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位村支书的“群众信任公式”

2020年09月23日 10阅读 来源:玉溪市人民政府 2014/08/15

策划人语

今年56岁的“老喻哥”原名喻明贵,2013年在新平县政法委工作的他被派往水塘镇拉博村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2014年3月,他被拉博村民用按有343个红手印的挽留书继续留在拉博村。

在继续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之时,“老喻哥”还有了拉博村党总支书记这样一个新的身份,在他的带领下,拉博这个在当地有名的“后进村”终于摘掉了落后的帽子,也正是在与群众的亲密互动中,他总结出了“办事公道+做事实在=群众信任”这样的群众信任公式。

办事公道+做事实在=群众信任

一位村支书的“群众信任公式”

“老喻哥”入户了解民情

 343个红手印承载的信任

夜阑人静,位于哀牢山深处的拉博村委会透出微光,刚从村民家走访归来的村支书“老喻哥”还没有睡。“有人需要办理残疾证,有人需要参加新农合,还有人需要调解用水纠纷。”这些看似微小的事情被他一一记录在笔记本上。

“老喻哥”所处的是一个不足10平米的房间,外间的办公桌上最显眼的是两本厚厚的民情笔记,里间的卧室里除了叠成“豆腐块”的被子外就是一只老式皮箱,里面放着他在拉博的全部家当。因为没有窗帘,窗户上用一条厚厚的毛毯掩着,有风吹过时总似有人在低低地呜咽。

“老喻哥”原名喻明贵,是新平政法委610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兼司机,在单位时每天晚饭后他都要到体育馆锻炼,自2013年被派往水塘镇拉博村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后,他的业余时间几乎都在走村入户了解民情,到拉博村一年半的时间里,该村532户人家中他直接走访过的已超过95%,也正因为此,在拉博村,无论老少都亲切地称呼56岁的喻明贵为“老喻哥”。

2014年3月,在“老喻哥”即将离任之时,他被1500多位村民以联名挽留的方式继续留在拉博村。

当5名村民小组组长及数十名村民代表拿着按了340多个红手印的挽留书到新平县政法委请愿时,正在值班的政法委副书记戴旭东的第一反应是:“这是谁的主意?”当听到请愿者说“拉博村要富、要和谐、要发展就要依靠‘老喻哥’”时,他被深深地感动了,他坦言:当初之所以让“老喻哥”去拉博,一个是考虑到他曾在多岗位锻炼过,群众工作做得好,另一个也是因为政法委人手紧缺。但是他怎么都没想到,当地群众会以这种方式挽留“老喻哥”。“‘老喻哥’就是以一点一滴的小事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戴旭东告诉记者。

在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任期届满时,如何满足当地群众的需要让“老喻哥”继续为拉博村服务?在深思熟虑后,新平县委组织部决定,一是让他继续担任2014年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二是由水塘镇党委任命其为拉博村支书,任期到2016年届满为止。

按照“三五政策”,原本在任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后就能提前退休的“老喻哥”就这样留下了,在他留任的背后是一个亟待他照顾的家,儿子在外打工,老婆下岗,儿媳临产。在去年初,他以6000元的租金租了一个鱼塘,并打算退休后以此来补贴家用,因为无人照管,仅去年一年他的鱼塘就亏损了3000多元。

虽说工作与家庭无法同时兼顾,但是乐观的“老喻哥”总说:“既然群众那么信任我,我就得留下,我不能辜负他们的希望。”而当记者问及他靠什么赢得老百姓的信任时,他给出的是这样的群众信任公式:“办事公道+做事实在=群众信任”。

以为公之心完善基层组织建设

拉博村地处水塘镇西南面,距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距新平县城96公里。这个有6个村民小组532户2036人的村子是新平8·14特大泥石流灾害的重灾区,也是水塘镇有名的“后进村”。

曾在拉博村做过一年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新平县政法委副书记杨春权曾对拉博这个“后进村”进行过系统观察,在他看来,制约该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基层组织建设薄弱的问题。

对此,水塘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干部也直言:自8·14特大泥石流灾害后,拉博村原有的自然村、组的格局被完全打乱,多数村组干部全靠家族势力当选,他们本身的低素质导致其要么不履职,要么乱履职,久而久之,村民对他们完全丧失了信任。“在‘老喻哥’到任之前,拉博村还曾出现过村主任和村支书相继辞职的尴尬局面,其中村主任从上任到辞职也不过5个月的时间。

考虑到拉博村缺乏有影响力、有执行力的带头人的实际,水塘镇党委曾选派了一个镇干部担任村党总支书记,2013年11月,在该干部调回水塘镇后,镇上又把踏实肯干的郭伟勋任命为村党总支书记。

40岁的郭伟勋高中文化,曾当过代课教师,此前最高的职务是白脚寨村民小组副组长兼党支部书记。“因为之前没有在村‘三委’工作过的经验,所以一下子担此重任,我感觉压力很大。”郭伟勋坦言。对于有些书生气的他而言,最大的难题是“根本没有人听我的”。村“三委”班子开会,经常有人无故不到会,镇上来人检查,检查组的人都到村委会了,被检查者还在路上。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老喻哥”的到任从一开始就兼具着传帮带的使命。“让他担任党总支书记,一是因为他有一颗为拉博人民服务的公心,另一个就是要让他带带郭伟勋。”水塘镇党委副书记赵应坚告诉记者。

“村委会无围墙、无大门、无规章制度,无人值班,有广播却从来听不到广播响。”这就是拉博村给“老喻哥”的第一印象,作为一名外来者,“老喻哥”势必要遭受原有势力的排斥与冲击。

第一次冲突发生于他劝阻在村委会喝酒闹事的村干部时,该村干部有些挑衅地说:“我们这是民族地方,不喝酒就不会办事。”当兵出身的“老喻哥”也是个直脾气,他回敬道:“我虽然不喝酒但是也办回好几件事来了,你天天喝酒办回几件事来?”

在面对重重阻力时,“老喻哥”首先想到的是通过建章立制,让涣散的基层组织重新步入正轨。他建立了村委会值班制度和会议制度,明确规定:超过15分钟不到会场的罚款200元,同时,在村委会一般不允许喝酒,在村委会喝酒造成负面影响的同样罚200元。此外,他还找了专人负责村委会的广播,每天上午、下午各响一次。

随着各种规章制度的日趋完善及“老喻哥”的身体力行,原来的村干部从过去的不服到现在的佩服,村委会的工作也开始日渐步入正轨。现在很多村民见到他,总会问:“现在村委会是不是没有吃着伙食了?”因为自从严格管理后,当年那种经常听到村委会砸酒瓶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老喻哥’最大的贡献是凝聚了人心,让原本一盘散沙的村委会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赵应坚评价道。据他介绍,原来镇党委、镇政府最怕到拉博村安排工作和项目,因为村组干部总是极为拖沓,2012年,有5个项目被放在拉博村,资金总额尚不足50万元,但是自“老喻哥”到任以来,已经有8个项目在拉博村落地,资金总额已经突破100万元。

以爱民之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完善基层组织建设之时,“老喻哥”发现,制约拉博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还是道路交通、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

泥石流灾害让世世代代靠山吃山的拉博村民从山里搬迁至山外,因为进山的公路一直不通,山里的500亩核桃、200亩茶叶要外运只能靠人背马驮。8月6日,在“老喻哥”的多方努力之下,10公里的进山道路全部修通。在道路修通当日,82岁的梁凤英老人坐着摩托车再次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老家。“有了路,以后我们这些老人就可以守着核桃吃了。”老人颇为感慨地说。

拉博村的主水池就建在村委会附近,因为没有加盖,饮用水安全问题一直让“老喻哥”极为担忧,为了确保饮水安全,他协调资金5万元对两个主水池进行修复加盖。

此外,通过“老喻哥”的多方协调筹资,拉博村还修复了白脚寨人畜饮水管子180米和水沟挡墙50米,解决了该村人畜饮水问题。同时,还新建了一个党员活动室、一个公益房、一个陀螺场、两个公厕和四个垃圾池。

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后,“老喻哥”又关心起群众发家致富的问题来,联系拉博村是全镇种植养殖大村的实际,他提出“栽好一块田,养好一头猪,管好两棵树”的发展思路,其中“两棵树”就指核桃和茶叶这两个重要的经济林果产业。为了促进茶产业的发展,“老喻哥”花大力气把县里的茶叶龙头企业引进到拉博村开设了分厂。自今年3月份投入运营以来,该茶厂已以9元/公斤的价格收购茶叶50余吨,在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群众发展茶产业的积极性。

“‘老喻哥’不但能说,还能要钱,他能再回来领导我们发家致富,我们都很高兴。”拉博村杨梅树小组组长李忠祥如是说。

“不是在进村入户的路上,就是在筹措资金的途中。”这是“老喻哥”在拉博村生活一年半以来的真实写照。为了给拉博村筹措到更多资金,他一边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以确保在跟相关单位筹措资金时有话语权,一边还要瞅准恰当的时机,以确保能一击命中。据统计,自今年3月起,“老喻哥”一共筹措到资金46万元,其中有35万元已经到账。

在“老喻哥”的多方努力下,多年的“后进村”拉博正在一点点摆脱“后进”的帽子,2014年拉博村党总支荣获水塘镇优秀基层党组织的荣誉。

以满腔热情赢得群众信任

按理说,在一个基层政权原本已经丧失公信力的地方,作为外来者的“老喻哥”要想重新获取当地群众的信任绝非易事,也由此,不少人把他的成功归结于:“他是政法委来的,懂法。”固然,县政法委这个后盾及平台让“老喻哥”的筹措资金之路更为便捷,但是正如戴旭东所言:“他之所以能赢得当地群众的信任,关键还在于他这个人做事的方式。”

应该说,群众对“老喻哥”的信任是靠他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老喻哥”总戏谑地说自己怕是全玉溪最忙的村支书了,村里无论谁家有红白喜事,他总要上门去坐坐,问问需不需要村委会帮忙,村里的党员生病或者死亡的,他总要代表村委会前去看望,并送上慰问金。杀年猪的时候,是他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因为村民们都会邀请他,最多的一天他吃了六家人的杀猪饭,也就是在这样的来往中,他与村民的感情愈来愈近了。

“再恶的人他都能说服,再穷的人他都看得起。”梁凤英老人以极为朴实的语言叙说着她对“老喻哥”的印象。而“老喻哥”也正是以这样一种接地气的工作方式让当地群众心悦诚服。

虽说“老喻哥”对拉博村党总支原书记郭伟勋有传帮带的使命,但也正是他的到来让郭伟勋只能退居副书记的职位。为了打消郭伟勋的不快,“老喻哥”在接到任命当日就找郭伟勋开诚布公畅谈了一番,在他的坦诚之下,郭伟勋不但没有抱怨反而成了他的得力助手。

拉博村10公里进山道路的修建虽说有政府支持,但是尚有不小的资金缺口,怎么办?“老喻哥”发动群众捐款,最终98%以上的村民都参与捐款,捐款总额达5.6万元。而不管是捐5000元的,还是捐30、50元的,“老喻哥”都要把他们的名字刻在功德碑上,以此来调动群众参与公益事业的热情。

“‘老喻哥’不但人好,做群众工作也很有一套。”拉博小学校长罗开和告诉记者。在筹资给拉博小学修建了一个25立方米的水池以解决师生的饮水问题之时,学校的污染问题又引起了“老喻哥”的注意。

每逢夏季,校园内总是散发出阵阵恶臭,这是因为附近村民家排污沟排出的污水直接流到了学校里,为此,罗开和曾多次找到该村民,但都未能解决问题。后来,“老喻哥”到该村民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后,又给了该村民两吨水泥,让他自行将排污沟改道。事后,该村民逢人便说:“我家这个新沟是村上给水泥修的。”私下里,“老喻哥”亦自有他的盘算:“做群众工作也要讲策略,要是给他600块钱,他未必愿意干,给他两吨水泥,他就不好意思不干了,两吨水泥也不过就是600块钱。”

调解各种纠纷,这是“老喻哥”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小到夫妻吵架、群众争水,大到打架斗殴、人命关天,在拉博一年半以来,经他成功调解的纠纷已达20余起。

去年12月27日,拉博村一个近50岁的男子在用拖拉机为雇主搬运竹子的过程中,被从山上滑下的竹子当场戳死。在调解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在于事故双方的家庭都极为贫困,雇主一方除了每年养两头猪外,并无其他收入来源,死者一方大儿子已经结婚单过,小儿子还在上小学三年级。经过多次调解后,双方达成协议:雇主一方支付死者家属9万元赔偿金,因为贫困,允许他第一年先支付2万元的安葬费,剩下的第二、三年每年赔付1.5万元,第四年赔付4万元。

尽管事故双方对这样的调解结果都很满意,但是“老喻哥”却依然觉得遗憾,曾在安监局工作过的他深知,如果雇主一方家庭条件要是再好一些的话,赔偿应该不止这个数。也正是通过此次事件,更坚定了他要带领拉博村发家致富的决心。

除了发展经济的问题,现在让“老喻哥”极为担心的还有“光棍村”的问题,因为年轻女子大多外出打工,目前有2000多人的拉博村30岁以上的“光棍”就有23个,他担心如果再这样下去,势必会引发治安问题。(记者 李文雯 方芸)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