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完善防火设施设备 加强灭火专业队伍建设

2020年09月23日 10阅读 来源:玉溪市人民政府 2014/05/04

完善防火设施设备 加强灭火专业队伍建设

——研和“4·18”森林火灾反思之三

1090余名救火人员连续30个小时的奋力扑救,最终将研和“4·18”森林火灾成功扑灭。在反思森林火灾的扑火能力建设时,红塔区林业局相关人士认为,当前,红塔区还存在防火基础设施设备不完备,特别是防火通道、防火隔离带等林火阻隔、预防设施建设滞后,乡、街道运兵车辆、物质保障车辆不足等问题。

市区林业部门受访干部认为,在做好森林火灾预防工作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加大专业打火队伍建设,配备、完善打火器材和设施,建设防火通道,增强扑救能力。这样,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才有兵力按照“小火大打,重兵扑救,一次见效”的原则及时灭火,避免小火酿大灾。

打火需要专业队

4月25日下午4点,到胜利水库游泳的市民施文荣偶遇胜利书库一带发生的森林火灾。看着胜利水库西面坡上空升起了浓烟,施文荣很是心疼那些树木。但是,他只能和很多游泳爱好者一样,远远站在水库边观察火情。

“我们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手中没有灭火器材,也不敢贸然上山去打火。”现场,多名围观的市民向记者表示,如果参加过森林火灾的扑救培训,一定会自发跟打火队员一起上山打火。

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相关人员向记者介绍,森林火灾不可能像城市火灾一样,着火了开着消防车冲过去。林区是一个开放性区域,灭火手段十分有限,主要靠风力灭火机灭火,水枪用来清理余火。很多林区不通车路,车辆把人运到路边,很可能要爬两三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火场,如没经过专业训练,普通人走到火场可能就没多少力气参与灭火了。

记者了解到,森林灭火现场温度高、烟雾大,普通人背着风力灭火机灭火,往往几分钟就无力再战,就是穿着防火服的专业扑火队员,头发、眉毛被火烤糊也是常有的事情。

还有媒体报道,一些未经过训练的普通人群贸然上山打火,最终命丧火场。多位市民认为,自发到火场参与森林火灾扑救,可能灭火效果不好,甚至还会干扰正常的灭火秩序。

扑救预案要实用

“必须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才能做到小火大打,重兵扑救,一次见效。”吕敏荣介绍,目前,市级有专业队伍70支,红塔区或其他县的重点区域发生森林火灾,市级专业队能迅速出动进行增援。

吕敏荣认为,加强森林防火工作,不管是预防还是扑救,都要加强领导,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守土有责。此外,要在原有扑救预案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修改、完善,让扑救预案管用、实用,方能让紧张的扑救工作有序,不混乱。

记者从红塔区林业局了解到,红塔区现有专业扑火队员180人,其中区级80人,乡、街道100人。全区有林地面积80万亩,巡山护林、堵卡和瞭望人员共计704人,设置了临时和固定卡点135个。一旦发生火情,瞭望监测人员和巡山护林人员会迅速赶到现场查勘,了解是林地着火还是农事用火,同时通知区、乡、街道扑火队作出动准备。

“如果是林地着火,我们的专业队会在第一时间出动赶赴火场,并根据火势大小调集周边打火队支援。”红塔区林业局副局长钱靖宇介绍,如果增援队伍到后火势仍猛,会及时做好大火突发的应对措施,等火势控制后才移交当地清守,直至火场无明火、无烟、无地下火。

据了解,研和“4·18”森林火灾扑灭后,红塔区区委区政府于4月21日召开全区森林防火工作紧急会议,对下阶段的森林防火工作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各乡、街道加大对巡山护林、堵卡人员到位和履职情况的检查力度,加大火源巡查,坚决杜绝一切野外用火。红塔区林业局组建6个野外巡查组,继续对各乡、街道分片区巡查火源,做到见烟就查,见火就罚,加大巡查力度。全区专业扑火队严阵以待、高度戒备,随时处于战备状态。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把火灾消灭在初发状态。钱靖宇介绍,红塔区将加强灭火专业队伍建设,同时建设防护通道,增配阻隔带,未来3年要规划建设187公里的防火通道。(记者 白诚颖)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