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校园胜家园”的玉溪行动

2020年09月24日 10阅读 来源:玉溪市人民政府 2013/12/31

编者按

面对全市校舍D级危房存量高达55万平方米,B、C级危房达120万平方米的现实,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市委书记张祖林大声疾呼:“真正把每一所学校都建成最漂亮、最坚固、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切实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7月1日,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美丽100校园行动计划正式启动。短短半年时间,随着一个个难题被攻破,初战告捷,拆除重建和加固改造两项指标均列全省第一,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根本转型,成为“一切为了孩子们的安全,一切为了让人民满意”的最好诠释。

“校园胜家园”的玉溪行动

—— 写在美丽100校园行动计划暨校安工程首战告捷之际

寒冬时节,玉溪市900多所中小学校园内,塔吊座座、机声隆隆,数百支施工队,上万名建筑工人、监理技术人员、校长、教师,挥汗如雨鏖战在200多万平方米的建筑工地上——玉溪有史以来投资最大、规模最大、数量最多、标准最高的教育基础建设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2013年7月1日,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美丽100校园行动计划动员大会召开,市委书记张祖林向全市发出了三年投资33.56亿元,全部排除全市现存55万平方米D级危房,加固改造120万平方米B、C级危房,完成116所美丽校园建设的动员令。

不到半年时间,全市美丽100校园行动计划暨校安工程首战告捷。据省校安办通报,2013年1—11月,我市拆除重建完成全年任务数的148.85%,加固改造完成全年任务数的292.88%,两项指标均位于全省第一,全市教育系统各项工程建设步入快速推进轨道。

美丽幸福新玉溪从教育开始

多年来,玉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过去5年教育总投入达140.3亿元,基本解决了人民群众“有学上”的问题,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走在全省前列。但由于我市“普九”较早,特别是国家提高了校舍抗震标准等级后,全市D级危房存量仍高达55万平方米,B、C级危房达120万平方米!

此外,我市教育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发展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不充足。尤其在广大山区,部分学校建设标准低、规划凌乱、美化绿化差,与城市学校相比有很大差距,成为我市教育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

种种现状,与玉溪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符,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盼不符,与教育现代化建设需要不符。

“校园胜家园,真正把每一所学校都建成最漂亮、最坚固、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切实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市委常委会上,张祖林的话掷地有声,“推进校安工程暨美丽100校园行动计划建设是提升教育幸福指数的根本途径、是建设美丽玉溪的重要内容、是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

“多一点爱心、多一份责任,打造经得起历史检验、时间考验的优质项目、精品工程,让孩子多一份舒心、家庭多一份放心。”市委副书记、市长饶南湖满怀深情地说。

工程建设摆上了书记、市长的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研究会、现场会、推进会开了一个又一个,由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李文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勇,副市长杨洋牵头,一系列文件、决策出台。这一工程,被列为市、县区领导一把手工程。

创新模式突破融资难题

建设资金缺乏是第一难题。全市美丽100校园行动计划暨校安工程建设估算总投资33.56亿元,是过去5年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5倍左右。

过去5年,玉溪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350多亿元,保吃饭、保运转、保民生尚显艰难。依靠财政资金加速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明显不现实!

经反复研究,《玉溪市美丽100校园行动计划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迅速下发,一项在云南首创的思路方法被提了出来:“统建、统筹、统还”三统一。

统一建设:市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昆钢控股、云锡控股、元江中亚参与建设;以县区为主体,将辖区内的所有项目捆绑打包,鼓励县区自主引进有资质的建筑企业统一建设。

统一筹资:除向上级争取、盘活资源、财政配套资金外,选择有实力的企业垫资或协助企业贷款建设。

统一还款:建设资金由市国资公司负责统一管理和集中支付,并由其作还款担保。

这一方法,被省委常委李培、副省长高峰称作是一项“创新发展思维、创新建设模式、创新融资模式、创新管理方式的举措”。

它的好处在于,可以迅速融合社会资金,整合上级补助资金、市县财政资金,为项目建设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以县区为单位,将若干个小项目打包成大项目,降低审批成本、提高审批效率,更有利于实施标准化建设;各种资源注入投融资平台,由投融资公司开发,开发收益用于弥补资金缺口,盘活资源,避免负债风险。

在实施“三统一”模式的基础上,玉溪积极向上级争取,副市长杨洋率相关部门迅速行动,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的项目及资金支持;市、县区财政加大补助力度,各方力量汇聚成为推进玉溪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劲力量。

“如果按传统的‘上级拨资金、市级下任务、学校搞建设’模式,再用10年都无法完成这些工程。”市教育局副局长颜永宏认为,美丽100校园行动计划暨校安工程启动,是市委、市政府真正重视民生、关注教育的体现,玉溪教育事业迎来明媚的春天。

项目审批驶入“快车道”

项目审批手续繁琐是第二个要突破的难题。

和全省一样,手续繁琐、办理时限长是校舍安全工程推进缓慢的一大原因。按照审批程序,每个项目要经过26至28个部门审批、历经33个审批程序,最多需加盖138个公章方能开工,办理时限长达322个工作日。

全市美丽100校园行动计划暨校安工程项目数多达1800多个,这么大的体量,如果一个接一个审批,3年都无法审批完。

在项目捆绑打包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按照“特事特办”原则,市教育局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全面梳理两项工程建设的审批程序及流程,协同市法制办对简化办理审批程序进行细致研究,制订出台《玉溪市美丽100校园行动计划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简化办理(审批)程序》,分四类情况对项目审批进行简化:迁建或新建项目程序简化为24个,减少9个,时限压缩为93天;校园内拆除重建项目简化为18个,减少15个,时限压缩为49天;校园内加固项目简化为14个,减少19个,时限压缩为37天;校园内维修项目简化为6个,减少27个,时限压缩为21天。同时,将美丽100校园行动计划建设项目纳入校安工程建设规费减免规定,执行行政性事业收费一律全免、服务性收费按最低限收取的政策。

这些举措,在全省也是一项创举。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B、C级校舍改造技术是第三项要突破的难题。

这两类房屋,占全市校舍的绝大多数。外观上,它与好的、安全的房屋没有太大差别。但房屋危险级别等级是一个动态性数据,今天的B、C级校舍,过一些年或许就成了D级危房,一旦发生地震,后果不堪设想。

校园环境特殊,对原有的房屋“动手术”,改造资金量少、原有建筑标准低、没有统一模式、缺乏成熟技术、施工难度大、风险高,设计单位、施工方都退却了。B、C级校舍加固改造,成为全省性难题。

面对难题,市教育局联合昆钢钢结构公司、昆明理工大学、同济大学、贵州大学空间结构力学实验室及中国工程院马克俭院士组成了课题科研组,确定了屈曲斜面支撑技术作为科技攻关课题,列入省科技厅“科技惠民计划”项目,以1990年建盖的玉溪一中星华楼作为试点进行应用。

“屈曲约束支撑技术的应用,可大幅提高校舍抗震性能。”昆钢钢结构有限公司玉溪分公司施工人员李昆说。在不到一个月的工期里,工程全部完工,节约建设资金40%—50%。把星华楼改造作为试点,努力探索符合实际、降低成本、科学有效的方案,以此为突破口,构建一套科学、成熟的B、C级校舍加固改造方案,为全市、全省校安工程推进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B、C级校舍加固改造技术方案研发,获得副省长高峰的高度评价,要求玉溪大胆探索、创新推进,为全省加固改造创造和提供经验。

“校园胜家园”的玉溪行动

崭新的古典式教学楼“新兴学堂”、初具雏形的塑胶跑道、风格独特的景观升旗台……看着焕然一新的玉溪一小文化校区新校园,玉溪一小校长杨琼英有着更多的喜悦和收获。

“今年玉溪一小山水校区将全面重建。随着北片区适龄儿童的增加,山水校区每年都在增班,重建后的山水校区将是全省最美丽的校园,可开设36个班,学生达到2000多人。”杨琼英说,美丽100校园行动计划暨校舍安全工程是市委、市政府关心、重视教育事业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项关注民生、为学校减负的民心工程。

“从前期准备到工程实施,几乎没有节假日,加班成为常态。”市教育局罗江云局长说,“涉及项目建设的单位和工作人员全力以赴、认真履职,积极做好每一项工作,真正把项目建成群众满意的放心工程、民心工程。”

历经近半年的努力,玉溪斩获丰厚、首战告捷。经过多轮谈判,市教育局、9县区敲定了参与融资建设企业,融资、建设两条腿走路,越走越快。据省校安办通报,1—11月,我市拆除重建完成全年任务数的148.85%,加固改造完成全年任务数的292.88%,两项指标均列全省第一。

随着美丽100校园行动计划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启动与实施,这些令人激动的数字正一步步变成现实,成为对玉溪教育优先发展,“一切为了孩子们的安全,一切为了让人民满意”的最好诠释。

我市打破常规、创新推进校安工程建设和打造美丽校园的举措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人民群众的好评。7月上旬以来,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云南日报》等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中新网、新浪、腾讯、云南网等网络媒体也进行了大量转载。媒体集中报道认为:玉溪推进美丽100校园行动计划和校安工程建设是提升人民教育幸福指数,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根本转型,是实现教育梦、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光明日报》消息称:“校园胜家园”是云南省玉溪市市委书记张祖林对教育幸福的诠释。(记者 刘跃 崔永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