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元江以生态之钥拓宽发展之路

2020年09月21日 10阅读 来源:玉溪市人民政府 2015/04/29

县域经济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单元和支撑。我市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有所作为,县域经济必须强势发力。新常态下,相对欠发达的山区少数民族自治县——元江如何谋发展?记者来到元江进行采访。

4月的元江生机勃勃,芒果花竞相开放,稚嫩的荔枝、龙眼果实在枝头摇曳,放眼望去,整个坝子郁郁葱葱。在甘庄热坝,一边是改良后的芒果枝繁叶茂,一边是新植的芒果迎风吐新绿。冷凉山区的核桃树正在发芽,果洛垤温带水果——油桃压弯了枝头,正等着采收。红光热坝也传来消息:李子熟了!

“我们县产业发展后劲足的还是林果,特别是芒果,既保护了生态,又能助农增收……”元江县委副书记、县长张伟开门见山地说,新常态下元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主要是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和项目推进。在山区农民稳步增收的同时,重点把元江的立体气候资源优势、水土资源优势和交通优势转化为生态优势和产业优势。

抓好林果

恢复生态谋取“绿”增长

张伟说,回头看去年全县地方财政虽然完成了任务,但比前年少500余万元,主要缺口就是税收。虽然是大环境影响了小市场,但更深层次上体现了元江经济结构单一,产业支撑弱的“短板”。元江要大发展,需要一个切合实际又有一定规模和体量的基础产业来支撑。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是元江县委、县政府的共识。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催生下,元江县确定了新常态下“转方式、调结构,提升一产、促进二产、强推三产,努力打造三产联动发展新格局”的产业发展思路,着力建生态、优招商、强投资、重科技,突出抓实特色生物资源、清洁能源、文化旅游三大产业。

经过多年的实践,元江探索出了一条以林果为主的特色农业发展路子。该县按照“山坝”结合的农业发展布局,充分发挥特色生物资源优势,加快土地、林地流转,大力发展庄园经济,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发展设施农业,推动农业产业由粗放型、数量型向集约型、质量型转变。坝区正加大国有土地资源盘活力度,科学规划整合元江坝、甘庄坝、南洒坝等热坝区土地资源,依托万绿等龙头企业,着眼建设热区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申报建设省级农业庄园,加快培育庄园经济;冷凉山区充分利用土地和林地资源优势,引导农民念好“山字经”,走规模化发展路子,在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核桃种植和林下经济,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业比较效益,推动山区与坝区形成优势互补的立体农业发展格局。

据元江县农业局局长杨连松介绍,全县正加快以林果为主的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近年来,通过引进扶持龙头企业,实施品种改良和引进市场价格较好的水果品种,元江县水果产业快速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大幅提高。截至去年底,全县种植水果24万亩、增长25.2%,水果产量20.5万吨、同比增16.8%,产值113200万元、同比增46.8%。其中,芒果占11万亩、同比增34.5%,销售芒果8万吨、同比增28.3%,实现销售收入33200万元、同比增40%。火龙果、柑桔和油桃等水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日益显现。目前,元江已形成冷凉山区发展核桃、温带发展油桃、热区发展芒果和火龙果的格局。

凸显特色

绿色一产链接二产

从近年来元江县招商引资统计情况看,农业特别是热区农业种植成了投资者追逐的“热点”。多名投资人表示,元江的热区资源为芦荟、芒果、火龙果、辣木等热区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能在元江获得优质原料成为农产品加工企业选择元江的重要因素。以芦荟为原料的万绿集团通过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元江县出口创汇企业,除本土的果汁加工企业外,还引进了大有为食品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果蔬汁、植物蛋白饮料项目。同时,积极发展新型农业,加快推进青岛昌盛日电100兆瓦光伏农业科技大棚项目建设,推动一、二产业融合发展。

从万绿集团的成长轨迹看,元江的特色生物资源为第二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加工原料,元江适合作为农产品加工的“第一车间”。同时,元江数十年的工业发展轨迹表明,该县的工业发展布局,只能以清洁能源开发、特色生物资源研发、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的新型工业。为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元江县积极引导企业发展芦荟精深加工,支持企业研发火龙果、辣木等特色生物资源终端产品,鼓励企业创新自主品牌,强化品牌意识,赢得市场主动权。

产城融合

打造离昆明最近的热区名片

元江是距省会昆明最近的热区,但要让这一优势变成一张名片、转化成生产力,需要下一番功夫。元江还是个以哈尼族、傣族、彝族为主的自治县,民族文化是元江的瑰宝,让这样的软实力转化为生产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产出产品,二产深加工,一产建的庄园、家庭农场带动旅游,带动三产……”这是对元江县委、县政府近年来探索出的三产联动发展思路最简明贴切的诠释。“城在林中,人在林中,游客在画中……”这样的构想在以林果产业为主的特色生物资源产业发展进程中已为期不远,该县将引水入城,把花植入城。

张伟说,城市建设是县域发展的关键节点,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要将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新常态下,元江着重做好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两篇文章,强势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县财政尽量把有限的资金和争取到的项目放到这上面。近几年的实践证明,三产正成为该县的朝阳产业,去年全县经济发展结构比已达3:1:2,而且三产占43%。预计,随着离昆明最近的热区这张名片的传播,文化旅游产业在前两个产业的支撑联动下,将会有一个大的发展。

目前,该县正以加快建设景点景区和开发旅游产品为重点,打造旅游品牌。编制完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重点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完善县城区服务功能;推进滨江路、市政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搭建城市综合平台;加大现代养生、民族饮食产业和哈尼罗槃王宫、都郎小燕傣族蒙面情歌园等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挖掘和利用哈尼族、彝族、傣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开发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加快建设生态农业观光、特色生物加工企业走廊,加强对云海梯田、高山水库群、原始森林“天然氧吧”、特色村寨和民风民俗等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强势推进第三产业与一、二产业渗透融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