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武定样板

2020年09月23日 10阅读 来源:玉溪市人民政府 2014/06/05

5月18日至19日,武定县委召开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全程参加并指导。会上,11名县委常委作了深刻的对照检查,开展了坦诚的相互批评。专题民主生活会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聚焦“四风”问题,发扬整风精神,体现务实作风,既严肃认真、民主活泼,又真刀真枪、辣味十足,达到了红脸出汗、排毒治病的目的。

会前

县委牢牢抓住集中学习、查找问题、交心谈心、撰写对照检查材料等环节,高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做好会前各项准备工作,为开好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打下坚实基础。

四个轮次专题学习打牢思想基础

牢牢抓住深化思想认识这个重要基础,通过4轮专题学习,推动班子成员打消顾虑、放下包袱、轻装上阵。4月开始,县委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针对一些同志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怕影响形象、怕追究责任、怕得罪人、怕影响前途的“四怕”心理,先后召开3次县委常委会和1次县委全会,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导河北省委、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参照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的经验做法,使班子成员进一步打消顾虑、增强了信心、强化了自觉,为召开民主生活会做好了思想准备。

“十种方法”找问题列出问题清单

牢牢抓住找准找实问题这个根本前提,采取聚焦“四风”找、对照中央指出的表现找、敞开大门找、从思想作风上找、系统分析找、以小见大找、从“积案”和“旧账”中找、从指标数据中找、对照先进找、采取灵活的方式听意见找的“十种方法”,查找县委常委班子和个人问题。经过多轮深入查找,先后5次召开常委会议进行专题研究,中央、省州教育实践办和督导组多轮审核把关,最终形成了县委班子和个人“四风”问题清单,县委常委班子共找到了18个方面80个问题,班子成员共找到297个问题,平均每人27个,其中,县委书记8个方面19个问题、县长13个方面21个问题。“四风”问题清单列出的每个问题都有人认领、有人落实,做到不漏项、不缺项。

县委3次专题研究整改落实工作、2次召开征求意见交办会,对涉及47个部门的249件具体事项进行集中研究,从4个方面提出60条边学边查边改措施,对俞正声主席第一环节调研指导时提出的22个问题,分别由8名县委常委和5名副县长牵头落实,目前已整改15个。

“四个必谈”落实到位准备批评意见清单

牢牢抓住交心谈心这个重点内容,认真落实“四个必谈”要求,从4月中旬开始普遍谈心交心,做到谈透班子问题、个人问题、遗留问题、现实问题,拟在会上提出的批评意见、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从俞正声主席、中央第四巡回督导组、秦光荣书记到省州活动办和督导组,多轮多次分别与县委常委班子谈心谈话,及时提醒、及时反馈、及时纠偏。县委书记黄云雁带头逐一与班子成员谈心,其中和县长周志远先后谈了8次。县委常委之间开展了不少于3轮的交心谈心,在此基础上拟定民主生活会上的相互批评意见清单,班子成员之间共提出批评意见163条,平均每人16条,其中班子成员对县委书记的批评意见18条、对县长的批评意见25条。通过列出批评意见清单,把心里话说出来、把意见提出来,既沟通了思想、消除了隔阂,又把问题挖深挖透、找准找实。

“六审”层层把关深入进行对照检查

牢牢抓住对照检查这个关键,县委常委班子及班子成员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从俞正声主席、中央第四巡回督导组、秦光荣书记到省州活动办和督导组,先后审阅了对照检查材料。县委5次召开常委会专题讨论,前后修改26稿。班子成员自己动手撰写对照检查材料,每个人都修改了25稿以上,其中县委书记修改了28稿,有4个同志因达不到要求3次推倒重写。每位同志都紧密联系思想、工作和作风实际,联系分管工作情况,联系个人成长经历,从具体事例中反思问题、从思想深处剖析根源,针对查摆的问题提出整改方向。通过扎实有效的前期工作,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打下了良好基础。

会中

县委牢牢抓住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核心任务,真刀真枪、动真碰硬,严肃认真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会场气氛热烈、辣味十足,开了一个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

自我批评开门见山直指要害

按照不空泛、不铺垫、不表白、不绕弯、不摆好的“五不”要求,直接点出“四风”问题、直接列出表现形式和具体事例、直接点明问题的危害性和严重性、直接提出整改措施和要求。县委书记从8个方面悉数个人身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县长周志远从13个方面直截了当点出个人身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其余班子成员认真开展自我批评,每人都在20分钟左右,列举问题都在10个以上,每个问题都有2-3个事例支撑,做到有血有肉、具体实在。

相互批评单刀直入不留情面

本着实事求是、认真负责、敢交锋、真开炮、讲正气的原则,同志们坦诚相见、直截了当、充满辣味,每个人的批评时间在20分钟左右。真诚坦率、辣味十足的批评,让大家坐立不安、脸红出汗。

提出新要求严把质量关

18日上午,县委书记黄云雁刚代表县委常委班子作完对照检查,俞正声主席就提出,希望同志们在接下来的个人对照检查中,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存在什么问题就点出什么问题,凡是点出的问题都要认真整改,一个问题也不要放过,不能说完了事。省委书记秦光荣当即要求县委班子成员按照俞正声主席的指示要求进行深刻对照检查,进一步深化认识、敞开思想、正视问题,对那些尖锐问题、敏感问题、关键问题不能轻描淡写、遮遮掩掩、绕道而行,切实把问题点准点实、把根源找深找透。5月18日中午和晚上,县委利用休息时间召开常委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开展深刻的对照检查。18日下午,县委常委班子成员按照领导要求分别作了认真深入的对照检查。19日上午,县委书记代表县委常委班子作了深刻的补充对照检查。通过高标准严要求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整个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大大提升,俞正声主席给予充分肯定。与会常委由衷地说:“原来有许多话想说但不敢说,怕批评领导被穿小鞋、怕说了自己收不了场、怕在领导面前留下不好印象,这一次有什么说什么,让自己放下了包袱,对同志咬了耳朵、扯了袖子,轻松起来了。”

会后

县委紧紧围绕解决突出问题这个主要目的,把边学边查边改贯彻教育实践活动始终。针对对照检查出的问题认真研究,一一回应,及时认领,整改的方向更加明确、重点更加聚焦、措施更加具体。

及时开展5项专项整治工作

一是深入整治文山会海、检查评比泛滥问题。坚决取消一切没有实质内容和作用的会议、活动、文件和刊物,制定县委常委班子所在部门、县人大办、县政协办联席会议研判工作制度,形成整治文风会风的长效机制。二是深入整治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等问题。对“三公”经费实行预算管理、公示和动态监控,全面推行公务卡,继续清理检查“小金库”。严格制定公务接待标准,切实解决违反规定和超标准享受待遇的问题。三是深入整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和侵害群众利益行为。集中治理“不花钱、不请客、不送礼不办事”和推诿扯皮、效率低下、工作不落实的问题。推进全县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网络建设,实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监督检查党政机关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勤政情况,加大曝光力度。四是深入整治超标配备公车、多占用办公用房问题。坚决清理整治公务用车违规行为,坚决清理办公用房和停止新建楼堂管所。对今年清理检查中发现的违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并问责。五是深入整治侵害群众利益行为。严肃查处征地拆迁、涉法涉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教育卫生等方面损坏群众利益的违规违纪问题,并通过加强监督平台建设等措施,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落实联系服务群众4项措施

一是实施“五联一区”制度,打通感情上的“最后一公里”。按照全县11个民情责任区、133个民情责任点的格局,落实和完善干部联系乡镇、联系群众、联系宗教界人士、联系企业,县直部门联系一个扶贫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和常务书记住村(社区)开展工作的制度,做到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二是实施“五入一帮扶”工作法,打通作风上的“最后一公里”。坚持以民生为导向,全面推行政策导入、信息介入、感情贴入、文化融入、作风深入、帮困扶志“五入一帮扶”工作法,面对面和群众交流,心贴心倾听群众呼声,实打实为群众办事。三是实施“三红”惠民工程,打通载体上的“最后一公里”。针对村级组织无钱为群众办事、无资源帮助群众发展的问题,探索实施“红色信贷、红色股份、红色农场”惠民工程,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在每个乡镇探索实施2至3个“三红”试点,以点带面,推动基层发展。四是全面实施为民服务体系建设,打通平台上的“最后一公里”。推进县乡村为民服务体系建设,构建电子党务、政务、商务“三位一体”的电视屏、电脑屏、手机屏“三屏合一”的服务模式,让群众不出村就可以在为民服务网上办理交费、购物、推销农副产品等具体业务,打通直接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

着手建立健全反对“四风”问题长效机制

一是反对形式主义方面,重点建立健全体现群众意愿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工作落实机制;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价体系;完善规范各类会议、文件、简报、评比表彰和达标活动、调查研究等方面的制度;制定规范学会、协会管理规定。二是反对官僚主义方面,重点建立健全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以及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履职尽责的相关制度规定;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和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制度。三是反对享乐主义方面,重点建立健全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工作生活待遇制度规定,规范领导干部住房、用车、办公用房等方面工作生活待遇制度规定;完善公务接待制度,细化接待标准,严格审批措施,强化监督执行;完善因公出国(境)管理制度,严格任务审批。四是反对奢靡之风方面建立健全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具体措施;严格落实党政机关5年内全面停止新建楼堂馆所的要求,建立完善楼堂馆所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节庆、论坛、会展、体育运动会和招商引资活动、旅游节等方面的管理规定。(云南日报记者  王永刚 张文峰)

(原载于2014年5月28日《云南日报》第七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