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玉溪教育综合改革踏上破冰之旅

2020年09月21日 10阅读 来源:玉溪市人民政府 2015/01/29

改革20条

统领教育科学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部署,每一点都直指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关切,一场实质性的教育改革已然箭在弦上。

教育改革,知易行难,何处破题?

2013年9月,市教育局成立《教育改革20条》编制领导小组,就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从投入、队伍、管理、咨询4个方面20个问题进行任务分解,正式启动编制工作。市人大、市政协就全市教育改革发展状况进行专题调研,教育主管部门召开县区局长、校长征求意见会10多次,充分听取省教育厅、部分老教育工作者的意见建议,10易其稿、先后修改20余次,基本形成了玉溪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20条意见。

“20条改革措施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些是玉溪教育多年经验的总结和修正,有些是近年来探索创新和实施的结果。”市教育局局长罗江云介绍。

2014年,围绕教育改革20条和改革总体思路,出台了《玉溪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关于开展普通高中学校捆绑发展的通知》、《关于促进优秀教师多点执教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的试点改革意见》、《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玉溪市2014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实施方案》、《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试就近就便入学阳光分班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全面铺开各项改革。

短短一年多时间,教育综合改革亮点频现:“三统一”方式创新全市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优秀教师多点执教、高中阶段招生录取、高中教学质量评价、普通高中学校学区办学、捆绑考核的举措已收到初步成效。

整合资源

突破普高发展瓶颈

高中教育是玉溪教育的短板,如何提升教育质量,回应人民关切,正是玉溪教育综合改革的难点和热点。

近年来,除市属三所优质高中和红塔区的玉溪三中之外,县区高中办学质量起色不是很大,校际差距呈现出逐步拉大趋势,这从总体上挫动了全市高中教育的大盘。

罗江云深入分析了全市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三大问题:“一是优质普通高中资源不足。2014年,全市普通高中招生和在校生规模比2000年翻了2个倍,但优质高中资源仍然不足。市属的玉溪一中、师院附中、市民中每年只能招收新生2300人,约占考生的8.6%,造成了表面上普通高中就学难的问题。红塔区现有公办普通高中2所、民办普通高中3所,普通高中在校学生4967人。全区每年初中毕业生有6100人左右,能够就读普通高中的约为2700人,就读比例为44%,学位略有不足。二是教学质量下滑。近年来,全市高中教学质量出现下滑,高考成绩提升缓慢,高中教育质量离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三是县区高中发展不均衡。全市普通高中学校发展不均衡,市直高中与县区高中、同一区域内高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群众认可度差距较大。”

必须想办法突破高中发展动力不足、发展相对艰难的瓶颈,我市在统筹高中发展上做出了新探索。

去年初,市教育局引入片区概念,对18所公办高中学校和红塔区学校试行优秀教师多点执教政策,全面推行“学区化”办学。以玉溪一中、市民中、师院附中、玉溪三中为牵头学校,将全市所有普高学校组建成4个学区,实现学区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信息互通,带动薄弱高中发展,逐步打破高中学校闭门发展、之间不相往来的格局,促进全市普通高中均衡发展。

同时推动优质高中资源辐射,组建17个名师工作室,安排必需的活动经费,制定管理规定,在全市高中学校开展讲学、帮扶和高考备考指导。充分发挥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强化了教学科研,全面提高高考成绩。

2014年9月19日,省教育厅对全省129所一级高(完)中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公示中,我市10所一级高(完)中有8所获奖,获奖比例居于全省前列,首次实现无黄牌警告学校的目标,多项考核指标较往年有较大提升。高考成绩再次攀升全省前列,综合成绩及一本上线率明显提高。

招生改革

彰显教育公平

2014年3月,市教育局组织召开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改革听证会,4月印发了《玉溪市2014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国家、省招生录取政策,从七个方面稳步推进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录取改革工作,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

一是取消借读生、旁听生,把教育公平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政策实施以后,全市普通高中平均班额控制在50人以内,进一步规范了普通高中学校管理,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是择校生招生比例压缩为10%,压缩择校生比例和取消借读生、旁听生后所腾出的学位全部纳入正式生计划。经测算,全市18所普通高中共腾出学位近1200个,共为群众节约择校、借读支出近900万元,切实减轻了学生家长负担,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上优质高中的需求。

三是定向生比例从2013年的32%扩大为40%,实现优质高中招生向广大农村学校的全覆盖,有效促进了全市普通高中学校健康均衡发展。

四是划定最低分数控制线,根据招生计划与考生相应情况,由各县区划定普通高中学校招生最低分数控制线,在控制线以上考生方可报考普通高中学校志愿和中职、五年制高职志愿。

五是严格控制职普比例,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职普比例不低于45:55,坚持职普协调发展,保持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整体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为确保政策顺利实施,全面实行“阳光招生工程”,通过信息公开和广泛深入的宣传,让每一名考生确立科学的升学观,让每一位家长都能理解支持招生录取工作,客观正确看待学生的考试升学。

六是优化录取批次,促进生源均衡配置。第二批次学校(市民中、师院附中、玉溪三中)根据“平行志愿、分数优先”的原则,按考生志愿情况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大大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实现三所学校生源的相对均衡。特别是扭转了玉溪三中基本无680分以上考生的现状,使其能够招录到一部分680至700分的考生,玉溪三中一次择优最高分达698.4分,学校定向择优最高分达691.85分。

七是全面实行阳光分班,在全市18所普通高中学校实行阳光分班,新生入学后,学校按照电脑随机方式对学生和教师实行均衡编班,编班过程接受各方监督,面向全校进行公示,市教育局派出督查组督查。

改革理顺关系,改革激发活力。2014年全市高考成绩实现止跌回升,一本上线率明显提高、高分段考生数量增加、市属高中龙头带动作用增强、县区与校际之间均衡发展水平提高,强力扭转了县区高中基本无600分以上考生的现象。

教育信息化建设

全面提速

“至2015年底,基本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数字校园实现全覆盖,让全市所有学校都受益于教育信息化。”罗江云告诉记者。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市信息化工作经历了摸底调研、规划编制、招投标三个阶段,11月13日,召开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启动会,正式拉开了全面提速信息化建设的序幕。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最大难题是建设资金筹措的问题。”罗江云说。在对全市各县区学校硬件情况、网络覆盖情况等进行全面调查摸清的基础上,借鉴省内外的建设经验,采取融资租赁的方式,整体统一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2014年7月,教育信息化完成了招投标工作,实现了集中采购选到好企业、用好价格买到好东西的目标。三家中标企业具有丰富的教育信息化案例经验和良好的信誉,科大讯飞和中兴城投还是上市公司。三家企业的中标价都低于预算价。蒙自市教育局专程来考察,高度评价玉溪的信息化建设科学、系统、整体推进,特别是招投标工作规范、严谨,所采购的设备既是一流品牌的主流配置,又价格优惠。

各类教育统筹协调发展

从识字扫盲到基本普及义务教育,从简易危房到高楼林立,从因陋就简到现代化,玉溪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类教育呈现统筹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并举”的思路,大力发展公益性、普惠性幼儿园。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具有办学资质、年检合格的公办和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实行每生每年100元的公用经费补助。2011至2014年,全市共投入资金1.58亿元,争取中央学前教育校舍改建和增设小学附属幼儿园项目344个,市级新建项目24个,现已投入使用147所幼儿园,通过竣工验收75所,2014年学前儿童毛入园率达到93%,“入园难”问题初步缓解。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4年共对151所学校开展了现代教育学习督导评估,所有学校全面开展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93%,初中毛入学率为112.44%,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8.54%,义务教育各项指标居全省前列,均衡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职业教育特色发展。按照全国职教会议加快职业教育的结构调整,打造骨干专业和职教品牌的精神,去年我市对18个市级骨干专业给予每个10万元的资金支持,给予华宁职中、峨山职中配套项目经费共计150万元。加强中职教师队伍建设,全市有3名教师被评为云南省中等职业教育“云岭教学名师”,成为全省“云岭教学名师”最多的州市之一。2014年全市职业院校招生10549人,在校生达29922人,学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5%以上。

民办教育规范发展。2014年,共对196所持证民办幼儿园全面开展清理整顿工作,清理出21所存在各类安全隐患的幼儿园并下发整改通知书,按期完成整改的有15所;因整改不到位关停并吊销办学许可证的有5所,与其他幼儿园合并的有1所,进一步规范了民办幼儿园的办园行为。

截至目前,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903所,其中幼儿园232所、小学537所、初中90所、普通高中21所、职业高级中学9所、普通中专3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8所、普通高等院校1所、高等职业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395441  人,教职工28132人。

教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15年,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将切实推进。“改革围绕一条主线:数字校园、绿色校园、文化校园、平安校园、质量校园‘五化校园’建设一条主线;一个目标:实现有学上到上好学、提升人民群众教育幸福指数目标。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队伍建设、投入保障、办学体制、评价机制九个重点领域进行。”罗江云说。

致天下之治在人才,成天下之才在教化。在兴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道路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壮丽画卷正在徐徐铺展,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人们呼唤改革、投身改革、见证改革,玉溪教育人正以勇创一流的精神和气魄,全力以赴朝着更高的目标奋力前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