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城市变美丽 乡村更宜居—— 红塔区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综述

2020年09月23日 10阅读 来源:玉溪日报 2017/06/30

大街小巷干净清爽,房前屋后整洁敞亮,青山绿水交相辉映。走在红塔区的城乡之间,一幅幅美丽的幸福家园画卷在记者眼前徐徐展开。

今年以来,按照《玉溪市红塔区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红塔区成立了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按照计划和方案全力推进整治工作。通过城市“四治三改一拆一增”9项工作和农村“七改三清”10项工作的持续开展,红塔区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家园环境焕然一新。

城区环境提档升级

眼下正值盛夏,凤凰街道葫田社区的中心广场绿意盎然,处处鸟语花香。每天早晚,附近居民都会聚集到这个带长廊的“小花园”里,纳凉、健身、娱乐,生活舒适惬意。

“这一片绿化搞得好,环境卫生干净整洁,非常好在。”说起葫田社区的居住环境,在广场晨练的居民连连称赞。记者走访发现,该社区每个小区都有绿化带,很少有垃圾堆积,街头小广告也几乎无迹可寻。

“我们建立了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定时清理与流动监督相结合。”葫田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生永玉说。据生永玉介绍,社区聘请了专职保洁员每天维护辖区卫生,及时清理各种小广告和垃圾。此外,该社区还大力发动群众参与整治工作,不定期组织夕阳红、环保小卫士志愿者团队开展卫生保洁,形成了全民参与、全覆盖清理的氛围。

葫田社区只是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中的一个点。记者从红塔区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针对城区“五乱”、城乡结合部“七乱”等不文明现象,红塔区着眼于治理市容环境乱象、重点区域脏迹、城市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提升市容市貌;先后启动了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开展了新一轮违法建筑整治工作,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实施了中心城区13条主要干道和5个高速公路立交区“增绿添色”绿化景观改造工程,形成了“四时花开”“一街一景”的城市绿化景观。

乡村旧貌换新颜

与城区相比,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管理制度相对薄弱,长期以来给人留下了“脏、乱、差”的印象。“以前建房子没有规划,各家门前门后还堆放着农具和柴草杂物,巷道又窄又弯,别说过车了,人都不好走。”李棋街道任井社区13组居民刘丽华说。

如今一进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漂亮的农居小洋房,每户门前都围起了小花园,村中   的硬化公路笔直平整。“今年旧村改造,大家先后搬进新房,居住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也更好开展。”任井社区居民委员瞿怀云告诉记者。据瞿怀云介绍,社区每个小组都配备了保洁员,每天打扫主干道等公共区域,同时督促居民做好自家门前的卫生清理工作。社区实行奖罚制度,做得好的给予一定奖励,做得不到位的就要罚款。

根据实际情况,每个社区、小组的整治行动各有特色,李棋街道玉河社区上郭井小组则实行只罚不奖制度。“按照规定不执行会有处罚,但大家都很自觉,目前还没有哪家受过惩罚。我们与居民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现在村里的卫生一直这么保持着,而不是只有检查组来的时候整洁一阵子。”该组组长郭正有说,“大家的思想意识发生了转变,小孩子吃了冰棒都知道把包装纸扔进垃圾桶。”

上郭井小组的另一个治理亮点是重视绿化管理。该组种植了1000棵樱花,每年开花的时候特别漂亮,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记者走访中,负责环境卫生的受访对象都共同提到,社区每月会定时组织党员义务打扫卫生。在红塔区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党员干部发挥带头作用,按照干部下组、分组为区、责任到户的原则,形成了分工明确的网格化管理模式。

此外,红塔区实行监督检查及月排名考核通报制,完善了月信息、月工作开展情况上报等制度,建立了人居环境工作联络微信群,以最快的时间收集信息、反馈信息,确保整治工作常态化。“我们每月都会对11个乡(街道)环境卫生工作进行实地考核检查、复检、暗访,并且把检查情况全区通报、反馈,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红塔区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工作人员曹艳玲告诉记者。在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下,红塔区各乡(街道)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断稳步推进,区容区貌一天比一天美观靓丽。(记者 马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