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文体活动场所
华宁县宁州街道郭家营社区82岁的许大爷没想到,独居的他每天不用自己煮饭,花上5元钱能在家门口准时吃上一肉、两菜、一汤的“温暖餐”。许大爷患有哮喘、高血压等多种老年病,由于子女外出务工,他成为留守农村的独居老人。去年下半年,许大爷所在的郭家营社区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且被列为华宁县首批五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试点之一,尝试向社区老年人提供低价供餐服务。没有一点犹豫,许大爷“报名吃饭”。
“一天5元钱,这点钱在外面还不够吃一碗米线。”郭家营社区主任李刚介绍,给社区老年人供餐的成本每人每天要10元,目前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运营费用主要靠市县民政部门补贴。郭家营是一个纯农业社区,现有人口5000余人,2016年末60周岁以上老年人756人。此前,社区里每年都有10多起赡养纠纷,需要社区干部出面调解。在农村,由于大部分老人未富先老,老年人的赡养纠纷屡见不鲜,即便生养子女多,也存在子女间互相推卸赡养责任的现象。有时候社区已经出面调解达成了赡养协议,也仍然存在子女支付养老钱久拖不履行的现象。
“现在,凡是遇到赡养纠纷,我们都建议老年人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用餐,每人每月交费150至155元,就让两顿饭有了着落。”李刚介绍,2016年,郭家营社区共调解赡养纠纷17起,社区实施供餐服务后,2017年的赡养纠纷减少到4起。“居家养老模式很适合农村,社区供餐后,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由小家庭融入到社会大家庭,农村老年人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李刚说。
在社区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我市加强养老服务能力建设,夯实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市民政局局长方建华介绍,近几年来,我市积极培育老龄产业新的增长点,完善相关规划和扶持政策,着力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布局合理、医养融合、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设施,新建和改扩建了一批乡镇敬老院,建设并运营了一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
近5年来,玉溪市民政局创新工作理念,强化养老设施的项目申报工作,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探索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特别是2014年以来,“兴建20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被连续4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被列为市政府要办的10件惠民实事之一。截至目前,中央和省共补助我市居家养老项目159个,补助建设资金5613.7万元,建成和在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30多个,建成村组老年活动场所4000多个。
仅2017年,我市就完成了江城敬老院等5个乡镇敬老院的改扩建和澄江县龙街街道养白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22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项目建设。去年建成的22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面积超过1300平方米,增加床位超过300张,可为22个村(社区)的老年人提供娱乐休闲、聚会聊天、文体活动、助餐、日间照料等服务。
市民政局老龄科科长李琼华介绍,大多数老年人不愿离开自己熟悉的社区,到一个陌生的新环境去养老,居家养老比较符合市情,符合玉溪老年人的心理特点,目前我市90%以上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服务相比,居家养老具有成本较低、覆盖面广、服务方式灵活等诸多优点,它可以用较小的成本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建设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探索一种依托社区的养老服务模式,能更好满足广大老年人对美好晚年生活的需求。
为了让居家老年人的养老不再纯粹依赖儿女、家庭和本人,把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做好,市民政局强化项目管理,坚持标准引领,通过养老服务示范创建工作,提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目前,不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立足社区,可向老年人提供助餐、助医、理发、代购、维修等日常服务,极大地满足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此外,我市还将依托县区、乡镇敬老院,在满足“五保”老人等集中供养的同时,把养老服务功能辐射到广大基层农村,帮助有困难的老年人家庭解决养老问题。(玉溪日报记者 白诚颖)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