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精神力量 树文明新风
凤凰街道以社区品牌活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去年,张大妈和刘大妈在教育社区的“百家宴”上相识后,才晓得原来她们住在同一个小区的同一个单元,在此之前,她们从来不知道彼此是邻居……这是城镇化后的城市通病,邻里互不知晓,人情关系冷漠。而这样的通病究其根源,还是精神文明建设跟不上经济发展所致。
近年来,红塔区凤凰街道在兼顾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载体,提出“一社区一品牌”的创建思路,坚持抓好“一老一小促中间”的建设理念,采取管住老、管好小的方式,让在外奋斗的青年们安心工作,融洽了社区氛围,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升了城市文明程度。
经过几年的创建,辖区内共13个社区,个个有成效、个个有亮点:教育社区百家宴、文秀社区爱心电影院、泷水塘社区志愿者服务……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邻里关系逐渐融洽,互帮互助之风蔚然,精神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系列活动
让社区老人实现居家养老
百善孝为先。在老龄化加剧的今天,凤凰街道以社区为单位,开展系列活动让老年人实现居家养老,初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用的美好愿景。
日前,走进红塔社区爱心理发室,清一色的银发族坐在沙发上等候理发,你一句、我一句地闲聊着。很多老年人表示,自打有了这个理发室,他们又多了一个去处,可以免费理发,还可以交几个朋友。
这只是凤凰街道在社区老年服务工作中的一个缩影。为改善“都市冷漠”现象,凤凰街道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在社区居民中广泛开展“邻里情、一家亲”活动,使邻里关系逐渐融洽,敬老孝老文明之风日渐形成,居民整体道德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逐步提高。
开办寒暑假少儿培训
促社会和谐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就是在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从2005年开始,凤凰街道多个社区均针对少年儿童开展以养成教育为主,教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假期活动,通过举办“雏鹰练翅”科技冬令营、“生态家园”夏令营、“少年军校”,以及各类文化、艺术类免费辅导班,进一步丰富少年儿童的假期生活,培育少年儿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让少年儿童的假期生活劳有所学、学有所获。如:在今年刚刚结束的红塔社区“六艺塾”暑期培训中,少儿心理学培训被列入课程表。“通过应用心理学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懂得了什么叫齐心协力,什么叫团队合作。”红塔社区党总支书记张忠华介绍。
目前,寒暑期少儿培训这一好做法在凤凰街道得以推广,葫田社区爱心加油站、泷水塘农民工子女培训班、广场社区寒暑期活动,各社区开展的活动均实现常态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家庭和谐、社会稳定。
发挥志愿服务精神
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凤凰街道意识到未来的社会管理将转向服务。仅靠目前200余名机关和社区干部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社会管理要求,必须另辟蹊径搞好社会服务工作。
因此,凤凰街道于今年3月成立了街道志愿者协会,发展至今已有1201人,各类志愿者队伍150多支,覆盖全街道13个社区。并配套建立了志愿者服务卡和“七彩阳光积分卡”等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每参加一次社区志愿服务、每做一件好事、每参加一次社区活动都可以在积分卡上积一分,最后用积分到“绿色当铺”、“爱心阳光铺”兑换心仪的礼物。
目前,“老年人爱心助残服务”、“爱心加油站”等品牌活动均有志愿者参与甚至主导,并已在全街道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风尚,提升了社会管理水平和城市形象。(记者 张雯 白彩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