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地设市20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大民生投入、补齐民生短板、改善社会福利,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民生保障体系全面建立,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等民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改善,获得感和幸福感节节攀升。
教育逐步实现现代化
20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升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教育现代化为目标,持续推进数字、绿色、文化、平安、质量“五化校园”建设。
为促进办学条件均衡,让广大师生告别了危旧的校舍,搬进宽敞美丽的新校园,市委、市政府从2013年起,坚持统筹城乡教育为抓手,有力促进硬件资源的合理配置,按照“收缩校点、集中办学、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思路,创造性地提出了统一建设、统一筹资、统一还款的“三统一”建设模式,投入33.5亿元,打造113所整洁优美、规范有序、和谐文明的美丽学校。现已超额完成2013年预定建设任务,建成美丽学校160所,比计划数增加47所;拆除全部D级危房,新建、重建校舍73.82万平方米,加固改造校舍87.65万平方米。
为解决幼儿入学难问题,我市采取充分利用闲置中小学校舍改建幼儿园、调整农村小学校舍功能、增设附属幼儿园等方式,加快扩充学前教育规模,全市幼儿园从2015年264所增加到298所,全市有一级幼儿园16所,比例居全省前列,其中一级一等7所、一级二等9所,各县区都实现了“一县一示范”的目标。玉溪“入园难”问题现已初步缓解,保教质量明显提高,“洛河模式”“新平模式”“杨广模式”等多种学前教育举办模式得到省教育厅高度认可并在全省推广。
发展“互联网+”,打破信息壁垒,促进教育均衡。截至目前,玉溪市抢抓“互联网+”战略机遇,于2014年在全省首家以州市为单位区域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统一构建的玉溪教育云平台包含43万个教学资源,150万道试题的题库、1000余名省内外名师2500多个名师视频资源等,实名注册师生达26万人,活跃度达到56%。玉溪教育云平台APP和广电教育云频道专区涵盖从幼儿园到职业院校各学段33万余条教学资源,开展针对在线教学、名师工作室、网络备课和教研等。同时,在全省率先推出“IPTV+教育频道”,免费为玉溪市民提供教育视频,并普及到全市各级各类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包含优质资源点播和名师讲堂两个栏目,内容涵盖全学段、全学科优质教学资源,让玉溪教育云的优质资源惠及偏远山区的农村中小学,名师课堂同步到乡村学校,有效打破了信息壁垒,有力促进教育均衡公平。
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
20年砥砺奋进,我市卫生计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重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420个,编制病床11115张,开放病床12811张,卫生技术人员14849人,其中乡村医生1928人、执业(助理)医师5336人、护士6495人。
2012年至2016年,全市累计报告乙类传染病18138例,年平均发病率166.3/10万,发病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疾病监测预警的时效性、针对性、科学性明显提高。2015年6月达到国家消除疟疾的目标。慢性病监测防治工作进一步规范,2012年红塔区获国家慢病管理综合示范区。2015年被列为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市后,我市加强精神病患者随访管理和肇事肇祸患者的强化管理,未发生重大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案(事)件。胜利完成第三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基本遏制了艾滋病在我市的传播蔓延势头。
2009年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我市从解决人民群众就医看病难入手,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加大投入,积极探索医改新路子。我市出台一系列保障措施,大幅提高参合农民筹资水平,提高乡村医生综合素质,确保队伍稳定,实现乡镇卫生院门诊人次、业务收入增长,健全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中低收入家庭住进安居房
住房是人民群众最迫切、最关心、最现实的需求,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切实解决住房难、住房贵等问题,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越来越多的中低收入家庭圆了“安居梦”。
据市保障性住房管理办公室统计,自2005年至今,我市累计建设公租房、限价商品房及改造各类棚户区等保障性住房114038套,累计完成投资 268.08亿元。其中,自2005年以来,全市累计建设公租房63789套(廉租房17971套、公共租赁住房45818套),完成投资86.02亿元,分配入住43558套;自2011年启动各类棚户区改造以来,全市累计新开工棚改项目44636套,改造完成32254套,累计完成投资166.01亿元;自2013年以来,全市累计建设限价商品房4325套,完成投资14.14亿元;2005年和2009年全市累计建设经济适用房1288套,完成投资1.91亿元。
在各级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通过13年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市有效解决和改善了近25万中低收入困难群众的住房需求,缓解了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矛盾,提升了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促进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并拉动投资、消费,带动相关产业联动发展。
交通设施逐步完善
20年来,玉溪的运输条件、运输能力、运输规模显著提高,交通运输的变化给玉溪市民最直接的感受是:路多了、宽了、平了,车跑得快了,办事效率高了。
来自玉溪市交通运输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市公路里程为17321.2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42.46公里,全市纳入统计的673个建制村公路硬化率达100%,全市乡镇通客车率达100%,建制村通客车率达94%。2017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36.6亿元,为撤地设市以来历史最高。
至2017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由1978年的3675公里增加到17321.297公里,是1978年的4.7倍;货运车辆64287辆,是1979年的37.4倍。(玉溪日报记者 张思思)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