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修到大山里 农民致富有奔头
易门农村公路硬化率今年可达50%
“路通了,去县城也快了,卖点农产品也方便,我们真是享着路通的福了。”在大山里生活了一辈子的易门县绿汁镇炉房村老人感叹道,今年最大的喜事就是全长13公里的炉腊公路修通了,让村到村、村到乡、乡到县的路更宽、更快、更好走了。
要想富,先修路!近年来,易门县把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作为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全县上下紧抓国家和省、市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机遇,大力实施农村公路通畅和提级改造工程,强化日常养护管理,全县通村公路路网初步形成,农村通行能力得到较大改善。
农村公路路面等级低、硬化率低、断头路多、建设步伐滞后……立足这些“短板”,易门县委、县政府通过抓实规划建设,组织对全县农村公路进行重新摸底,提出用二至三年的时间,以县通乡镇、乡镇通行政村公路为主,兼顾解决不通公路自然村及部分重点断头路和联络线的提级改造,建设硬化覆盖全县7个乡镇(街道)的县乡农村公路76条524公里,概算投资3.9亿元。其中,建制村库内项目166公里,库外项目358公里,包括县道111.9公里,乡道393.8公里,新建不通自然村公路19.2公里。
通过对农村公路规划的实施,使全县公路路网进一步向乡、村、组和田间地头延伸,增加了公路的通行深度,形成了以安易二级公路及易峨高公路为主轴,县、乡道干线为骨架,辐射各村组道路的公路网络。按照规划和建设标准,易门县创新思路、不等不靠、举力夯基,围绕524公里农村公路建设目标,千方百计加快工程进度。
公路建设,资金问题是关键。在建设资金筹集过程中,易门县除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补助外,立足县情实际采取多渠道筹资、多方面融资等方式,形成“上级补助一点、多方争取一点、县级财政挤一点”的多元化渠道,先后争取到上级补助4000余万元,采用合作开发建设等模式融资近27000万元,有效解决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困难的问题。
在养护资金方面,争取把县级配套部分列入财政预算,目前每年县财政预算安排养护资金达230万元,保证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的投入;资金管理方面,实行专户管理、专项核算、专款专用,县审计、财政部门每年都要对农村公路资金使用情况开展专项检查。
在农村公路建设中,易门县把重点放在了抓监管、抓养护、抓路政管理、抓宣传等方面,不断加快全县农村公路建设步伐,促使农村路网日趋完善。截至目前,计划建设的524公里农村公路,除40公里正在招投标外,其余项目已全部开工,预计今年11月底前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到今年底,全县农村公路硬化率将由2013年底的10.9%提高到50%左右。(记者 夏娜)
短评:要想富 先修路
在农村,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人人都懂,对于经济总量小、地处偏远山区、发展基础相对较弱的易门县来说尤为重要。
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易门县把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作为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抢抓机遇、实施工程、强化管理……这些做法都是值得借鉴的。如何找准问题的突破口,要立足实际,不等不靠,更要全力推进。其中,做好事情的前提是要有通盘考虑的全局思维,规划好了再建设,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抓好宣传,全民爱路护路的意识才能有所增强;抓好规划,从农村到城市的路网建设才能日趋完善;抓好监管措施,才能保证公路建设质量的有效提升;抓好养护、抓好路政管理、抓实资金筹集……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都是修好路的前提和保障。
修好了路,出行方便了,农村的东西能卖到城市,城市里的信息能流通到农村,这个最简单的道理,就是“要想富、先修路”的直接体现。(白目)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