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玉溪绿化造林筑就美丽生态家园

2020年09月24日 10阅读 来源:玉溪市人民政府 2014/10/29

大干植树造林 大兴绿化美化

玉溪绿化造林筑就美丽生态家园

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改善生态状况、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生态良好的物质基础。森林兼具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多重功效。在当今社会,绿色已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

2013年10月,玉溪召开生态文明建设暨绿化造林动员大会,提出要聚全市上下之智,集社会各界之力,大干植树造林、大兴绿化美化,努力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为玉溪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和环境支撑。

去年以来,玉溪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美丽云南、森林云南,努力争当全国、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安排部署,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加大以城镇面山、重要交通沿线、“三湖”周边为重点的造林绿化力度,大力实施植树造林,构建绿色生态屏障,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努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气爽的美好家园,一场“大干植树造林、大兴绿化美化”的生态文明建设大潮在滇中大地扬帆正起!

绿化造林造福千秋

红塔区北城街道刺桐关社区,是昆明方向驶入玉溪的第一站,也是红塔区向往来旅客递出的第一张“名片”。曾经,这里的服务区脏、乱现象突出,档次低,建筑物破旧无美感,吸引不了游人驻足。对于当地居民而言,粉尘、噪声、尾气、安全隐患等,都给日常生活带来了困扰。

“现在可大不一样啦,一进入刺桐关就是美景、绿树,玉溪的形象从这里开始展示出来,一个字:靓!”来往昆明和玉溪的人们这样称赞道。

“在公路两侧绿化植树,既是景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更是保障群众食品安全的需要。”现任副省长、时任玉溪市委书记张祖林曾经说过,公路两侧外延300米,是汽车尾气、噪声、粉尘污染的“重灾区”。在这一区域生活或栽种庄稼,都是不理想的。在公路两侧建设起绿色生态屏障,不仅可以净化空气、减弱噪音、减尘,改善小气候,而且还使其成为赏心悦目的绿色视廊,更为重要的是,被“绿色生态屏障”保护的庄稼更生态、更安全。这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确保民众舌尖上的安全”不谋而合,也完全符合高原特色农业、新型农业发展的要求。

在滇中玉溪,生态环境是玉溪的魂、玉溪的根,也是玉溪的本。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绿化造林工作,关系人民福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多措并举实施绿化造林

开展绿化造林工作以来,玉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市直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全市绿化造林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成立相应的由主要领导挂帅的造林绿化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通过明确任务、责任到人,高位推动、实干快干,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全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通过实行属地负责制,市、县区按职责分工,层层落实责任,逐级签订目标责任状,确保责任明确到位、任务落实到位、指标分解到位,上下联动,不断推动造林绿化工作全面开展。

为提高造林绿化项目的质量,确保项目顺利通过国家和省级的相关检查验收,各县区林业局加强造林绿化项目管理工作,在项目实施中严格把好“四关”,即作业设计关、种苗关、施工关、检查验收关。各县区合理整合林业项目和资金,提高造林绿化项目的投入水平。同时,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严格资金使用范围,规范财务管理,提高项目资金管理水平。

在严管种苗方面,各县区根据造林绿化项目用苗计划,加强种苗生产、采购调运各环节的管理,确保全市造林项目的顺利实施。特别是做好杨树、核桃种苗准备工作,备足良种壮苗,为造林绿化做好充分准备。严格种苗质量管理,严把种苗“四证一签”制度,健全档案管理,确保用苗质量安全。

实施绿化造林以来,市委、市政府把造林绿化工作列入重点督查和问责内容,市纪委监察局、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加大督查力度。各县区党委、政府把造林绿化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列入重点考核和督查内容,建立“一名领导负责、一个部门挂钩、一批人员服务”的造林绿化挂钩服务制度。严格执行问责制,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进行通报批评,多措并举全力推动绿化造林工作。

点面结合构筑生态屏障

自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绿化造林工作以来,玉溪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全市绿化造林实施方案》,重点加大以城镇面山、重要交通沿线、“三湖”周边为重点的造林绿化力度,大力实施植树造林,构建绿色生态屏障,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提出到2015年全市新增造林面积85.98万亩、植树4337.59万株,森林覆盖率新增两个百分点的目标,其中推广种植杨树2.5万亩、411.4万株,种植中山杉(落叶杉)0.13万亩、9.7万株,实施林业生态建设造林18.38万亩、2863.97万株;2013年冬至2015年种植以核桃为主的特色经济林果64.97万亩、1052.52万株。

经过两年的努力,全市生态屏障框架基本形成,森林生态体系更加完备,林业产业体系明显提升,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已经形成。截至今年4月,全市共完成造林绿化41.37万亩、2182.16万株。杨树种植项目如期完成,七条重点公路种植任务顺利完成,核桃种植任务超额完成,重点林业建设项目全面完成,玉溪生态文明建设的崭新局面呈现在世人面前!

目前,全市杨树种植项目完成1.57万亩、239.11万株,完成计划种植面积的115.4%、完成计划种植株数的106.5%,各县区完成情况均在100%以上;七条重点公路完成种植1.06万亩、193.79万株,完成种植面积计划的130.9%、完成种植计划株数的155.5%。其中昆磨高速公路玉溪段植树16.49万株、完成率112.2%,玉溪至江川植树3.9万株、完成率118.2%,研和至曲陀关至金山环岛(含江川至通海)植树48.18万株、完成率129.2%,抚仙湖环湖公路植树60.24万株、完成率228.2%,江川至华宁植树27.43万株、完成率146.7%,易门至安丰营植树7.70万株、完成率110%,澄江至江川植树29.85万株、完成率250%。

去冬今春,全市计划种植核桃面积13.5万亩。截至今年2月28日,全市完成核桃种植22.82万亩、287.63万株,完成计划任务的169%。

通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重点林业建设项目支持,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业项目、退耕还林荒山荒地人工造林、天然林保护工程、防护林工程、石漠化治理、陡坡地生态治理、低效林改造等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同时,积极种植核桃、旱冬瓜、柏树、杉木、清香木等乡土树种,去冬今春重点林业建设项目完成36.61万亩、1743.21万株,一道道生态屏障矗立于滇中大地,构建起玉溪的生态文明和谐家园。(记者 夏娜 曾永洪)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