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站在崭新的一体机面前,它的超大屏幕、高清图像让我激动不已。它集文字、图像、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实现了课堂教学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更生动,给我们学校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机遇。”说起第一次接触“互联网+教育”,易门县小街中学教师赵丽红说,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它彻底打破了“一支粉笔一本书”上讲台的老局面,进一步提升了教学功能,大大丰富了教学方式和手段,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小街中学只是玉溪“互联网+教育”的一个缩影。从2014年开始,数字化校园建设促使玉溪教育驶入了教育现代化的快车道,踏上了“互联网+教育”的新征程。
680所校园数字化全覆盖
玉溪市抢抓“互联网+”战略机遇,按照“全覆盖、广应用、促均衡”的思路,在2014年全面启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现已全部建设完成,进入全面深化应用阶段。随着玉溪“互联网+教育”的广泛应用,有效破解了信息孤岛、资金筹措难和重复建设的问题,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力促进了教育均衡公平。
目前,随着我市680所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全部完成,与2013年相比:新增校园网终端点数32653个,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学校互联网接入率由原来的83.6%提升到100%;新增多媒体教室5721间,覆盖率由原来的62.4%提升到100%;新增计算机教室626间22610台,计算机生机比小学、初中、高中分别提升到20∶1、10∶1和7∶1;新建校园安全监控点14372个,实现全市所有学校安全监控覆盖无死角。新建录播教室37间,覆盖全市18所高中学校和10个教科所。统一构建的玉溪教育云平台包含43万个教学资源、150万道试题的题库、1000余名省内外名师的2500多个名师视频资源等,实名注册师生达26万人,活跃度达到56%。玉溪教育云平台APP和广电教育云频道专区涵盖从幼儿园到职业院校各学段33万余条教学资源,开展针对在线教学、名师工作室、网络备课和教研等。玉溪教育云的优质资源惠及全市45万师生,名师课堂同步到乡村学校,分属城乡两地学校的老师们这样感叹道:“通过互联网,城里的优质教学资源也能让乡村学生共享,缩短了距离,更实现了教育公平!”
玉溪“互联网+教育”在建设应用、开发创新、管理评价等方面的经验得到了教育部及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引起了省内外广泛关注。2015年10月14日,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对玉溪教育重点工作督查时,充分肯定了玉溪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绩,要求认真总结推广。同年6月18日,时任省长、现任省委书记陈豪调研我市教育信息化后指出,玉溪通过创新融资模式、建设模式和管理方式,教育信息化走在全省前列,希望玉溪市认真总结经验,在全省推广。国家发改委、教育部把玉溪“互联网+教育”列为全国智慧城市优秀实践案例,省教育厅将其作为全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安排专项经费进行总结推广。省内外有36个州市到我市参观学习“互联网+教育”的经验和做法。“互联网+教育”玉溪模式成效显著、影响广泛,走在全省前列。
应用效益正逐步显现
玉溪“互联网+教育”实行统一规划、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以问题为导向,创新思维,区域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成立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相关专业人员成立办公室,召开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启动会和现场会,全力推动工程建设。各县区也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教育信息化办公室,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调研指导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构建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和基层学校精心抓”的良好工作格局,形成全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强大动力,高位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
据市教育局信息化办公室主任王韶琨介绍,我市数字化校园按照全覆盖所有学校和教学点的思路进行规划,统一建设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录播教室、校园网和校园安全监控五大数字化校园系统。玉溪是云南省首家以全市区域范围整体推进的州市,有效破解了信息孤岛、资金筹措和重复建设浪费的问题,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实践证明,区域整体统一建设具有工作进度高效、建设标准统一、建设质量高、投资大大节约等优点。
市委、市政府把深化应用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切入点,由市财政一次性投入4000万元,整合、集成市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利用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统一部署,全新开发打造集教学、管理、评价“三位一体”的玉溪教育云平台,包含九大公共支撑服务、十大应用系统、七大人人通空间。玉溪教育云是“互联网+教育”应用模式的创新实践,是国内系统设计比较完整、技术相对先进、资源相当丰富的教育云平台。玉溪教育云不仅把国家提出的“两平台”(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进行融合,还通过大数据技术打通了评价平台数据应用,实现“三通三平台”,构建并不断拓展“互联网+教育”应用体系,面对学生、教师、管理者和家长全面开放和互动,涵盖教、学、考、研、评、管所有环节,实现了“全学段资源、全场景教学、全过程管理”三个全覆盖,高效教学、科学管理、精准评价的应用效益正在逐步显现。
45万师生享受应用成果
为破解建设资金难题,我市的“互联网+教育”采取融资租赁模式筹集资金4.6亿元,由中标企业中兴城投公司先期全额承建,政府和学校租赁使用,市、县、校按3.5∶3.5∶3的比例分五年进行偿还回购。建设时间为一年半,还款时间为5年,使学校提前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直接惠及全市45万师生,平均每人花了不到500元就享受到“互联网+教育”的应用成果。
市教育局组织编写了《玉溪市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指南》,建立了工程推进例会、信息报送和网络直报制度,按照统一配置标准、统一建设规范、统一管理流程、统一验收办法的“四统一”模式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同时,聘请专业的监理公司对工程建设进行全程跟踪监理。由于管理高效,如期实现“三通两平台”和数字化校园建设任务。
按照全员注册、全员培训、全员应用的要求,构建市、县、校三级培训体系,切实提升每位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能力。此外,还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教育目标管理,把教师应用情况纳入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的重要考核指标;出台优质教育资源版权费政策,充分依靠和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教育云平台本地化资源建设工作,切实提高本地资源质量,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共享共用全市优质教育资源成果。同时,以赛代训,先后开展了微课大赛、资源制作大赛、精品录播大赛等比赛,提高广大教师应用教育云平台的积极性。创新应用,先后上线玉溪教育云平台APP和IPTV教育频道,让广大师生和家长使用手机、电视也可以应用云平台,让“互联网+教育”的应用成果多渠道、全方位在学习、生活及工作中得到体现和分享。
市教育局局长罗江云表示,下一步,市教育局将依托“科教创新城”建设,把玉溪“互联网+教育”的经验、做法和理念融入“科教创新城”建设之中,逐步优化和升级“数字校园”,不断丰富和拓展教育云平台应用,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与校园人文环境有机融合,信息技术应用在学校教学、管理的全面渗透,用信息化引领和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在教育云支撑下的学校规模化应用、教师常态化教学、学生个性化成长、家校社区化互动的目标。(玉溪日报记者 李铎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