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用生命诠释“仙湖卫士”崇高精神

2020年09月23日 10阅读 来源:玉溪市人民政府 2015/08/19

用生命诠释“仙湖卫士”崇高精神

——追记澄江籍驻昆某部干部、共产党员解晓峰

“仙湖留英雄,声名传万世!”“仙湖卫士赤胆报国壮志未酬,军旅戎马英姿驰骋长城丰碑!”……

8月17日上午,500多名群众自发来到澄江县殡仪馆,送在参与澄江县户外运动协会组织的“仙湖卫士虾笼地笼专项打捞清理义务活动”中不幸遇难的解晓峰最后一程。

“仙湖浩渺云峰卷,榕溪桥暮任悠游。”解晓峰走了,把火热的青春和生命定格在保护抚仙湖的壮丽画卷中,留下了年逾六旬的父亲、身患癌症的母亲和刚满两岁的女儿,用他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仙湖卫士”的崇高精神,是我市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楷模。

“少一张虾笼,抚仙湖保护就多一份希望”

参与抚仙湖底废弃物打捞,解晓峰生命定格在32岁

“晓峰从小就爱着抚仙湖,小时候我们带他到湖里游泳,只要看见垃圾,他都会捡起来。这次他回来休假,原本是要带我和他爸去旅游的,听说有保护抚仙湖的志愿活动后,他报了名,谁知竟然发生了意外……”回忆儿子,母亲牛夕荣泣不成声。解晓峰是土生土长的澄江人,对抚仙湖有着很深的感情,并为保护抚仙湖做着自己的努力。

抚仙湖是澄江人民的母亲湖。长期以来,部分沿湖群众受利益驱使,违禁使用虾笼地笼过度捕捞鱼虾,对抚仙湖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威胁,降低了湖水的自净能力。

为加强抚仙湖保护治理,深入开展“仙湖卫士”行动,妥善处理长期遗弃在抚仙湖内的地笼虾笼等废弃物,8月9日,澄江县户外运动协会组织了30余名具有潜水资质的志愿者开展“仙湖卫士虾笼地笼专项打捞清理义务活动”,在家休假的解晓峰听说这个消息后积极报名参加。

8月10日,打捞活动进行到第二天,解晓峰和他的团队已成功打捞出100多张虾笼地笼。

“你只有3天假,要不第3天的活动就不要参加了,在家好好休息一下。”

“我不累,晚上睡一觉就没事了。保护抚仙湖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湖里少一张虾笼地笼,抚仙湖保护就多一份希望。”

高松是解晓峰从小一起长大的好伙伴。据他回忆,8月10日的打捞活动结束后,他遇到了解晓峰,看着晓峰疲惫的身影,他试图劝说晓峰不要再参加11日的打捞,在家休息。

责任使然,解晓峰没有放弃。8月11日一早,解晓峰准备好潜水装备后来到湖边。13点20分左右,解晓峰和他的潜伴刘璐在水底发现了一张旧虾笼,在打捞过程中绑缚虾笼的浮漂出现故障,此时两人氧气瓶里的氧气已所剩不多,为确保同伴安全,顺利完成任务,解晓峰让潜伴在水深5米的区域作安全停留,自己只身返回湖底寻找浮漂,被笼绳缠住氧气瓶不幸遇难,把年仅32岁的年轻生命留在了他深深爱着的抚仙湖。

妈妈,我是要为国家做大事的人”

从军报国是解晓峰最大理想

解晓峰出生于教师家庭,是家中独子。父母对他寄予深厚的期望,却从不溺爱,而是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他,激励着他成人、成才、报国。

“峰峰对祖国、对军队的爱,是与生俱来的,很小的时候他就跟我说,妈妈,我是要为国家做大事的人,”牛夕荣说。在解晓峰的相册里,有一张童年时穿着军装拍摄的照片,小脸虽然稚嫩却不失正气。在他的课桌上,一直刻着一句话“为中国军队之崛起而读书”。

为实现从军报国这一理想,解晓峰一直在努力。

“同学们都在‘追星’,他却在‘追军’。”解晓峰的中学同学李蕾说,上中学时,解晓峰不会唱流行歌曲,不知道谁是刘德华,但知道很多军事知识,只要看到飞机、坦克的某一个部分,就能准确地说出型号、性能。在很多同学的房间里,墙上、床头上往往贴的都是明星的海报,解晓峰贴的却是各类兵器的宣传图画。在他的书桌上整齐地堆放着《兵器知识》、《世界军事》、《强国武器》、《科技国力》、《船舰知识》等军事杂志。

“解晓峰对军事的爱好近乎痴迷,却从未影响过学习。”据解晓峰的高中班主任、澄江一中副校长毛永贤介绍,2002年高考,解晓峰以优异的成绩被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录取,携笔从戎,实现了绿军装的梦。“我们是师生,也是朋友,大学期间,他的表现同样优秀,学习、训练都很刻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国防知识竞赛、军事演讲比赛等活动,还通过了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毛永贤说。

据解晓峰生前所在部队领导介绍,在部队工作期间,解晓峰政治素质、军事素质过硬,多次被部队评为先进个人。

解晓峰深深爱着橄榄绿。2013年,解晓峰的女儿出生,他给女儿取名“解芳菁”,谐音“解放军”。

“只要别人有困难,他总会毫不犹豫伸出援手”

解晓峰心里装着对社会满满的爱

“解晓峰的善行义举不是一时的,而是一种习惯,只要别人有困难,他总会毫不犹豫伸出援手,”采访中,解晓峰的亲属、朋友、同学不止一次这样对记者说,在他们心目中,解晓峰一直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热心公益事业的人。

在解晓峰家里,至今还保留着一张来自中华慈善总会的捐款收据。那是1998年,长江中下游发生特大洪灾,15岁的他瞒着父母把自己所有的压岁钱寄到了中华慈善总会。

初中时,解晓峰的一位女同学患上了甲肝,班上没有人愿意和她同桌。这个时候晓峰主动找到老师说,他愿意跟她同桌。

高中三年,解晓峰一直担任班长。2000年高一下学期,班上一位女同学因家庭困难而辍学,解晓峰主动带领同学到其家中做思想工作,希望她能尽快回到学校。并自发组织全班同学为其捐款捐物,多次把父母给自己的零花钱全部给了她。

据李蕾回忆,有一次班里一位来自贫困山区的同学不小心把生活费弄丢了,解晓峰发动全班同学寻找,但最终还是没有找到。后来解晓峰把自己的生活费拿出来给了这位同学,为了让同学收下这些钱,他还撒谎说是自己找到的。

“解晓峰非常热心公益事业,在他读大学时,曾用三个月的时间到西藏贫困山区支教,支教期间与那里的藏族同胞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学生们非常喜欢他,支教期满回校时,都对他依依不舍。”高松说。

据解晓峰生前战友回忆,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听说单位计划组织救援队深入灾区,他多次请命参加,后因任务取消,没能如愿。到可以休年假的时候,其他同志都是去旅游度假,而他一个人去了汶川,在当地做志愿者,帮助了很多灾区的孩子和老人。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在了解到鲁甸灾区因天气湿热,蚊虫比较多,缺少相应医药用品后,解晓峰托在泰国的朋友帮他购买了整整一大箱对蚊虫咬伤、轻微扭伤具有较好效果的“青草药膏”邮寄到鲁甸灾区。

“晓峰是积极的、乐观的,他的身上充满了正能量,”毛永贤说,与晓峰认识十多年来,从未听他抱怨过什么,他总是以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影响身边的人。从澄江一中毕业后,他还经常回到母校,给学弟、学妹们作演讲,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实现自己的理想。

“对自然多一分呵护,她回馈的必是无尽的柔情与温暖”

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为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贡献力量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殷切期望云南努力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任务,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以最严格的保护措施、最严格的执法监督、最严格的责任追究切实抓好以“三湖两库”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我市以抚仙湖保护治理为龙头,在全市开展了争当“仙湖卫士”行动计划。截至6月底,共组建“仙湖卫士”党员先锋队677支,带动27万余名群众参与生态保护治理工作,整治环境卫生145万平方米、绿化美化面山4.3万亩、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8.2万亩。

“澄江人民离不开抚仙湖。对自然多一分呵护、存一分敬畏,她回馈的必是无尽的柔情与温暖。”这是解晓峰留下的最后一条微博。

解晓峰走了,但他的精神长存。

获知解晓峰遇难的消息后,市委书记罗应光指出:解晓峰同志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楷模;他热爱家乡、情系抚仙湖,积极参加爱湖护湖活动,把火热的青春和生命定格在保护抚仙湖的壮丽画卷中,诠释了“仙湖卫士”的崇高精神;他无私奉献,热心公益,立志献身军地两个文明建设,是新一代革命军人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他秉承优良家风,尽忠行孝,不愧为玉溪人民的骄傲,不愧为人民军队的骄傲。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向解晓峰同志学习,推动“仙湖卫士”行动计划深入开展,推动玉溪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努力为玉溪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正能量。

“保护抚仙湖人人有责,对于革命军人来说,更是责无旁贷。”对于解晓峰的善行义举,晓峰生前所在部队的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解晓峰的义举、壮举和责任担当充分体现了新一代革命军人优秀品质和优良传统,特别是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的相关要求,我们要号召广大官兵积极行动起来,向解晓峰同志学习。”

“解晓峰同志以自身的实践和生命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我们要大力宣传他的感人事迹,激励大家继续努力,热心公益,无私奉献,温暖玉溪,美丽玉溪!”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孔施祥说。

“解晓峰是‘仙湖卫士’行动计划开展以来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澄江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陆永泽说。

“为了打捞抚仙湖里的废弃物解晓峰失去了年轻的生命,那些乱扔东西在抚仙湖里的人应该感到无地自容,希望大家都行动起来,保护抚仙湖,从不乱丢乱扔做起。”市民吴女士说。

李成阳、刘璐等志愿者纷纷表示,他们会把义务打捞活动继续下去,希望更多的人积极行动起来,尽全力保护好抚仙湖,完成解晓峰未尽的心愿。

“等小孙女长大,如果抚仙湖还和现在一样清澈,我会带她到湖边散步,告诉她,抚仙湖水长清有你爸爸的功劳。”牛夕荣说。(记者 周家颖 李梅)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