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祖林:它山之石为“玉”所用

2020年09月24日 10阅读 来源:玉溪市人民政府 2013/12/31

它山之石为“玉”所用

——美国城市规划建设的四个理念

张祖林

背景

2013年11月23日至12月13日,受云南省委组织部派遣,由我率队,曲靖、临沧、保山等市县区的14位主要负责同志赴美国学习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虽然时间不长,此次学习学教互动、形式生动,理论学习与实地考察有机结合,案例分析生动具体,针对性和示范性很强,对学习者来说,是一次启迪思维、提升理念、增强操作能力的良好机会。

我们所学所到之处,深切体会到了“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环保第一”和“可持续发展”等规划建设的理念及方法,美国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也可以为“玉”所用,纵观玉溪市今年以来城市规划建设的轨迹,我深切地感受到,玉溪正在寻求和对接先进理念和措施,或者说已经开启了追赶国际规划建设高标准的航程。

此次学习,收获了很多现代城市规划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不胜枚举。这里就当前条件下玉溪可以实践的一些理念和方法,做一个梳理,以备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借鉴,逐一落实。我想,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指引下,不断借鉴、提升和创新,锲而不舍,勇于创新,玉溪城镇化的道路定有广阔天地。

理念之一:

绿色基础设施密切“土”和“水”的关系

美国的城乡规划建设特别注重绿色基础设施。什么是绿色基础设施?我体会,就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所进行的工程建设中,能最大限度地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相关工程设施。它是生态宜居的必然选择,是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今天的美国,绿色基础建设理念深入人心,深入规划和建设单位,深入各类业主,随之也涌现出大量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的绿色基础设施。

在美国,绿色基础设施无处不在。无论是在城镇还是农村,地面尽量减少硬铺装,最大限度使土壤和空气融合,形成良好的土、水、气的循环体系,减少城市和集镇的内涝,增加水汽蒸发,给空气增添湿度。在美国的城乡,甚至在大学校园,随处可见星罗棋布、大大小小小、因地制宜、因坡制宜而建的生态坝塘、生态沟渠。在旱季无水时是绿色坡地、凹地、有线条、有美感,遇上大雨就变成巨大的蓄水池、漂亮的湿地和水景。容积大的有几千甚至上万立方,小的只有几立方或者几十立方,极大地吸收了雨水、涵养水分。

近些年,我国很多城市干旱时盼下雨,但下了雨,甚至只是中小雨级别,城市就变成了泽国。美国这样的尴尬并不常见,正是这些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水塘(坝)、沟(渠)派上了大用场。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绿色基础设施的做法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如,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基本没有路崖石,绝大多数树池、花池也没有人为地用路崖石隔离,这样既可节省投资,又可使路面雨水迅速入地,实现生态最大化。有必要的可在树池中安装过滤系统,使收集到的雨水水质更好。玉溪地处高海拔、蒸发量大、长期干旱地区,资金压力又较大,也可不建过滤设施。美国还有很多城市通过屋顶绿化消纳初期雨水或通过屋顶收集雨水,再通过管道集中到地面储水池,这种做法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城市地下管网负荷,有效地防止和减少城市内涝。

理念之二:

以人为本,改善“大”和“小”的关系

现代城市病的一个重要根源在于追求美式的“大”:大城市、大马路、大社区、大停车场……一个“大”字,严重违背了“以人为本”的理念,造成了人们出行过度依赖汽车,土地低效利用等诸多问题。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近30年,美国人不断反思二战之后城市及交通规划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开始舍“大”求“小”,回归以人为本。比如,我们在休斯敦看到,曾经让我们感叹不已甚至效仿的巨大停车场已被唾弃,城市河道整治后留出了越来越多的步行道、自行车道,为市民提供了锻炼身体的广阔空间。

“小”的、组团式的城镇发展模式已蔚然成风。走遍美国城乡,体会最深的是,公园、绿化设施也不贪大,而是小而精,步步是美景,处处可驻足。

美国规划协会特意安排我们重点考察学习了小街区规划建设、强化人行步道和自行车道建设。这个在车轮子上发展起来的崇尚“大”的国家,正悄然回归以人为本。正是对“小”的回归,使这里居民的出行方式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

当然,已经做“大”的城市,在很多方面是无法彻底改变的,即使如此,美国城市也正在努力通过发展轻轨等公共交通,把肥胖的美国人从小汽车里拉出来实现绿色出行。

理念之三:

延续城市文脉,谐调“旧”和“新”的关系

美国城市严格保护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延续城市文脉。

新奥尔良市是美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坐落在美丽富饶的密西西比河畔,1718年为法国人所建。美国政府于1803年以1500万美元的低廉价格收购了包括新奥尔良在内的整个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城从19世纪末起,开始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改造,但整个城市建设仍保留了很多法国式和西班牙式的建筑风格,在市区中心沿密西西比河北岸还有不少比较古老的教堂、学校、商业区都被保存下来。城区包括老城“法国区”和新城“美国区”。法国区以杰克逊广场为中心,周围矗立着许多早期法国和西班牙的建筑,如广场对面灰色塔尖的圣路易斯教堂,还有西班牙时期的法院、市政厅、乌苏莱修道院和法国市场等。建于1831年的乔治亚式大厦,里面珍藏着美国南方早期考古发掘的印第安古董。杰克逊广场建于1721年,广场上有杰克逊跃马挥戈的铜像,英勇威武。如今,这里既是人们游乐聚会的场所,也是剧场和商业中心。杰克逊广场与纽约的时代广场一样闻名于世。法国区内有70多个街区是法式建筑,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旅客到这里体验“美国的法国文化”,街区笔直但街道较为狭窄,街道两旁种植着热带乔木,四季葱翠,游人如织,充满着生机,成了美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外地人到此,看着密西西比河悠长舒缓的流水和厚重典雅的建筑,再奔放的步伐都会放慢下来,仔细品味大西洋彼岸的法国文化。不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漫步于古老而富有文化底蕴的法式街区里,犹如置身于各具特色的古老建筑的怀抱之中,回归的温暖油然而生,莫名的乡愁涌上心头。

理念之四:

规划执法,摆正“宽”和“严”的关系

美国的城乡规划部门管得很“宽”!不论你驱车还是步行,不论是特大城市还是中小城镇,美国城镇很难看见一寸违法违规建筑。不论是街区还是单体建筑,尺度、密度、高度有机统一,布局合理。看不见规划的缝隙,找不到建设的漏洞。绝对碰不到在我们城乡普遍存在的“偏厦”、“高帽”、“肿块”等违章违法建筑。美国规划协会负责人告诉我们,这种状态源于美国规划管理部门极其细致的管理,不留一处空白点。他们认为,人人都会有多拥有一英尺房子的想法,但必须取之有道,绝对不能搞违规建设,哪怕一寸也不行。

美国的规划执法部门管得很“严”!在美国,严格的法律和完善的信用体系成为公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两条红线。违法违规成本高得出奇:一般性的交通违章,比如闯个红灯、并个道,最轻处罚200美元,重则数百美元,还要交现金,甚至有可能丢了饭碗!一朝不慎,不良记录将跟随一辈子,遭人白眼,甚至永远被人看不起、找不到正式工作,有些人因此成为失业一族。

以上是我这次美国学习之行的一些见闻和心得体会,挂一漏万、浮光掠影。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所见所闻贵在分享。我想通过这篇不算太多的文字,把我自己认为对于玉溪城市规划建设有用的重要理念和方法介绍给我的同行们,特别是对规划建设感兴趣的朋友们,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