诉记者:“我从2009年就开始来这里拉水吃了。每天从早上6点就有人来排队,要等5个小时才能接到水。”
下午6点多,六街社区三组村民们的水桶一字长龙般排在刚停下的送水车后,他们还等着这点水煮晚饭呢。在现场维持秩序的小组干部张金兰对记者说:“从3月底路上面的人家就断水了,现在一天要拉8吨水。”
陈有兵介绍,截至目前,街道2.54万人因旱不同程度出现饮水困难,其中11个自然村、1122户、3886人因水源枯竭只能靠拉水解决。集镇内的六街、柏树两个社区上万人的饮水还要比农村部分困难。去年每天还能供2000多方,从今年1月份起供水量减了一半,但东山箐水库的水还是用完了。从3月25日起改由东山水库供水,现在已不到一万方。
为确保大旱之年人畜饮水安全,六街街道自年初以来先后投入14.37万元资金,调动815车次为缺水地区群众送水,并协调架设近4万米电缆线,抽取东山箐水库死库容水。为缓解集镇两所小学和群众人畜饮水困难,投入50万元实施供水管网改造。与此同时,街道办将机关饮用水井作为集镇供水水源,每年提供近300方水,机关干部全部实行限量用水。
在保人饮、保烤烟的同时,作为易门重点火险区的六街街道时刻没有放松森林防火工作。陈有兵介绍,截至目前,在全面实施街道干部包村、社区干部包组、居委会干部包户,层层落实责任制的基层上,投入超过20万元资金,建立20人的专业扑火队,巡山护林人员增至138人,卡点增至70多个,实施24小时值守,以火源管控为重点,严防死守森林火灾。
陈有兵介绍,近期街道办正围绕解决集镇和工业用水问题,与相关投资商抓紧洽谈,计划采用BOT模式,投入6000余万元整合芦柴冲、清水河两个水库水资源,实施一期供水工程。将来还要整合小河水库、岔河水库水资源,为区域发展提供水源保障。在他看来,六街作为易门县主要的工业聚集区,作为滇中产业新区的重要建设地,要立足长远发展需要,加强水源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缺水干旱问题。(记者 唐文霖)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