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记者在新平县漠沙镇坡头村委会长岭岗村民李金保家中看到,两层砖混结构的楼房里,客厅地砖干干净净,厨房里用瓷砖镶过的灶台上整洁有序。如果不是镇卫生院院长李祟章介绍,真不敢相信这就是“直过民族”彝族山苏群众的家。
示范建设助推健康精准扶贫
“直过民族”特指新中国成立后,未经民主改革,直接由原始社会跨越几种社会形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
新平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结合部门联系挂钩扶贫村实际,明确将扶贫联系村作为健康扶贫工作示范点进行帮扶,其他扶贫攻坚村结合乡镇实际,依托乡镇卫生院推进健康扶贫工作。
2016年来,新平县卫计局在确保局机关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挤出公务经费9万元,协调县烟办科技培训费3万元支援村扶贫攻坚建设及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按照“挂帮包”“转走访”工作要求,卫计局全局干部职工42人和转马都村4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帮扶,先后组织干部职工多次到转马都村与自己挂钩联系的群众户见面,面对面交谈,做到对帮扶对象的家底清、情况明,并结合各贫困户实际情况,分别提出产业发展思路。同时,全体干部职工于2016年为困难联系户送去8000元的慰问金及价值6000元的生活用品,有效解决村及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
在坡头村村委会,记者了解到,该村有“直过民族”彝族山苏群众141户312人,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扶持,141户山苏家庭每家获得6.8万元的补贴,统一规划盖起两层半的楼房。李金保对记者说,他家的楼房都是用政府出的钱盖的,自己只出了买瓷砖的钱。
基层卫生服务提升村民健康水平
新平县卫计局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进一步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建立随访制度,实施动态管理,将因病致贫扶助人员纳入医疗服务重点管理对象,按照健康档案病种管理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免费随访、指导康复等专项帮扶服务。
2016年,新平县应纳入健康扶贫建档立卡13267人,实际建档立卡13267人,建档立卡率达100%,其中参加医保建档立卡12953人。
县卫计局充分发挥乡村医生能提供及时服务的优势,建立和完善乡村医生与贫困居民的契约服务关系,特别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督促乡镇卫生院狠抓落实,形成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实现对贫困户卫生服务全覆盖。2016年,共为全县各扶贫攻坚村提供健康教育知识讲座48期2.5万余人次,“两癌”筛查1000多人,完成计生惠民政策补助1844人,补助资金40.23万元。
精准扶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县卫计局结合自身工作优势,围绕新平县委、县政府扶贫攻坚中心工作,为各扶贫攻坚乡镇村购置远程心电会诊系统、B超、健康一体机、访视包等诊疗设备价值达300万元,有效解决扶贫攻坚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医疗设备不足的实际问题。
为解决村医能力建设问题,新平县与玉溪卫校联合推进卫生服务人员定向培养计划,为村卫生室定向培养村医15名,以解决村医学历和专业知识偏低问题。在加强设备投入和卫生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加快村卫生室业务用房改造规划。2016年投入80万元完成8所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工作,扶贫攻坚村卫生室标准均达60平方米以上,1000人有1名医务人员,1000人拥有床位数1.2张,均达扶贫攻坚指标以上。目前主体工程已完成规范化改造,有效改善了村卫生所服务能力。
精准扶贫与深化改革相结合
新平县准确把握医改和精准扶贫的结合点,用深化医改的政策助推精准扶贫,用精准扶贫的措施深化医改,做到同促共进。为切实做好健康扶贫工作,县卫计局认真研究相关政策规定,立足工作实际,把做好健康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强化部门联动,积极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各部门通力合作,按照职责分工,整合资源,部门联动集中力量,搭建项目建设平台,积极支持配合项目实施,确保扎实有效地完成帮扶任务。
在坡头村,皮肤黝黑、憨厚老实的坡头村村医李明,是“直过民族”村第一代文化人,2004年7月初中毕业,他被推选到镇卫生院培训半年,回到村里当了“村医”,之后又到玉溪卫校系统学习中医知识,先后取得中专、函授大专学历,潜心为村民服务,受到群众好评,被推选为村委会副主任、主任。如今,他在坡头村担任村医已13年,当问到“村主任”和“村医”他会选择哪一个工作时,他毫不犹豫地说:“我愿意尽力当好一名村医!”
李金保对记者说,他患上肝腹水后,得到了政府关心,被定为建档立卡户,到县、市医院治疗,如今病情平稳,回家调养。村、镇医生随时关心,帮他代购药品,为他省了不少路费、住宿费。
记者在漠沙镇卫生院了解到,村民周兰英在镇卫生院住院诊疗产生费用1736.20元,国家为她报销了1713.72元,她自己只出了22.48元。
在镇卫生院住院的一位哈尼族妇女对记者说,她由于患病干不了重活,还有两名年幼的小孩,家庭贫困,是健康扶贫帮她燃起了生活的信心。她一再说:“感谢党和政府给贫困家庭那么好的看病就医政策!”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