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从市环保局传来的一组数据让玉溪人倍感自豪:2016年,玉溪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比例为99.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0.9个百分点。的确,蓝天白云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一直是玉溪人在朋友圈里最喜欢“晒”的美景。
目光投向抚仙湖。这里清澈的湖水和美妙的景色,加之不断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让抚仙湖成为热度持续攀升的旅游目的地。春节期间,省内外游客30余万人次为抚仙湖而来,抚仙湖径流区内实现旅游收入14822.73万元,同比增长109.2%……
独特良好的生态环境,一直是玉溪可持续发展最深厚的根基和无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多年来,玉溪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坚持“生态立市”战略,坚定不移推进生态建设,引领绿色发展。未来五年,玉溪生态建设目标已明确:加快推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努力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不断提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主要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资源利用更加高效,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抚仙湖稳定保持I类水质。2018年力争星云湖水质达V类偏好,到2020年杞麓湖水质达到V类,大气、土壤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
通过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在蓝天白云和青山碧水中,玉溪正从生态自觉到生态自信华丽转身。
为了抚仙湖水长清
作为我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抚仙湖是珠江源头第一大湖,蓄水量达206亿立方米。目前,抚仙湖总体水质稳定保持Ⅰ类,在全国81个水质良好湖泊保护绩效考评中名列第一。
让抚仙湖水长清,保护好抚仙湖,对于玉溪、云南生态建设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抉择中,我市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积极保护、适度开发”的原则,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努力实现山湖同保、水湖共治、产湖俱兴、城湖相融、人湖和谐。
2012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三湖”保护治理资金27.3亿元。加快调整完善抚仙湖流域产业规划布局,以开发低污染种植业为基础、高端休闲旅游为主导,重点发展第三产业,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城市化格局、农业产业格局。结合抚仙湖保护实际需要,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订《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的决定并正式开始实施;玉溪完成抚仙湖“十三五”规划项目和全流域生态修复工程,为保护好抚仙湖I类水质,在一级保护区内实施退人、退房、退田、退塘,还湖、还水、还湿地“四退三还”,搬迁一级保护区2.8万人,拆除湖边临违建筑64.5万平方米,建设湖滨带及湿地1万多亩,沿湖生态调蓄带建设、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主要入湖河道治理等成效显著,东片区暨“三湖”生态水资源配置应急工程建成通水。目前,抚仙湖北岸生态湿地建设进展顺利,居民搬迁安置房、生态展示中心建成,村落污水收集、生态调蓄带、主要入湖河道治理等一批工程治理项目投入使用,各项非工程措施落实到位。
通过改革创新管理机制,我市对抚仙湖径流区实行统一托管,变多层多级管理、多家执法为一家托管、统一执法,构建起抚仙湖保护与发展的科学管理体制和高效运行机制。同时,积极向上争取国家支持,抚仙湖被列为国家首批水质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进入国家重点支持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澄江、江川、华宁三县区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
此外,玉溪市还加强星云湖、杞麓湖保护治理,启动实施环湖截污治污、底泥疏挖处置、村落环境整治、农田减肥增效等项目,逐步改善水质。
今后五年,玉溪市将实施好“三湖”水环境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和抚仙湖全流域生态修复工程,着力实施源头减排、面源防治、清水入湖、生态修复、综合监管5大类工程,实现经济社会与保护治理协同发展,让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可持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描绘美丽宜居的“山水画”
根据2016年全国、全省、全市空气质量状况的发布情况,2016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78.8%,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8.3%,而在玉溪,环境空气质量优良比例为99.7%。
从空气质量指标上可以窥见玉溪在保护生态环境上所做的不懈努力:“十二五”以来,玉溪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全面推行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持续实施七彩云南·玉溪保护行动,大力实施森林玉溪、蓝天玉溪、碧水玉溪、园林玉溪、绿色产业、绿色文化六大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由54.2%提高到57%,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指标达标率达77%。环境执法力度不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445万吨,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6.4%。坚持中心城区和县城PM2.5监测发布制度,加快燃煤锅炉“煤改气”,各县区建成机动车环保检测线,完成黄标车和老旧车年度淘汰任务,启动“退二进三”工作、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车辆运输专项整治、绿色施工、公交优先、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绿色低碳出行等系列工作,全市各县区全年一级空气天数持续增加。同时,抓住中央开展环保督察等时机,我市切实解决了一批环保突出问题,守护好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深植玉溪大地。
随着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提升,玉溪先后荣获中华宝钢环境(城镇环境类)优秀奖、绿色中国—2014环保成就奖之杰出环境治理工程奖,以及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称号。目前,全市上下正积极推进创建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海绵城市、国家智慧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努力将玉溪建设成为生态宜居文明幸福的魅力之城。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