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校安工程让校园变得安全美丽

2020年09月24日 10阅读 来源:玉溪网 2017/10/22

金秋十月,走进玉溪一小山水校区,红墙高楼,绿树成荫,好一幅鲜活清新美丽校园的靓丽风景。

玉溪一小山水校区是全市美丽校园建设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市已建成美丽校园160所,广大师生告别了危旧的校舍,搬进了宽敞美丽的新校园,学习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校舍安全能力明显提高。

“三统一”模式助推美丽校园建设

我市自2009年启动校安工程以来,存在建设资金缺乏、审批手续繁琐和工程推进缓慢等问题。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2013年,我市出台《玉溪市美丽100校园行动计划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决定采用统一建设、统一筹资、统一还款的“三统一”建设模式,用三年左右时间,投入33.5亿元,拆除55万平方米D级危房,加固改造120万平方米B、C级危房,打造113所整洁优美、规范有序、和谐文明的美丽学校。

“三统一”模式实施后,我市成立了教育投资公司,有机整合上级补助资金、市县财政资金,迅速融合社会资金,三股力量汇聚,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各县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相继引进了一大批资质高、实力强的企业,项目建设得以全面推进。同时,市委、市政府迅速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按照“特事特办”原则,全面梳理了两项工程建设的审批程序及流程,制定出台了《玉溪市美丽100校园行动计划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简化办理(审批)程序》,分四类情况对项目审批进行简化。出台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严格资金管理,建立防腐机制,从源头上、制度上预防和制止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切实保证了资金的安全、合理使用。在工程实施中,市教育局要求以校园规划引领学校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服从校园整体规划,所有学校必须根据学校发展,科学编制中长期校园规划,合理分区校园功能布局,美化、绿化校园。坚持“够用、实用、耐用”的原则,严把校园规划和项目审批关,坚决杜绝超标准建设和建设豪华学校。通过“三统一”模式的实施,实现了校园环境优美、校舍安全、具有独特校园文化的目标。

由于采取了统一建设的方式,零星的工程建设体量增大,吸引了一批资金和技术实力都十分雄厚的企业参与到校园建设中,利用企业的技术为B、C级校舍加固改造走出了一条新路。玉溪一中星华楼加固改造被列入省科技惠民计划项目,为国内第一家使用此项技术的单位,得到各级领导一致好评。

全市已建成美丽校园160所

全市美丽100校园行动计划暨校安工程自2013年7月启动以来,由于市委、市政府领导有力,市教育局、市级各成员单位和各县区攻艰克难、狠抓落实,经过三年的集中建设,至2016年6月30日,工程按期圆满收官。

据市教育局副局长颜永宏介绍,全市美丽100校园行动计划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教育专项工程共整合各级项目建设资金20.15亿元,撬动社会资金14.95亿元,完成实物工程量35.1亿元。全市已建成美丽校园160所,比计划数增加47所;校安工程拆除全部D级危房,新建、重建校舍492幢73.82万平方米,加固改造校舍980幢87.65万平方米。同时,对绝大多数学校原有操场、水、电、路等进行维修改造,并对校园实施了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其中,修建大门57道,绿化校园17.16万平方米,建设运动场126块30.65万平方米,硬化道路14.46万平方米,修建围墙1.55万米,打造校园景观141个。

创造全省校舍建设样板

市教育局局长罗江云说,随着玉溪市美丽100校园行动计划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圆满收官,全市学校校容校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一是生均校舍面积大幅度提高。与2012年相比,2015年全市中小学生均校舍面积小学由6.26平方米增加到10.67平方米、中学由6.45平方米增加到13.89平方米。二是校舍抗震防灾能力明显增强。工程实施三年来,共拆除中小学D级危房55万平方米,我市2009年排查鉴定的81.84万平方米D级危房全部拆除。广大师生告别了危旧的校舍,搬进了宽敞美丽的新校园,学习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各地中小学校舍面貌焕然一新,成为最牢固、最安全、最让群众放心的建筑,校舍安全能力明显提高。三是校园布局科学规范。校园布局设计按照教学、体育运动、生活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达到规划结构合理、分区明确、整体协调。四是校园绿化得到加强。各地从本地自然环境和条件出发,选择适宜的绿化植物,除运动场、道路和学生活动场所外,校园可绿化地块均得到绿化,做到应绿尽绿,同时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融入校园建设,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预防校园内涝。五是校园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各地根据当地经济、历史人文和学校办学特色,确定校园文化建设主题,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

我市校安工程建设由全省排名靠后攀升至全省第一,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高度肯定,认为玉溪“创新发展思维、创新建设模式、创新融资模式、创新管理方式”推进工程建设,是全省校舍建设的样板。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云南日报、中新网、新浪网、腾讯网等主流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省委办公厅内部刊物《云南信息》《云南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工作简报》专题介绍了我市的经验,新华网点评“这是满足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型需求实施的最大民生工程”。(玉溪日报记者 李铎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