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12345”治理 入湖水质改善
杞麓湖保卫战初显成效
作为全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玉溪“三湖”之一的杞麓湖,有着极其重要的生态地位,同时也是通海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命脉,是通海人赖以生存的母亲湖。
近年来,由于连年干旱和入湖污染,杞麓湖水位急剧下降,湖岸带逐步裸露并向湖心延伸,湖泊水生生态群体遭受严重破坏,湖泊自净能力降低,水质恶化加剧……
严峻形势就在当前,如何保护好杞麓湖,成为玉溪“三湖”保护中的一件大事,杞麓湖保护与治理迫在眉睫。
源头控制与末端治理并举,点源治理与面源防治并重,工程治理与非工程措施同步实施……一场没有硝烟的杞麓湖保卫战就此拉开大幕!
坚定不移实施“12345”治理
2010年12月,省政府在通海县召开杞麓湖水污染综合治理工作会,强调要按照“一个目标、两条河道、三个片区、四项保障、五大工程”的治理思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面加快杞麓湖水污染治理步伐,力争杞麓湖治理在较短时期内取得成效,为玉溪“生态立市”战略谱写新篇章,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九湖治理作出贡献。
方向明则路子清,路子清更要加快步伐实干快干。为此,我市把杞麓湖水污染综合治理摆到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湖泊水污染防治的系统性、协调性、科学性上狠下功夫,实行省、市、县联动,工程治理和非工程治理结合,严格落实“12345”治理思路——
一个目标,就是到2015年,使杞麓湖水质达到IV类水标准;
两条河道,就是抓好红旗河、中河两条主要入湖河道治理;
三个片区,就是红旗河片区、中河片区、杞麓湖南岸片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四项保障,就是抓好工作落实的组织保障、资金保障、技术保障、项目运行保障;
五大工程,就是实施面源污染整治工程、点源污染控制工程、污水拦截和环湖公路工程、生态修复工程、补水和调蓄水工程。
针对杞麓湖是封闭型湖泊,水少、水浅、水质差、水面挥发大的情况,几年来,我市突出了5个方面的治理重点:一是实施面源污染整治工程,把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放在首位,加大力度引导周边农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提高群众参与湖泊保护的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农业农村面源污染;二是实施点源控制工程,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流域治理的关键措施之一,大力推进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加快工业布局调整,加大技改力度,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同时坚决淘汰和关停排放不达标、产能落后的企业;三是实施污水拦截和环湖公路工程,建立主要河道和湖泊周边截污线,截断入湖污染源;四是实施生态修复工程,采取有力措施,增强湖泊水体的自我修复功能;五是实施补水和调蓄水工程,积极开展杞麓湖生态补水工程可行性研究,并将其纳入滇中引水工程项目统筹考虑,突破生态用水不足制约,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治理好杞麓湖水污染。
目前,2010年省政府杞麓湖现场办公会议项目实施进展顺利:确定实施项目16项,取消补水工程和熙苑宾馆污水处理工程2项,实际实施14项,总投资62487.66万元。截至2013年12月,工程建设完工12项,在建1项,调整1项,项目开工率达92.9%,完工率85.7%,完成总投资52452.55万元,其中:完成省政府补助5000万元工程,含红旗河流域重点村落污水收集与处理工程;杞麓湖主要入湖河道(红旗河、中河)治理工程;红旗河、中河及南岸片区村落环境综合治理及转运站工程;杞麓湖南岸农田废水净化循环利用工程;红旗河流域片区农田废弃菜叶污染控制工程;杞麓湖流域环境保护能力建设等。
入湖河道氮磷指标下降
秋日午后,沿红旗河一路向杞麓湖边,两岸绿树环绕、河流潺潺,河道里有管护人员在打捞垃圾,入湖河水比以前更清、更干净了。“这得益于河段长负责制,经过一年多的整治,杞麓湖7条主要入湖河道水环境和水质有了很大改善。”通海县环保局负责人这样说道。
去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杞麓湖的红旗河、中河、大新河、窑沟、者湾河、万家大沟、白鱼沟7条主要入湖河道被纳入全市河长责任制管理,由7名副厅级以上领导作为河长,负责河道治理管护工作。
通海县对此高度重视,及时完善杞麓湖7条主要入湖河道副河长、段长责任制,明确县乡各级责任,将责任制层层落实到乡镇、村、组和个人,与沿河各村(社区)签订了河道管理责任书,并分段聘请河道保洁管理员,进一步建立健全入湖河道管理长效机制。
在整治管护中,通海县按照“截污、贯通、绿化、加宽、保洁”的水污染防治思路,以控源减污为核心,以提升入湖河道水质为目的,树立“河道清、湖泊清”的理念,建管并重,科学制定各河道综合治理方案。
根据治理方案,杞麓湖的7条主要入湖河道分别制定出中长期治理措施,采取集中保洁、分别保洁和分河管护办法,结合“清洁河道、清洁村庄、清洁湖滩、清洁田园”的四清保洁专项行动,先后两次集中全县干部职工和群众对杞麓湖及主要入湖河道进行保洁;聘请河道保洁员29名,加强对各河道的日常管护,基本做到“三无一畅”,河道水环境得以明显改善。2013年以来,共打捞河道49640米,河堤整形1952.7米,河道铺筑600米,清理垃圾9175立方米。
为发动广大干部群众投入到入湖河道保护治理活动中来,使河道治理真正取得实效,通海县充分利用标语口号和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多形式、全方位宣传,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沿河群众护河爱河的环保意识;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对河流周边的环境违法行为、游客及沿湖群众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
同时,在加强监督、加大督查上下功夫,制定《通海县河段长责任制考核实施细则》,抽调专人组成考核领导小组,于每月末对7条河道的责任人、责任单位进行监督考核,并成立了通海县杞麓湖水污染综合防治督导组,严格督促检查河段长和相关单位的管护工作。
根据监测部门监测数据分析,目前杞麓湖的7条主要入湖河道水质综合评价均为劣Ⅴ类,其中红旗河、中河、者湾河、大新河、窑沟、白鱼沟的氨氮、总氮、总磷指标较去年均有所下降,河道清淤、河道整治、湿地修复等工程措施对削减氨氮、总氮等污染指标起到了积极作用,红旗河、中河除总氮外,其余两项均恢复到Ⅴ类。(记者 夏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